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发表音借像舞台版评剧花为媒之

作为一个评剧戏迷,一直以来都在闭门造车中,闭门造车的唱,闭门造车的玩。

从年11月,跟网络上的好朋友春雨老师学习了简单的视频制作,就开始进入另一个领域了,给自己、给戏友、给名家做了好多音配像作品。虽然技术水平有限,但是每一个作品都是怀着敬畏之心,一丝不苟地完成。

后来,在马泰艺术研究会群里,看到黄兆龙老师给别的作品提的建议,这种形式叫“音借像”比较合适,因为视频图像不是专门为了音频而配的像,是借用后人演出的视频给老一辈艺术家做的,我很认同,因此,我制作的评剧作品就采用,并一直沿用“音借像”这个名字。

做了无数,反正我自己记不清有多少了,网上好多网站都有转载,虽然有的把片头片尾去掉,不显示我的制作,但我也很欣慰啊,毕竟有人喜欢这种形式。反正我一向是“管杀不管埋”那拨儿的,做出来的作品谁愿意咋用我不管,大家喜欢,有人看就好。

前些日子,松说评剧发了几段舞台版评剧《花为媒》音频,我试着用谷文月版本的光盘比对一下,除了“报花名”、“洞房”等个别片段不同,其他基本上差不多,我就开始运作“音借像”版《花为媒》了。这个作品早就想做,一个是时间有限,再有就是网上找不到清晰干净的视频资源,一直没有动手,特别感谢半颗糖也甜蜜小朋友提供的原始的光盘视频,感谢高山流水老师百忙之中审核唱词字幕,二位朋友已经不止一次的帮助我了,可我还从来没有说过谢字呢!

开始着手做起来才知道有多难!几次想放弃,坚持不下去了。唱段配起来还好办,轻车熟路,大段的道白就很难了,没有节奏啊!我宁可配十分钟唱段,也不愿意配二分钟道白,而且音视频的道白好多不太一致,好多字有文言,还有方言,听不清,又没有资料可以借鉴,又实在难以割舍。最后自己劝自己,静下心来,不急于求成,慢慢做,一字一句的听,写,做成卡拉OK版字幕。就像小学生一样,等于“听写”了几乎全剧剧本。做好一折,就请高山流水老师审核,他的严谨的态度一直是我敬佩的,我也省心不少。

别的作品我都是“管杀不管埋”的,这个作品倾注了我太多心血,实在舍不得让她淹没在网络的大海之中,就像一个母亲想给自己十月怀胎,精心养育的女儿一样,想给她找个好的归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zz/8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