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早知道大姚彝绣技能培训ldqu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m.39.net/pf/a_5963402.html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m.39.net/pf/a_5963402.html

大姚彝绣技能培训“得宠”

大姚县依托丰厚的彝族文化资源,把发展彝绣产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既保护传承了彝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使之不断走向产业化,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大特色产业。近日,大姚县妇联和县移民搬迁安置办联合举办了大姚县移民区妇女彝绣技能培训班,提高彝绣技能。

图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认真听讲。

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罗珺应邀授课。授课老师将样品和绣片分发给每一位培训学员,讲授彝绣的色彩如何配色、图案解析、彝绣基本针法等知识技能,提高培训学员的刺绣积极性。来自龙街镇的绣娘彭家彩笑呵呵地说:“希望能多参加这样的彝绣培训班,现在既能照顾家庭,又能照顾老人、小孩,有了这门刺绣技能,我们也能够在家门口增加收入了。”通过培训,妇女姐妹们不但增进了相互的情谊,彝绣技能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来自1个村(社区)的70多名妇女参加培训。据悉,此次培训结束后将从参训妇女中推荐技艺娴熟的骨干绣女10人到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驻企业开展为期10天的轮训,把她们培养成彝绣产业工人。当前受机绣的冲击,从事手工绣及会绣能绣的人越来越少,彝绣文化濒临失传。大姚县先后投入扶持资金余万元,创建巾帼彝绣巧手脱贫示范基地5个,采取“公司+协会(合作社)+会员”的运作模式,大力培育彝绣带头人和发展壮大彝绣队伍,带动越来越多的巧手绣娘就业增收。目前,全县共组建彝绣企业16家。其中,彝绣龙头企业家、彝绣微型企业3家、彝绣专业合作社个。拥有州级彝绣专业示范村5个、彝绣著名商标个,培养出彝绣巧手余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余名。(叶建芸摄影报道)六苴镇积极推进公益性公墓绿化建设近日,六苴镇充分利用雨季雨水充沛,利于植物生长的有利契机,以打造农村公益性公墓生态园区、绿色园区为核心,通过见缝插绿、立体布绿,大力开展农村公益性公墓绿化美化作业,不断提升公墓环境,为加快推行农村殡葬改革打下坚实基础。据悉,此次公墓绿化,共栽种洒金柏树苗余棵,阶段性完成六苴镇农村公益性公墓绿化美化工作,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公益性公墓建设以来,六苴镇坚持绿色生态理念,围绕“集约化、园林化、生态化”进行选址建设,对公墓美化绿化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布局,确保公益性公墓群众认可度和使用率不断提高。目前,六苴镇农村公益性公墓规划用地58.31亩,规划建设墓穴个,其中合葬墓穴个,单葬墓穴个。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用地6.59亩,规划建设墓穴个,其中合葬墓穴45个,单葬墓穴19个。同时,六苴镇坚持以点带面,通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把六苴镇公益性公墓打造成为公墓建设示范点,为其他公墓建设提供良好示范,推动全镇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扎实开展。截至7月18日,已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墓穴个,其中单人墓65个,双人墓个;全镇火化入公墓安葬3人,其中合葬墓穴1人,单葬墓穴11个。下步,六苴镇将充分利用国债项目专项资金,加快推进管理房、焚烧炉、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基础设施完备、服务设施齐全、墓区环境优美的农村公益性公墓。

大姚县向市民发放电子消费券

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激发人民群众的消费热情,提振消费信心,助力脱贫攻坚。大姚县发放电子消费券57万元,推动该县文化旅游业复工复产。据悉,本次政府消费券发放采用“政府补贴+中国银联+企业让利+刷银行卡优惠”的方式进行,优惠金额达57万元,按县财政35%、中国银联云南分公司35%和商家让利30%的比例承担。直接拉动消费预计可达万元以上,间接拉动消费预计可达万元以上。(刘宝菊)

