云南人自己的元宵习俗,我们都有传承下来吗

北京正规看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周五就是元宵节了,虽然第二天不上班,调休的线民请不要打我。今天这篇文章是穿越而来的,落笔时间是在2月13日。简直是破了我自己提前囤货这个习惯的记录。没办法,烧老板的休假时间跟我们这些普通员工有较大差异。今天就不吐槽他了,我们来讲讲周五的元宵节的事情。

每个民族、每个省都有属于自己的过年习俗。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传统的过年习俗也渐渐消逝,今天包谷丝特地从网上找了一些云南各地过元宵节的习俗,不知道各位线民朋友,你们的家乡这些习俗是否还传承着。首先声明,我只是信息的搬运工,不清楚这些说的是不是真的,如有得罪,还请见谅(当然错别字除外啦~!)

▲与文章无关,反正玩过的都是老代年了

昆明元宵节偷菜

老昆明元宵节有个风俗:没有结婚的男女,要在这天晚上去别家的田里偷点菜回家,“偷青”。“青”与“情”同音,据说偷了“青”能找到意中人。到了民国年间,“偷青”变成了大规模哄抢昆明郊区菜农栽种的农作物的活动,惹出不少纠纷,政府不得不明令禁止,(来源:云南写手风之末端)

大理白族欢歌载舞过元宵

大理白族对元宵节格外重视,正月十五当天往往要耍龙、舞狮,还组织“金花歌舞队”大闹元宵;而大理的弥渡县的花灯唱元宵更是热闹非凡,让人们充分领略云南民间文化的无穷魅力。“如今,大理的元宵节通常是白族、彝族、汉族一起欢度,不分彼此。”

丽江棒棒会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汉族的元宵节,在这一天,丽江纳西族却过着一个完全不同的节日,叫“棒棒会”。丽江纳西族棒棒会也叫“弥勒会”或者“米拉会”,据传最早在丽江玉皇阁举行,当地喇嘛教徒朝庙念经,村民进香祭拜弥勒佛,后来渐渐演变成农具交易会,其中以用作斧头把、锄头把、锤子把等的木头棒棒最多,所以简称为“棒棒会”。纳西语中有一句话叫“达哇纳西努”,意思是一过年纳西人就忙疯了。年前疯狂采购年货,年中疯狂吃喝玩乐,到了正月十五,则意味着年过完了,大家开始忙着准备春耕,需要添置一些新农具,这就是丽江棒棒会的由来。

楚雄永仁赛装节

赛装节即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魅力,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装,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绣,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因此,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看作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人。

目脑纵歌节

又名目瑙纵歌,是德宏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意思是"大伙跳舞"。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四至五天。跳目瑙纵歌要在宽大的广场或草坪上举行。

目瑙纵歌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太阳神传授的。景颇族有个创世英雄叫宁贯娃,他父母临终前对他说:"我们去世后,你要跳起舞蹈举行送魂仪式,我们才能变成大地,你才能变成人在上面繁衍、生存"。宁贯娃正想去太阳国学舞,却看到鸟雀们在一株黄果树下举行目脑会,原来他们已经应太阳神的邀请学回来了。他便很快向鸟雀学会了舞蹈,把舞蹈套路画在栗木柱上,并在喜马拉雅山脚划定舞场;举行了第一场目瑙纵歌,从此传到了人间。

傣族烧白柴节

每年正月十五,为傣族烧白柴节,系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事先由信众砍来白柴,堆至寺中备用,节日之夜,将白柴堆架如亭,各寺比丘、沙弥集中念经,最后由长老点燃柴亭,一时间鞭炮大作,烈焰冲天,围观者人山人海,彻夜辉煌。集中念经的比丘、沙弥由长老率至村外林中修行七日。白天在树下念经,夜晚在树下露宿。七日期满,又汇集广场念经,通宵达旦。日出后节日结束,比丘、沙弥各回佛寺。

以上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快乐声产线的观点,如有遗漏,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加以补充说明,反正烧老板周五是要推游戏,没我和包谷叶的事情,包谷丝在这里提前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紧急通知!!!

接搜狐快站紧急通知,我们“烧师商铺”于即日起进入年审流程,由于相关工作人员还未收假,所以从即日起到春节收假后一周,烧师商铺将无法正常浏览,对此给各位线民朋友们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感谢各位老表们对我们的支持,烧师商铺全体工作人员祝大家新春快乐,狗年来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xw/6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