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怎么治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130327/4146725.html
第三百期
走进老君山之访古(下)
马尚平/文
老君山旁的奇坝、奇山、奇石、奇庙、奇洞的特色景观扑入眼帘。据啊喇莫的老年人说,南丝古道曾从这里经过,最早叫“老街子马店”,是苴却国所在地,也是南丝绸路上的重要的关隘。这里很繁华,店铺林立,客栈众多,来往的马帮在这里食宿,同当地人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生意火爆。店铺中唯一经营砚台的一家小店,生意也很好。小店在苴却国仙人洞坝子边近距离开采石头制作砚台,自产自销,因砚台出自苴却国,客商称石砚为苴却砚,销往他方。
翻阅古志,收获颇多。元朝时期,当地百姓纳粮赋税以马匹抵交,故其地名均以“马”命名,苴却国所在地仙人洞坝子设谷却马。光绪《大姚县志》记载:“自古荒服,每年纳马,以马为地名,每马夷长一名,曰马头,各辖数村或十余村,谓之马脚庄。明初开滇,沿旧制,以军屯田为军屯,民之所居为民村。屯归武弁,村隶县辖,其在苴却者为马,归土司辖。”元朝时,苴却国管至金沙江边,以江为界,在金沙江南设有苴却十马。
清朝时期,今仁和区金沙江南片区为土司领地,沿旧制仍分为苴却十马,苴却国所在地仙人洞坝子为谷却马,马头为纳鲁。那时的苴却街很有规模,再加上又是川滇一带的物资贸易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客商和马帮云集,形成了川滇的一个繁华小镇。遥想当年,仙人洞旁的苴却街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是何等的繁华和热闹!但时过景迁,沧海桑田,只留下一块偌大的空坝子,成为村民耕种的沃土,也成为文史研究者钩沉和引发思古之幽情,但苴却这个地名深深的烙印在人们的记忆里。
苴却国拿得出手的产品为苴却砚,《仁和区志》记载:“北宋宣和年间就有工匠制作,一直没有大的发展。清初,钱、张、姚诸姓从江西移入云南落籍,其中不乏制砚良匠,世代相传。清末(苴却)坡头、新村、凹落等村专事制砚且技艺较高者有钱秉初、张文怀、姚魁斋等,各授徒数人至十数人。姚氏还将石料运到苴却街设作坊制砚。地方新官到任,必命各家精刻大砚一方置于公堂。年初岁末有大理、丽江、西昌、会理等地商贩前来采购,昆明有专营苴却砚的商号,当地人也有长途运销者。……清同治年间,(苴却人)寸秉信自制刀具,拜师制砚,潜心琢磨10余年,技艺精进,自成一家。……宣统元年(年),大姚县苴却巡检宋光枢选苴却石砚3方送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被评定为文房佳品。”
老君山是个好地方,有太上老君驻足,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确实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老君山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苴却国的十马历经数个朝代,俚濮人的包容性与南来北往的客商和睦相处,为老君山增添了光辉的一笔,成为历史佳话。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