退伍不褪色创业育人才

——记云南省模范退役军人、大姚县金碧幼儿园董事长邢亚

在云南省大姚县,就有这样一位年青的奋斗者。脱下戎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用16年时间,倾全部心血,创办大姚县金碧幼儿园,实现了从退役军人到教育行家的华丽转身。他就是云南省模范退役军人、“云南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先进个人”,大姚县金碧幼儿园的董事长邢亚。00年1月,在西藏服役期满两年的邢亚脱下了自己心爱的军装。回到大姚后的邢亚,每天起早摸黑地考察项目,穿街窜巷实地走访,当得知大姚城区内两所幼儿园都是公办、农村幼儿入园率低的实际。一个大胆的想法闯入了邢亚的大脑:办一家有规模、有质量的私立幼儿园。有了方向,邢亚便开始筹措办学的一切事宜。创业难,白手起家难上加难。邢亚没有被这暂时的困难吓倒。他通过变卖家产,向银行贷款、向亲戚借款等路径,历经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凑了万元,开始了创业之路。建园之初,由于资金不宽余,有时连买砂石料的钱都没有,只能和民工借。没有筛砂用的筛子、只能和别的施工队借,筛子借到后,无钱打车,他自己扛着两米见方的铁筛子穿街越巷……经过近一年多的建设,年7月,一所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0平方米的民办幼儿园——大姚县南城幼儿园终于建成了!由于幼儿园新办,很多人并不了解,加之是民办幼儿园,头年招生,只招到学生9名。无奈之下,只能把一些年龄不到的幼儿也收录到园里,有3名儿童是1岁半的幼儿。在这样的情况下,园里买来三块背布,平时就由他和他的父母亲背着照顾。幼儿多次把尿撒在他的背上,他仍无怨无悔,依然以细致入微的精神投入到服务幼儿的工作中。为了尽快完成从一个战士到幼儿园董事长角色的转变,每天一大早,邢亚最早一个来到幼儿园,站在大门口笑盈盈地迎接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朋友入园,傍晚,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把孩子一一送走。遇上个别家长有事无暇照顾孩子,邢亚就把孩子带到家中精心照料,决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幼儿家长说:“邢亚虽然是个大男人,但他心细、善良、把孩子交给他放心!“周到的服务,感动了家长。随着生员的逐年增多,邢亚度过了艰难的创业期。年,大姚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万元,在南城幼儿园的基础上新建新建了一所拥有0个教学班,能容纳名幼儿的示范性幼儿园,并更名为金碧幼儿园,开创了大姚社会力量办学的新局面。几分汗水,几分收获,目前,金碧幼儿园已经成为拥有17个教学班、在园幼儿人,教职工5人。金碧幼儿园也成为大姚县示范性民办幼儿园。邢亚也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模范退役军人、“云南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先进个人”称号。金碧幼儿园也先后荣获“云南省一级三等示范幼儿园”、“云南省绿色学校”、“优秀幼儿园”等荣誉称号。一位在西藏经过历练的战士,摇身变成“孩子王”。说起这些年创业的体会,邢亚说:“有血性、建功业是军人的本色。只有退伍不褪色,自立自强,勇于奋斗,才无愧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伟大时代。”(张从华郑礼艳)

