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阿瑞/文
走进历史文化名邦——石羊古镇
一个阳光四射的中午,我踏上了向往已久大姚石羊古镇旅游。石羊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西北部,距大姚县城35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首批公布的三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厌倦了城市高楼的人们的理想栖息之地。古镇座落在四周青山起伏,香水河由南向北潺潺流淌,河边垂柳依依,古老的民居沿河而建,古朴独特。素有“威尼斯”之美誉。
漫步在青石板铺筑的古镇街道上,我搜寻着历史遗留下的珍珠。石羊古名白羊井,后来叫白盐井石羊或白羊的叫法都与广为传颂的“龙女牧羊”传说息息相关。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洞庭湖龙王有一个温柔善良的小女儿长得楚楚动人,被龙王视为掌上明珠。一天,小龙女到洞庭湖边游玩,在波光潋滟的洞庭湖畔,与在此游玩的洱海龙王邂逅。洱海龙王对貌若天仙的小龙女一见钟情,并向她表达了爱慕之心,洱海龙王的甜言蜜语使小龙女觉得相识恨晚。小龙女说服了宠爱她的父母,依依不舍地远嫁到洱海。不料洱海龙王是一个喜新厌旧、朝三暮四的人,遭遗弃的小龙女被赶去放羊,过着风餐露宿的凄惨生活。因思乡心切,她常沿着出嫁的路去放羊。一天,正在放羊的她发现白羊不见了一只,急忙去寻找,当她找到一个林茂草肥的地方时,只见白羊半个身子伸进了一个有泉水流出的洞里。她急忙去拉,可怎么也拉不出来,她仔细一看,白羊已经变成了一只白色的石头羊。她惊奇地捧起泉水一尝,是咸的,小龙女发现盐水的事不径而走,四乡八里的人迁移到这里,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纪念白羊,人们世代把石头羊供奉在大王寺里。因从井里舀水熬盐,被当地称之为“白羊井”。
石羊因盐而兴,因盐而盛。石羊的制盐业,据载自汉代开发,唐代扩建元代始设官督税,明清两代盐业极盛。石羊所产食盐色白如雪,品质纯正,唐代时誉称“白井”。由于历史上石羊盐业发达,商贾云集,日进出商贾、肩挑小贩余人,马匹四、五百匹,并运入粮食,布匹等大量生活必需品,在运走食盐,形成日用品集散地,促进了白盐井市场的繁荣。
西汉至魏晋时期,朝廷曾派遣盐官,千里迢迢,来到石羊地区,负责组织熬盐和课税。有唐一代,朝廷采取了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石羊等滇中“盐都”的盐产业,成了云南财政税收的一个主要来源。天宝年间,在大约公元——年的时间里,属姚州都督府直接管辖的石羊,共有五个产盐区:观音井、小石井、旧井、乔(界)井、灰尾井。元朝对石羊的经管有这么一则记载:至治三年(年)五月,“置白盐井盐课司,秩正七品”。明代石羊盛况空前。洪武十五年(年),朝廷置白盐井盐课题举司,其下辖各井盐课司,整个石羊地区,年产盐22万斤。弘治年间(——年),增至33万斤。石羊盛产的食盐,不仅洁白如雪而且口味纯正,口感良好,渗透力强,品质优良,对白井盐的评价,杨升庵在《南诏野史》中这样写到“滇中盐井共四十处,惟楚雄州之白盐井,楚雄县之黑井、琅井为佳”。百味盐为先,而盐课又是国家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盐的巨大利润,吸引着众多的人云集于石羊。曾有诗云:“观旧乔界尾五井,熬卤制盐财源开。大灶小灶鸡窝灶,桶盐盆盐佛像盐。车水马龙羊城郡,万贾云集四方交。一泓卤水千年味,两岸青山万寿青”。可以想象,多年的风雨历程,盐给石羊带来的特殊地位,使“盐都”的美名远播四方。时至今日,伫立在清澈见底的香水河边,轻行于落满沧桑的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凝望着高大的晒盐篷,追忆着石羊的往昔,思绪万千。
