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大姚村
吴中大姚村,车过了车坊互通收费站没开多久就到了。苏南地区的一个普通村落,少人知晓,然而确是画史上诸多名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这里是北宋书画家米芾女儿、女婿的住所,亦是米友仁寓居多年的地方。米芾的大名在此就不多说了,米友仁是米芾的儿子,世人称其父子大米、小米。
▲《蜀素帖》局部米芾(宋)米友仁曾作多幅大姚村的山水画,为元明时期文人推崇,不仅倪云林、董其昌等题跋累累,沈周等大家还多有临仿。遗憾的是,米友仁的大姚村图真迹,甚至沈周的临本皆已了无踪影。既然古画无存,那么这个古村落是否也在现代化开发中湮没踪迹了呢?▲《云起楼图》米芾(宋)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探访大姚村
大姚村为众多湖泊、河流和围垦湖塘包围,走入村子,抬头所见即是蜿蜒的小河,其上不仅有停泊的小舟、不时游过的鸭群,还有包着头巾的农妇。米友仁在《阳春词帖》中书写了他当时初到大姚村时的感受:“绍兴戊午(年)中春初七日,懒拙道人得守滁阳,既老则懒,遂请宫投,间泛小舟来平江大姚村,过谦之于庄舍。乍朝来居,深村洒然,如濯清风于三伏畏暑中,其为快有不可胜言者。大恨未能增置百斛,尚依微禄以哺孥稚,未能便纳政为闲客,相从云水间耳。”
最为精彩的当属村后为河流环抱的一座高不足十米,面积却达数十亩的土墩,其上有参天老树和一座小小寺院,这正与古人文字描绘相仿佛。明代苏州状元吴宽《跋米元晖寓大姚村所书三诗》即可印证:“大姚在吴东,四望皆水而有土隆然,上有佛寺据之,其旁多居民,隐然聚落,盖江湖间一佳处也。”沿着坡路而上,两旁植被茂密,有参天古银杏,树龄皆三、四百年,惜寺庙乃是近时新建,几同农舍,唐宋名人碑刻更是无迹可寻。土墩不甚起眼,但文献中却有记载,特别是其上旧有的寺庙。明《姑苏志》记:“大觉寺在长洲县二十七都大姚山,梁天监间僧道邦建寺,有东明院最为幽胜。”这个土墩就是大姚山,六朝时期山上就有寺院了。▲土墩上旧时的寺庙已经不存,但依旧有不少供信徒求佛的去处
吴宽曾夜宿大姚山,写下《宿东明院诗》:“东明院里曾投宿,偶见前题一嘅然。欹枕乱蛩如昨夜,入门高树却多年。季方不与元方在,小朗还同大朗贤。何处玉笙吹未歇,山扉新月照人眠。”同代书法家李应祯和诗道:“放舟出郭秋雨晴,好风半日到姚城。故人天上新沾禄,衲子山中旧识名。春树暮云无限思,薫炉茗椀有余清。一夜寒生眠未稳,梦回时听海潮声。”▲这平常的农舍,供上佛像稍作改造便是寺庙了
大觉寺今虽无存,但土墩前缘的大觉寺桥却还在,透露出历史的一点厚重。石桥建于宋代,元至正十一年()重修,距今年了。只是大觉寺桥下河流已经干涸,桥身也为杂草围绕,然桥身梁式构架保存完好,其上精美的浮雕还清晰可见。
▲大觉寺桥上的精美雕刻清晰可见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时是一个重要聚落——“摇城”。明《姑苏志》又记:“摇城在长洲县(今苏州)东南三十八里,初吴王子居焉,后越王摇居之,今其地名大姚,讹之也。”米友仁与大姚村
大姚村虽然存在了数千年,但当时并没有进入文人艺术家的审美视野,这种情况直到米友仁的到来。公元年到年之间,米友仁辞去原先的官职,在大姚村的妹夫姚谦家中等待朝廷新的任命。期间他画下了多本大姚村、大姚山图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云浦所藏《大姚村图》,米友仁在该卷上题有三首诗:▲《云山图卷》米友仁(宋)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择其二云:老年尚喜管城子,更爱好山江上青。武林秋髙晓欲雨,正若此畵云??。
年,倪云林在王家到看到此画,欣然题诗赞道:……
