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辖8镇4乡,个村(居)委会,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3万,少数民族人口占35.6%。大姚县历史悠久。享有“金马碧鸡故里、彝族文化发祥地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境内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做工最精湛的孔子铜像和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唐代白塔,是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彝族文化的交汇地。世居汉、彝、傣、傈僳、回等22个民族,是以昙华“十八月历”为标志的彝族文化发祥地,有插花节、赛装节、开井节等风情浓郁的民族传统节日,有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和服饰,是名副其实的彝族文化园。
近年来大姚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姚县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寻找、筛查、培养等基础性工作,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加大申报和保护力度;二是对已纳入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积极向国家、省、州、县推荐申报,并争取补助资金,激励他们发挥专长,热心传承,为建设一支积极性高、充满活力、倾心传承事业的队伍提供基本物质保障;三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艺骨干、民间艺人的引导性和指导性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且确保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有人;四是以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民族民间展演为契机和县内举办的农民文艺汇演、昙华插花节、三台服装节、龙街太子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为平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目竞技比赛和展演活动,促进提高技艺、扩大影响、营造氛围和增进保护共识,为传承发展启到广泛的宣传作用;五是把抓紧抢救、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相结合,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调查、编制、申报和保护工作;六是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培植和发展,积极向上申报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帮助解决文化产业在研发和生产中的实际困难。
近年来,中央财政支持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项资金万元,省、州、县支持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补助资金.98万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万元,县级财政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民族节日展演经费等专项资金.91万元。
来源:大姚县民宗局/顾永仙、王永成
监制/李娅婕编辑/陈明海
南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