清代,朝廷进一步加强对这一高税收产业的管理,石羊也由姚安府划出,归云南盐政巡抚直接管制,其机构名称仍为盐政提举司。康熙元年(年),官府核准白盐井年缴课银2.8万多两。康熙四十五年(年),白盐井年产盐多万斤,缴课银8万多两。光绪、宣统年间,朝廷实行食盐专卖政策,有司划定白井盐销售范围为25个府、厅、县区。至民国年间,白井盐一直是滇中地区的一宗名优产品,民国元年设盐丰县于此。年撤盐丰县并大姚县,设石羊镇至今。全镇非农业人口人,仍以制盐业为主,年产万斤。年石羊镇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盐业的兴盛,促使全国各地的商人涌入石羊,并把儒文化为主的中原文化传入石羊,带动了石羊的文化教育的发展。尊崇儒学、祭拜孔圣,用礼、义、仁、智、信来不断启迪人们的心灵,教诲社会和谐平等,始终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传统,石羊人也不例外。因此,兴建孔庙,清铸孔子铜像,都是石羊文化教育高度发展的体现。
孔庙,位于石羊街尾部的象岭山脚下。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年),明万历37年(公元年)重建,占地平方米,历经多年的风雨,以大成殿为主体,另有朱子阁、诵经阁、乡贤祠、月拱桥等,建筑材料都选用优质木材,正殿用材多为红椿木。明柱露梁,护栏用大理石雕装饰。殿顶用黄、蓝、绿三色琉璃瓦覆盖。门雕花草,玲珑别致,龙凤狮虎、花鸟虫鱼、桦柏藤葛,彩画工整,栩栩如生。整座建筑布局采用中国古代宫殿衙署的庭院形式布置,讲究纵横轴线,突出主体建筑,两侧对称排列次要建筑,形成一组建制统一颇具规模的建筑群。历经明清十二个朝代增建修复,逐渐完善,在云南省内被称为四大孔庙之一,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群典雅精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经壁辉煌。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殿的门上方和殿内悬挂着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历代皇帝御笔所题的“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圣协时中”、“德齐恃载”、“圣神天纵”、“文师盛隆”和“斯民在兹”等九块匾额,红底金子,光彩夺目。石羊孔庙虽偏处于西南边陲一隅,但仍幸宠了“皇恩浩荡”的爱怀。大成殿的每道门上都雕有龙、凤、狮、虎、花、鸟、虫、鱼的图案,古雅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技艺令人叹服。
大成殿正中端坐着举世无双的孔子铜像,铜像前竖有“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尊位。孔子铜像铸造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年),由提举郑山主持,绅衿士庶捐资,共襄义举,募义响应者甚众,其中庠生王显相捐谷三百余石,当地僧人广福、广禄捐银一百两,并参加了铸造。孔子铜像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年)铸成,王者像,高2.2米,重约2.5吨,造型雍容大度,器宇轩昂,手捧朝笏,王冠冕旒,广袖薄带,熠熠生辉。铜像左小腿侧面刻有“白盐井盐课提举司郑山暨井绅衿士庶等”二十字,右小腿侧面刻有“昆明铸师杨维伦、僧广福、广禄敬造,口侄王火喜、熠、火景、汶、康熙戊子春二月毂旦”等字。
在东西两庑供有孔子七十二贤弟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标榜着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及其成就,传递了“仁德安邦偌大中华皆复礼,清廉济世众多民族共尊师”的教意。每年许多学子,在考试之前,都会来孔庙祭拜孔子,据说非常灵验,都能金榜题名。
