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初夏插秧正当时,绘就大姚田园好风光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baidu.com/link?url=qMVy0_Hi8h1M8Z3_AkPTGiQfysaH2qGlExsR8_Sc1Q2wXeBvnbeA21ciDvyUjQYRkyOuq8pLoC8XPgryTVQNMK
大姚网旗下同城平台点击进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眼下正是插秧的最佳时节,最近大姚山区乡镇的梯田陆续“沸腾”了,一幅幅充满希望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浓烈的传统农耕作文化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构成了彝家山寨一道靓丽的风景。

走进山村,一大片一大片的水田,已经耕过、犁过、耙过整平,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块雪白的哈达铺满整个田间,等待插秧人去编织美好的丰收画卷。壮男们在旁边吆喝着号子、挥动手中耙子在提培秧田埂;妇女们则站成排、带着草帽弯着腰,卷着裤腿站在刚能淹没小腿肚的水田里,有序的栽插着秧苗。一行行、一列列、一株株犹如“小楷”般整齐。远远望去,插秧人在田中,就像“笔尖”一样书写;插秧人身前是绿色的,身后是白色的。绿色的是写好的,白色的是还未写的,阳光从高空垂射下来,插秧人的汗水和着慢慢移动的身躯构成了一幅辛苦、快乐、和谐的美好画卷,让文人墨客不惜驻足、泼洒一番。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插秧过程很熟悉。拔秧苗,捆秧,抛秧,插秧等多道工序,哪一样都不可缺,哪一样都是个技术活,都需用心去做。插秧,从小至今在我心中,一直是乡村最美的风景。这种传统的手工插秧不但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先不说秧苗转运的艰辛,单是弓着腰,把秧苗插到水田里,都会让人累得腰酸背疼。当然,插秧也有插秧的乐趣,“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的感悟!也只有站在水田里忙碌的农人,才有最深刻的体会。随着年岁的增长,农耕技术的改进,看到这个熟悉的农耕画面,我多想念儿时那道“栽秧”的美好画卷。几许梦里回乡、几许梦里儿时戏弄场面,这道风景曾几何时从我的眼里消失,如今再现在我眼前,唯“记予忆之、方慰吾寄”。在插秧前,得用耕牛先把地耕好,放水后再耙地。耙是长两米宽0.6米方木两块,方木底下是两排排列整齐的钉子,也叫耙齿,长度大约有二十厘米。工作效率就低许多,拖拉机一天可以耙地六十亩,使用耕牛耙地一天也就十亩地左右,人站在耙上,耕牛拉着耙在水田里走,村民们唱着欢快的插秧歌,此起彼伏,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幸福!插秧,既是生活的需要,其实也是山区农村的传统习俗和欢乐节日,它记录着荣光,散发着芬芳,见证着变迁。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城市城镇化的推进,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正渐渐的脱出我们的视线。也许,许多年以后,插秧技艺必将会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供人们拿来忆苦思甜、津津乐道。这样浓浓的生活气息,以后会越来越难得一见了。快趁初夏时节,一起到山乡看看插秧的繁忙景象,共同感受传统农耕文化!

▍信息来源:大姚县文化和旅游局文:赵海霞图:张泽东、杨卫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大姚同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xw/6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