大姚湖水自生烟,长物都除绝世缘。笙鹤不为归鹤怨,王仙真是胜丁仙……▲静谧的大姚村明弘治年间,吴宽、祝允明、文徵明、等吴中文人都曾在沈周《大姚村图》摹本题跋歌咏,这些文字大都强调了米友仁与苏州的关系。反映出米氏父子久居苏州的事实。显然在苏州文人那里米友仁的大姚村画作是吴中文化的骄傲。▲生意清淡的小卖部白阳山人陈淳大姚村世代还居住了一位叫陈淳的画家,自其祖父陈璚开始显贵。陈璚担任过副都御史,热衷收藏有关米友仁特别是其大姚村阶段的书画。陈淳(-),字道复,自号白阳山人。他曾以诸生资格贡入太学,卒业后,放弃作官的机会,回到苏州,纵情于艺术创作的生活。▲陈淳书《阿房宫赋》(局部)明苏州金石学家都穆《寓意编》记:“小米山水横轴在陈湖陈大理家,上题云,霄壤千千万万山,东南胜地熟跻攀。古人作语咏不得,我寓无声缣楮间。绍兴己未(年)除守琅邪,待次中江,寓居大姚村即妹家戏作。”▲大姚村今天还在的理发店陈淳对米友仁更是兴趣浓厚,他把自己大姚村的宅邸命名为五湖田舍,这正是米友仁当年在大姚村居所的名号。陈淳还用沈周的画作与文徵明交换了另一件米友仁作品《海岳庵图》。▲《海岳庵图》局部米友仁(宋)
典型的米家山水苏州文人对大姚村的兴趣至少持续到万历初年。吴门画派后期画家钱榖也曾临过某个版本的大姚村图,娄东(今太仓)王世贞《题钱叔宝临大姚村图》就有:“王孙自是真龙种,画笔居然掩虎儿。何必大姚村下问,米家山色见应知。”▲《海岳庵图》局部米友仁(宋)董其昌也收藏过大姚村图,不过董其昌不像苏州文人那样关心大姚村,他关心的只是米友仁山水与董源山水的历史关联。▲董其昌(明)作山水画自米友仁以来,大姚村屡屡被画家提及,有关大姚村的画作层出不穷,大姚村这种清幽隐逸的环境,促成了江南山水画的新发展。米友仁之前江南山水画表现的主要对象并不是太湖湖区,而是金陵、镇江一带。如董源的山水画不少是以当时金陵城内周边山水为表现对象的,具有城市山水画的性质。▲《潇湘图》局部董源(宋)米芾、米友仁在北宋末年所作山水画亦是北固山、金山、焦山等临江地区的山色。最著名的《潇湘奇观图》就是公元年作于建康官舍的。由此可见后来的大姚村寓居生活对米友仁具有特殊的意义,那是一段难得的安静平和的乡村隐居生活。▲大姚村植被茂密,所见郁郁葱葱
他此际的心境应该是平和的,而看到的风景更是幽静朴素,这种平淡的山水既无之前宁镇地区山水的险要和苍茫,也无之后临安都市山水的那种奢华和显贵。他的大姚村山水画在两宋之际是比较特殊的,是元明清时期太湖以东地区平远湖泽山水画的先驱。▲《渔庄秋霁图》倪云林(元)虽然我们今天无法看到米友仁的大姚村图,但是可以从一些后人的画作中来反推《大姚村图》,如倪云林的《渔庄秋霁图》等,他当时应该已经看过了王云浦收藏的《大姚村图》。《渔庄秋霁图》水面十分广大,境界开阔,显然体现了太湖以东吴淞江畔的景色,当然也体现了米友仁的《大姚村图》的构图意趣。至于同在大姚村居住的陈淳,他的山水画诸如《仿米山水图》、《罨画图》等都是以大写意之法来表现的,墨色淋漓,烟云纵横,可谓是深得米家山水的意趣和自然山水的神采。▲《仿米山水图》陈淳(明)吴门画派通过米友仁的《大姚村图》,找到了自己的历史之根。证明了文人士大夫艺术的独特魅力,因其历史地理的延续性要远远超过那些随着王朝更替而不断变化的宫廷艺术。▲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沈周(明)作品
虽然如今我们已经没有可靠的米友仁大姚村时期的画作可以去学习,但是真实的大姚村山水环境仍在我们周边。这是一切山水画创作的根源所在,我们可以从这里再出发。重新找寻自然和生活中的大姚村,再次发现身边朴素的美,发现米氏父子推崇的那种平淡天真,从而发展出新的江南山水画。▲《大姚村图》汪凯民(当代)▲大姚村现今已没有规模像样的寺院,但就在村旁公路不远的地方一座大型的寺院正在修葺,也许这和大姚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吧。
往期文章:吟唱的林园
-TheEnd-图文编辑:dongtian图片绘画:图文资料摄影:东田羲子、汪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