除了孔子铜像外,从配套儒学先师尊像考虑,县委、县政府于6年在大成殿旁边的簧学馆新塑了亚圣孟子的铜像,为立姿拱手像。7年10月又在朱子阁内新立思想家朱熹铜像、仓圣祠内新立仓颉铜像。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石羊文化的繁荣,在这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地方“学而优则仕”已深入人心。白盐井提举司学宫,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约公元年),学宫是官方办教育机构,说明从那时起白井就有了正式的官学。到明永乐十一年(公元年),始有官方主持,灶绅捐资而兴办的社学,白井社学虽无固定地址,但未曾间断过。同时学馆、私塾也相继出现。到明万历年间(约公元——年),陆续建立了绿萝、张公、龙吟、灵源4所书院,其中张公书院系私人所办。白井义学共有八所,最早的一所名桂香学馆,系康熙五十六年提举白兑创建于文昌宫。这些教育机构,为发展儒家文化教育创造条件。石羊由于儒家文化教育的发展,培养出许多有用的人才。据载:石羊从明成化甲午年起到清末废科举止,科甲中试者共人,包括翰林2人,进士7人,举人59人,副榜6人,孝廉方正3人,拔贡17人,优贡1人,恩贡41人,岁贡人,附贡12人,例贡4人,廪贡3人,其中有官职者人。可以想象,在明清时期石羊人才辈出。
在孔庙的明伦堂中,现在还保存着另一个传世珍宝“封氏节井”浮雕,被誉为是石羊地区的“清明上河图”,是古镇文物中的精品。浮雕由六块大理石直逢拼成,高2.22米,全宽4.1米,浮雕右下角镌刻有“道光二十一年菊月,五井灶商敬修、剑阳弟子杨旭东敬刻”二十三字。可知浮雕作者是杨旭东,制作时间为公元年9月。这块浮雕原置于土主庙内镶嵌在土主神龛背面的墙上。画面的上部为石羊名赋,中部为石羊风光,下部是明末清初张虎带兵攻打石羊的历史事件。整幅画面构图繁复,层次清晰,内容交织着《威灵土主显圣》和《席上珍夫妇户井献身》两个传说。画中的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坐有站,有骑马、坐轿鸣锣开道者,有平民百姓、达官贵人。湖光山色形象逼真,内容丰富,雕工精巧。浮雕上有人物88个,马21匹,房屋40栋,树78棵,兵器40件,其它器物35件,石拱桥一座,七层宝塔一座,官船一艘,船头立旗杆,杆上悬旗,斗,井一口,井旁石碑刻“封氏节井”四字,匾额7处,楹联3处,字迹清晰。整幅浮雕,构思图虽然繁复,但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布局得体,内容丰富多彩,耐人寻味。
石羊产盐,所以人就多,人多了以后就会在这里按照自己的喜好留下点什么。《白盐井志·古迹志》载“城镇虽小,商贾颇多”,“烟景名胜,佳境胜迹,楼台亭阁,庙坛寺庵,数不胜数,尤以七寺八阁九胜庵吸引人”。其中的“七寺”即观音寺、龙泉寺、龙吟寺、天台寺、妙华寺、白灵寺、宝莲寺,可见石羊佛教信徒之众。“八阁”即齐云阁、文殊阁、锁水阁、来苏阁、玉皇阁、魁星阁、朱子阁、雷组阁。“九庵”即老九庵、八阁庵、妙华庵、圆觉庵、甘露庵、水月庵、心造庵、龙珠庵、一滴庵。这些寺、阁、庵中,“七寺”现仅存观音寺和圣泉寺。观音寺仍梵音浩渺,香烟缭绕,响动着晨钟暮鼓,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圣泉寺又叫大王寺,坐落在石羊镇宝关山麓。原有二井,水味甘冽,上井美于烹茶,下井利做豆腐。相传井脉来自宾川大王庙,而得名。“八阁”中仅存的文殊阁在城外1公里半处,现已修耸一新,八座小阁镶嵌在绿树掩映的山麓,环境优美,是石羊一景。