大姚腊务堵村11个村民小组将全部实现道路硬化

金沙江畔艳阳高照,热浪翻滚,腊务堵村民手持工具正在抓紧兴建村子的最后一条硬化路,届时腊务堵村11个村民小组将全部实现道路硬化,为当地脱贫产业后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大姚县湾碧乡腊务堵村委会距离大姚县城公里,主要居住着傣、汉、傈僳、彝等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47.5%。过于由于交通闭塞,产业发展滞后,腊务堵村总人口人中,就有户人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腊务堵村委会积极规划实施水、电、路、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内道路7条,危险路段设置防护措施;新建农村公厕8个、垃圾池10个,全村所有小组通上了自来水,新建平米卫生室,配备了必要医疗设备和乡村医生,所有村民小组实现手机信号全覆盖,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腊务堵村位于金沙江畔,与丽江市华坪县隔江相望,年平均气温0.9℃,适合种植芒果、核桃、花椒、甘蔗、烤烟等经济作物,该村同时发展黑山羊、生态猪等高原特色畜牧业养殖,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帮扶计划,加大对贫困户种养殖技术培训,不断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腊务堵村村民朱明贵自年以来,不断摸索养猪“学问”,从养殖5只猪崽,现在已增加至40多头,依靠发展生态猪养殖摘掉了贫困帽子。摘帽后的朱明贵主动分享成功经验,引领贫困户发展生态猪养殖,让他们看到了致富希望。

  “政府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我们帮助,但要过上小康日子还得靠我们自己去奋斗。”朱明贵说。

  目前腊务堵村种植的核桃、花椒、芒果、甘蔗面积分别达到亩、亩、00亩、亩,该村同时成立了大姚县湾碧生态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大姚县湾碧润心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农产品外销铺平了道路。

  据腊务堵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刘桂权介绍,目前腊务堵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仅剩一户,属于因病致贫,且家庭无产业支撑。在政府和挂包人员的帮扶下,该贫困户也表现出了强烈的脱贫信心,正在通过种植芒果,花椒,甘蔗等实现增收,计划于年底前脱贫摘帽。(云南网记者秦明豫郭媅媅李长元)

  

大姚:贫困群众扶贫车间上班忙一个平常的周日,走进大姚县城小康苑璐辉电子公司的扶贫生产车间,5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正在你追我赶地绕电感线圈,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

  46岁的吴金明来车间绕电感线圈已经一年多了。年,吴金明一家易地扶贫搬迁到县城小康苑集中安置点后,设在安置点的扶贫车间给夫妻二人提供了“上班”就业机会,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明显提高。“到扶贫车间上班,我也端上了‘铁饭碗’。”吴金明乐哈哈地说。

  不仅大姚县城的扶贫工厂如此,大姚乡镇的扶贫车间也是一片繁忙。在金碧镇仕华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设置的扶贫工厂,来自临近村的郭重华、王芬等贫困群众在禽业流水线上捡鸡蛋、管理果蔬等工作已成为常态。

  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上班”顾家两相宜。脱贫攻坚中,大姚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人,共建设集中安置点7个,建设安置房套。为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增收,大姚县采取培训转移、引导输出、产业吸纳、鼓励创业和精准援助多种途径帮助搬迁户解决就业问题。来自三台乡多底河的贫困群众李贞秀入住搬迁点后,在给扶贫超市当售货员的同时,又在璐辉电子厂申请了一个绕电感线圈的设备,超市无顾客时她就做绕电感线圈。“她做两份工,拿双工资,是最能吃苦的搬迁户。”安置点的负责人曾斌说。

  为了让“扶贫车间”项目落地生根,大姚县打造了提升党建领航促脱贫的“红色车间”、有“保姆式”服务能力的“服务车间”、有致富“领头雁”带动力的“致富车间”、有推动增收致富的“效益车间”、有巩固脱贫成效的“活力车间”。利英小把粉丝厂扶贫工厂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余个,有效解决安置点79户78人就业增收。桂花镇动员协调搬迁县城入住的贫困农户和大姚林琅丰有限公司签订了劳动用工合作,解决了7户贫困户的就业后顾之忧。优合公司在县城安置点建设扶贫超市,贫困户的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全县贫困群众在这些扶贫车间里忙“上班”,忙增收。

  据了解,至00年5月底,大姚县已打造扶贫车间个,提供就业岗位1余个,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人,务工经济年创收余万元,人均务工年收入达1.5万余元,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户均有1人以上就业目标,为巩固脱贫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云南网记者吕瑾通讯员张从华)

▍信息来源:大姚网综合云南楚雄网、云南网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大姚同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xw/6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