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爱心救助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81.html米甸听上去一个优美、动听的名字,位于大理州祥云县风景如画之地。
汉代,中原王朝开疆拓土,在云南边疆设县分治。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年)祥云作为一县列入中原王朝版图,称作“云南县”。米甸属云南县所辖,纳入中原版图。
到东汉,云南县改属永昌郡,蜀汉、晋代时归属云南郡。唐武德四年()置西濮州,州治设在米甸。
元末明初时期设洱海卫,推行屯田制。那时,古镇米甸屯集的军队,引进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和古镇先民们一道,在塔坡山脚下创建了数公里长的“地龙”。这段“地龙”,在米甸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灌溉着米甸坝子的大部分田地,使古镇的荒田变为了绿洲。有“三坝(乔甸坝、禾甸坝、米甸坝)熟,祥云足”之说。至今,“地龙”依旧保存较好,发挥着灌溉作用,成为米甸古镇的历史见证。
明洪武15年()设你甸十二长官司。弘治二年()改设你甸、楚场两巡检司,直属大理府。崇祯八年()设德昌县,米甸街称德昌镇。
中华民国时期设米甸区、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称州、设县、为赕,米甸先民都在祥云大地雄踞于民族之林。
米甸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多年前,米甸街就是“西南丝路”的必经之路,公元年至公元年间米甸都是县、郡、赕驻地,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米甸还是盐丰食盐销往滇西的咽喉,历来商贾云集,饭店、马店、商店众多,生意十分红火。
古驿道上南来北往的人流多,匪患自然就猖獗。历代官府为了客商来往安全,就在古驿道的米甸地段设立了黄草哨、插朗哨、小哨、秧田哨等哨所。这些哨所村名,就是米甸古镇的历史缩影。
当地较为著名的是黄草哨盐马古道。在这条历经千年的“盐马古道”上,曾经有一队又一队的马帮,艰难地行进在这深山峡谷,马蹄铁踏在那山高路险的古道上,迸发了一串串闪亮的火花。盐马古道因盐而起,源自大姚的石羊镇。追溯历史,黄草哨古盐道充满丰富民族文化之地,其实都与古代白盐井的开发有关。所产的盐主要靠骡马驮运,并最终形成一条条古骡马盐运驿道。一条从今大姚县的孔仙桥、人头关起,途经祥云米甸镇的楚场、黄草哨、双桥哨、永安桥、米甸,禾甸镇的温水、哨上、小泥房、塘房,由此进入祥城镇的于官、程官,再入祥城,出祥城经灰窑、倚江进入弥渡,往东北,经盐丰、大姚、永仁渡金沙江可达永胜、华坪及四川会理,从会理、西昌、越西一线进入四川腹地或者康藏地区。
黄草哨古盐道长约20公里,不少路面用不规则的石块砌成石板路,路面宽1—2米不等。古往今来,人行马走,磨损腐蚀,历尽沧桑的古驿道,记录着古驿道的经历,深沉地在诉说着历经千年的风霜。这条古道起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是世界上地势最高最险的经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同古丝绸之路一样,是一条连接不同地域文化,打通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世界文化走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似一条连接汉族同其他各民族之间的一条彩带,带动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年4月19日,由肖克、王震二位将领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六军团,经大姚盐丰进入楚场河谷即古驿道,沿盐马古道而上,驻扎在米甸,在米甸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历史又在这里赋予了她崭新的意义。
如今重走盐马古道,回头看看那足迹斑斑,诗情画意的古盐道,还是让人感觉到那些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如歌的岁月,就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画。
(文中提到的“你甸”系“米甸”过去方言中的发音云南政协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