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从年开建到现在
园区的发展和成功一直是有目共睹的
而它
也成了苏州乃至江苏城市建设的一张王牌
如今,现在的湖西湖东
发展已经趋于成熟、饱和
那么下一步,园区南!
以前的这里,就是极好的水乡
园区南,涵盖了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和历史小镇车坊及周边地区。
年开建的独墅湖科教区周边已经发展完备,高等教育区、纳米城、国际科技园……科技教育基地聚集于此,谁能想到,在此之前,曾经的它还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和河塘。
除此外,园区南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百年小镇——车坊。它曾经是吴县的第三大镇,后来在城市化进程中,车坊镇被撤销,各行政村分别划给娄葑镇、甪直镇、郭巷镇。现在“车坊”其实已经不复存在。
然而,要知道当年的它,可是吴淞江边上的一个著名的水乡古镇,素有“六湖一江”之称,湖有镬底潭、独墅湖、赭墩湖、澄湖、九里湖、黄泥兜等,江有吴淞江,还有苏申内航道等,是个“开门见水,出门登舟”的地方。
东街、西街、中街、人民路、哺坊弄、典当弄、大官弄、大会堂、各大门市部……都是这边人心底的回忆,曾经的这里,风景宜人,镇上繁华。
▼那个时候,园区南边地势低,湖田多。好些户人家靠着“水八仙”生活,盖着自己的小洋楼,过着自给自足的舒坦日子。割水芹,采红菱……挽起裤管,卷起衣袖,满满是画面感。
(图片来源于吴中发布)
而现在正值鸡头米上市,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能想起当年咏唱南荡鸡头米的《忆江南》:“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的历史老歌,还能回忆起当年一起种植、采摘鸡头米的水乡生活。
(图片来源于吴中发布)
▼那个时候,都是在河里洗菜洗衣服,小孩子则跳下去游泳。每每清早,河边盥洗的水声,河道上清脆的撑船摇橹声,都交织成记忆里的江南风情。
(现如今的样子,被填起来的河上还有些船只)
▼那个时候,河鲜湖鲜最为美味,好多人家还以捕鱼为生。常用的捕鱼方式是鸬鹚。渔民外出捕鱼时,会带上驯化好的鸬鹚,它们整齐站在船头,脖子上戴着一个套,一声哨响之后就跳水里抓鱼,然后叼着鱼回到船上。
▼那个时候,老街的茶馆总是那么热闹,大人们四五点就起床去喝茶了,聊聊各自的见闻。茶叶一般没啥牌子,类似炒青这样,水不限量供应。
大人们每次喝完一杯茶,就跑到附近的面馆吃面。面馆店面也不大,名字也叫不出,挂着大吊扇,简单的桌子和凳子。但是面量足,汤浓,浇头大。
▼那个时候,有个街叫东街,类似于现在的商业街,有卖渔网的店铺、食品批发部、传统手艺店铺,亲手做的木头脚盆、弹棉花店等等。
那边还有一个最大的门市部,有人还记得在那里买的第一双球鞋,还是双星的。
街上还有一家,小时候最期待去那买开学的文具盒,铅笔,书包之类。
▼那个时候,有个粮油批发部,自己带桶去打油,当时很多人家都是拿那种白色桶,洗干净,然后去打菜籽油油,十来斤吧。也有些人家自己种的菜籽,去粮油站换油票。到时候打油的时候拿油票就行,那种菜油很美味,比现在市面上卖的色拉油要香得多。
▼那个时候,水乡妇女穿衣服也是很有特色的。头发一股脑往后梳成一个包包,叫鬅鬅头,和现在姑娘们的丸子头倒是有些相似。头上么总爱绑一块黑色或青花的头巾。靛青的上衣、黑色或蓝色的拼接裤子、黑布鞋加上腰间的围兜(襡裙),就是标配了。
▼那个时候,结婚喜酒总爱在木园堂办,流水席要吃个三天三夜。这边人家有说法是家门口办的比较热闹,亲戚朋友看新房也方便,菜也比酒店实惠。而且年轻人也喜欢这种方式,吃完正好打打牌。至今婚丧嫁娶还是喜欢在木园堂。
▼对园区南人来说,还有一个深刻的记忆符号就是吴淞江。吴淞江从港湾外流过,港湾东岸建筑有防浪堤。以前是商船渔家的避风港。现在松泽家园南边就是吴淞江,还有一座滨江公园,那边有肖特纪念馆,高垫庙等。
(图片为高垫庙,来源于苏州玉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