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大理境内居然有这么多民俗活动,精彩

白癜风不能吃什么 http://m.39.net/pf/a_7646805.html

二月初一:(3月7日)

洱源凤羽本主节

本主,是白族人民奉祀的民族神,本主者,本境之主也。在佛教、道教传入白族地区之前,本主崇拜,是白族的唯一宗教信仰。佛教、道教传入白族地区以后,善于兼收并蓄的白族人民,巧妙地将佛教、道教融入本主崇拜而独树一帜。

在迎送本主盛会期间,全村杀猪羊,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全村还要耍狮灯、龙灯、踩马,请客唱戏、唢呐高奏、锣鼓齐鸣。连本村嫁到外地的姑娘都要回来过节。接本主时,各村风俗也不尽相同,

有的村让本主坐轿,有的村让本主骑马,有的村让本主坐船,有的村则全用汉子背,有的村则用拖车拉…这村接,那村送,热闹非常。

二月初二:(3月8日)

祥云县米甸镇楚场村立腊么自然村傈僳族祭龙会。

“祭龙”是民间最原始的祭祀活动,寄托着生命传承,族群永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在祥云所有祭龙会中,要数立腊么村的活动最具特色。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立腊么寨子的傈僳族和彝族同胞都会集体欢度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祭龙活动,通过“选龙头、造龙、祭龙”、刀耕火种、洗泥澡、歌舞盛会和宴会、分食“龙肉”等特色活动,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二月初八:(3月14日)

祥云东山小庄子老里么傈僳族拼伙节。

由于群族人少,生存环境严酷,每年当族人狩猎得到猎物,必定于后山拼伙均分,男女老少,各得一份,年年如此。后来,族人为了纪念这种传统,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各家都会到后山拿出各种自家的食物,拼伙聚餐,最后这种习俗逐渐演变为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拼伙节。

在拼伙节当天,老里么的傈僳族群众都要穿上艳丽的民族服饰,

载歌载舞,祭祀祖先。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民到山上狩猎的习惯已

经慢慢发生了变化,现在村民不再到山上狩猎,各家各户到后山拼

伙做饭,这种习俗一直保存到现在。

二月初八:(3月14日)

剑川阿吒力教的仪式,剑川沙溪接太子会.

太子会是剑川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民族节日,太子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相传,二月初八太子悉达多逾城出游,看到民众疾苦,遂立志为佛,普渡众生。民间便将这天定为太子会,一为纪念佛祖,二为祈求福禄。太子会的日程安排这:初六迎太子入城,年轻人为太子抬轿,希望能得到太子的保佑而使新婚的妻子孕生男儿。初七为童子游四门,晚上七八点钟,城中各门户前的彩灯亮起,孩子们手握两支小蜡烛跟随着小太子像后,周游东南西北四门,整支队伍像一条神龙在静夜中游动。初八最为热闹,称太子游四门,正午时分,人排长龙,鞭炮齐放,有的戴面具,有的拿供品,载歌载舞,跟着高台大轿上的太子巡游四个城门,以祈万事如意,添财进福。

二月初八:(3月14日)

南涧盖瓦洒哑神会

关于哑神节的由来,这里是有说法的。传说很久以前,盖瓦洒村附近曾有个名叫阿须落的村庄,村民衣食富足,民风淳朴,可是村民生出的孩子多为聋哑人。于是村里请道士来看风水,道士看后,说此地有哑巴神在作祟,必须通过跳哑巴舞的方式敬、送哑巴神,才能避免村妇生育哑巴孩子的现象。

于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阿须落村都会举行哑神节,把鬼怪驱逐出村,以祈求村民在新的一年里清吉平安。然而,跳哑巴舞没能避免阿须落村所有的灾难。多年前的一天,一场瘟疫给阿须落村带来了灭顶的灾难——短短数天,阿须落村村民家破人亡。阿须落村消亡后,相邻的盖瓦洒相继出生了一些聋哑人。经道士指点才知,原来阿须落的哑巴神已经转移到盖瓦洒村兴风作浪了,盖瓦洒村民只好沿袭阿须落村举行哑神节的习俗,并传承至今。

二月初八:(3月14日)

魏山小吃节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以南约60公里处。

巍山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中国名小吃之乡”的美誉。又有“魅力巍山,小吃天堂”的说法。从年开始,巍山每年都举办巍山小吃节。巍山小吃素以风味独特、做工精细、品种繁多、荤素相宜、简便快捷、营养丰富和经济实惠而著称,倍受国内外美食家们的青睐。届时,巍山小吃节将集中展示大理州各市县特色小吃、特色旅游商品和大理特色烧烤,荟萃了大理州内各地的名、特、优小吃和旅游商品。扒肉饵丝、一根面、蜜饯、青豆小糕、喜洲粑粑、鹤庆米糕、大理生皮、凉鸡米线、烤饵块、凉粉、牛干巴等不胜枚举的云南美食,云南小吃将强烈震憾您的味蕾。

二月十三:(3月14日)巍山西边大寺三公主庙会

农历二月十五日(3月21日),

祥云县天峰山歌会

祥云县天峰山最著名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天峰山歌会,是大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届时来自大理州祥云县、弥渡县及楚雄州南华、姚安、大姚等县的以彝族为主的各族同胞、游客,云集于此,将一起参加盛大的颂经拜唱活动,以及打歌狂欢、对歌谈情、踏春赏景主要活动内容。

天峰山的老君圣诞会已延续多年的历史,从明代开始,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天峰山都举行盛大的老君会,来自四面八方数以万计的彝族、汉族同胞汇聚在老君山,举行洞经会,在打歌场上载歌载舞。在天峰山乾隆五十七年所立碑文有这样的记载:“每逢二月十五日,四方民众,蜂拥蚁附,云集天都,吹笙鼓舞,荑人尽错之歌,尚存上古之淳风。”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演变就成了现在的祥云天峰山歌会。

祥云天峰山歌会期间,热闹非凡,人潮人海,歌声漫山。除了盛大庄严的道教活动以外,打歌是主要的活动。来自各地能歌善舞的彝家人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汇聚在祥云天峰山,在打歌场上手拉手围成一圈,芦笙、三弦、笛子奏着悠扬动听的乐曲,人们踩着舞步,或热烈奔放,或舒缓柔情,常常通宵达旦。祥云天峰山歌会也是青年男女们寻找另一半最好的聚会。

本文图综合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xw/6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