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自慧与他的ldquo蜻蛉记忆馆r

社群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ktyx.com.cn/lehuo/baike/20201113/533.html

听到大姚县首个民间收藏展馆——“蜻蛉记忆馆”建成试开放的消息,我感到有些惊讶,特别是得知是水自慧个人办的展馆时,很为他的勇气和精神所感动。

春节期间,我来到“蜻蛉记忆馆”参观,受到办馆人水自慧的热情接待。

走进记忆馆,漫步在每一个展室间,仿佛穿过历史的隧道,近距离观看馆中的一件件藏品,如同在与前人对话。

以散落于民间的文史资料、文化艺术品作为收藏、研究、展示的“蜻蛉记忆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展馆主要分为两个展区。位于大姚县城春熙路号的为文史文化艺术实物展区,位于李湾社区的展区为农耕生活体验区。两个展区内容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一段段埋藏在大姚历史记忆里的碎片、一个个尘封隐藏着的大姚故事,在这里得到了历史的见证。

在文史文化艺术实物展区,展出了多件文史资料、文化艺术实物藏品,这些藏品涵盖了中、晚清、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革”时期。馆藏的多件文史资料、名人字画、历史书籍,囊括的是大姚的风情民俗、文学艺术、诗词典章,记录的是大姚文化的基因。

在丰富多样的展品中,多件藏品鲜为人知,为人们津津乐道,其文化艺术价值不容小觑。展品中既有全国知名的书画名家丁宝书、祁巂藻、赵鹤清、骆成骧、王九鹏、黄成等人的书画作品,也有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的宋湘在云南大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种松碑》拓片,清同治末补博士弟子员,官至浙江宁绍台道兼海关兵备道的姚安人马驷良描写大姚古“八景”的书法楹联,清末昆明举人孔憲权、大理洱源人段世璋民国八年(年)、会泽人颜英贤民国十四年(年)在昆明、姚安、大姚任职时留下的墨迹。而云南本土名人留下的书法、以及记录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文史资料更是不在少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土名人李宝书,大姚人称“李军门”,光绪甲午海战时,李宝书“奉调勤王,闻命即招带旧部,慷慨誓师起行”。于年2月抵江苏,驻防海州。年回滇。“补滇提中参将调黔提中参将升金齿协副将”。不久又调贵州,授安义镇总兵,任职两个月又“适滇西边务”契紧,调任腾越镇总兵”。光绪34年(年)6月28日奉谕旨补授贵州提督。其子李培林,光绪二十九年随父赴黔剿戮“游匪”,陡侍左右,参与“动中机宜”而“以捷入告”。光绪三十年(年)任贵州黄平州知府,光绪三十四年(年)补授镇宁州知州。父子俩的书法4条屏,从内容到章法,都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灿若日月,辉耀古今的前人之为,聚传了诸多创世之正气能量,这些历史的记忆,留住了今人的乡愁,我想,这就是水自慧建“蜻蛉记忆馆”的初衷吧。

农耕生活体验区由一个空置的农村老宅改建而成,体验区陈列着一件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消逝的农耕生产、生活用具,像风柜、海簸、蓑衣、纺车、犁、靶等带有明显大姚地域痕迹的农耕生产、生活老物件,为域地乡亲回视蜻蛉旧忆乡愁,给外地朋友了解大姚昨日今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大姚,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大姚既是古商道重要枢转之地,又是多民族融合发展之地。公元前年,大姚始置蜻蛉县,史称“文化名邦”,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厚积淀,传承久远,独具特色而生生不息。至今,大姚人民仍以“蜻蛉”作大姚地域称谓。流经大姚县七街、仓街、金碧丰腴之地的大河,仍叫蜻蛉河。

水自慧是大姚县融媒体中心的主任编辑,对本土历史、文化情有独钟,在长期从事的宣传工作中,致力于收集、收藏散落于民间的文史资料、文化艺术品和实物藏品,并把自家的房子腾出来作为展馆,为此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

谈起创建“蜻蛉记忆馆”的初衷,水自慧说,我举个人之力,建“蜻蛉记忆馆”,就是想留住大姚的历史,留住大姚的文化,因为馆中的每一件藏品,在它风文旧意的背后,所浸润出的,是文化名邦大姚的正气能量,这就是文化的基因,这就是历史的记忆,这就是今人的乡愁所在。

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新地标之一,“蜻蛉记忆馆”自年国庆期间建成,免费向县内外各界人士试开放以来,得到了县内外有识之士的青睐与肯定,前来寻找记忆乡愁的人士一直不断。“他收藏的这些文史资料,留住了大姚的文化遗产,是后人的一种财富,是一种文化自信。”游客杨德标在参观了记忆馆后说。县外游客胡涛也说,他把大姚的文化、云南的文化留住了。

读懂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城市的厚度、人文历史,在博物馆里寻觅。“蜻蛉记忆馆”所承载的,就是大姚历史的记忆、文化的基因、今人的乡愁。

珍忆往昔的蜻蛉,致力今天的大姚,追梦未来的憧憬。蜻蛉记忆馆,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本文作者:张从华)

整理编辑:云岭新视野

爱默生说,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zz/11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