进入石羊,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山上亭亭玉立的白色古塔,名为“石羊南塔”,塔共有7层,塔身高14米,整体呈方形,以厚砖砌成。基座形状与塔身大体相似,边长5.01米,须弥座高3.5米,塔身各层用砖砌成叠檐,呈台阶状。各层随着塔身的增高,渐渐收缩,呈方锥状至顶端。塔顶无刹,仅用“铁锅”倒扣。紧贴塔的西面,有古树一株,直径约六七十公分,树干与塔身相依相偎,犹如一对热恋的情侣。树冠枝繁叶茂荫蔽着宝塔,犹如巨大而葱翠的华盖,衬托出树包塔的自然景观,在塔身的各层里,都供着小型的佛龛。在二层的各方佛龛里,有沙石浮雕塔佛坐像。塔座的南向有拱门,高1.5米,宽0.7米,塔内密封。石羊南塔大约建于明朝初年,后经战火兵焚,几经重修。其碑记云:“(康熙)庚午、辛未年复颓”。康熙五十一年(年)重建,保存至今。
石羊白塔,又称“锁水塔”,座落在镇北象岭山。塔的形状,与南塔有所区别,为棱椎体。塔顶也以“铁锅”倒扣。塔基座高2.8米,塔身共7层,每层约2米,周长逐层递减10厘米。北塔也系大砖砌成,为实心结构。塔身第二层各方均有佛龛孔,但其东、西、北三方无佛像,仅男方有沙石浮雕佛一座。北塔与南塔的修建年代大体相近。据清乾隆年间《白盐井志》记载:“北塔古有之。北塔于(康熙)庚午、辛未年间覆颓之。(石羊)八景固缺一矣”。康熙五十二年(公元年),地方官按古史记载,重新修建,保存至今。南北二塔,前后簇拥着石羊古镇,给人一种“发思古之幽情”的苍茫之感。
石羊还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八景”,龙山耸翠、象岭蒸云、宝朽朝烟、文殊夕照、谷口横烟、香河夜月、龙泉晓钟、水亭观瀑,令众多文人墨客心醉神迷。如果说孔庙是石羊古镇一颗耀眼的明珠,那么晒盐篷就是点缀古镇的一颗玛瑙。晒盐篷长多米,宽40多米,高20余米,号称中国最大的竹木篷。它是在制盐工艺中,用于提高卤水浓度的一种生产设施,是一种较为生态的生产设施,融汇了古今制盐工艺的活载体。整个篷子,不装饰,古朴、原始,全用地道山竹做顶,不朽杉木做骨,不住人。竹屋立于风雨中,一战就是几百年,不卑不亢,尽忠职守。晒盐篷撑天站地,盐晶串串似珍珠白玉,挂满全身。如今已是一种展品、一种文化,也是一段历史。
盐造就了石羊,也造就了滇北百草岭山中辉煌的文明。6年,大姚县委、政府加大对石羊古镇旅游景区交通、通讯、食宿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景区、景点进行保护、开发,投资万元,修通了从县城通往石羊古镇33公里的柏油公路。县委高瞻远瞩把石羊古镇作为全州重点开发的特色旅游小镇的机遇,与有较强实力的楚雄汇通房地产公司合作,力争用3年时间共同把石羊古镇打造成为特色独具、在省内外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魅力古镇。大姚县将石羊古镇的孔庙、封氏故居、文殊阁、南北两塔、晒盐篷、古盐井等旅游资源提供给楚雄汇通房地产公司经营50年,3年内双方投资万元用于石羊古镇景点景区及旅游设施建设和宣传营销。如今的石羊古镇已经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置身石羊古镇,感慨万千,古风遗韵,神思飞扬,归去来兮。(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阿瑞·Aerry、年8月出生于楚雄市苍岭镇西云村委会下罗么村,年毕业于楚雄市苍岭中学之后,便回家务农。曾在楚雄州广播电台做嘉宾主持人、做过义工,陆续有散文、诗歌、评论、摄影作品发表于《楚雄日报》、《金沙江文艺》、《云岭声屏》、《同人》等刊物。8年12月20日至今,供职于元谋县物茂土林风景区从事导游讲解服务工作;年4月,被组织上破格提拔调到云南省农科院元谋热区所,由于对旅游行业的一往情深,谢绝了到这个正处级科研单位;年12月,被楚雄州旅游局授予楚雄州十佳导游荣誉称号。秉承着游客为本、服务至诚,是我做导游的理念。宣传推荐大美彝州便是我写作的终极目标。
云南元谋旅游经营有限公司·物茂土林风景区旅游部阿瑞
导游讲解预约
欢迎订阅楚雄微旅游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