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扶贫路上别样情一一追记大姚县人民

大姚县湾碧乡距县城公里,是金沙江大峡谷中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乡。从县城驱车,沿着金沙江畔狭窄崎岖的山路颠簸5个小时,才能到达湾碧乡政府所在地咖啡厂村。

年6月,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大姚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雪江欣然接受组织安排,下派担任湾碧傣族傈僳族乡巴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年10月,任湾碧乡党委第一副书记。一边是法院的审执工作,一边是脱贫攻坚的重任,两头都不能放。两年来,李雪江心系贫困群众,情牵脱贫攻坚,在大山深处奉献着青春和热血,他大半时间在驻村,白天爬山头、入深箐,夜里与群众促膝长谈,与乡村干部研究工作。返回县城也放弃休息,第一时间到单位开展工作。

担任巴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后,为了清楚掌握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李雪江挨家挨户走访,他的足迹遍布巴拉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李雪江是心中有爱的人,心中有民,同情弱者,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据巴拉村党总支书记凤云琼介绍,去年夏季的一天,她和李雪江一起去小厂村民小组走访,由于公路不通,16公里的路程,他们冒着大雨走了三个多小时。“摔了无数跤,跌倒了爬起来再走,到小厂村时,我们全身都湿透了。”凤云琼说,“在贫困户王成妹家,当看到她家坐的凳子都没有,床也没有一张,一家人鞋子也没得穿,家徒四壁时,李雪江院长难过地说‘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啊’,临行时,雪江院长拿了元钱给王成妹,叮嘱她去买点生活用品。”

巴拉村委会属于全省“深度贫困区”之列,全村有农户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在动员群众搬迁中,李雪江和村组干部一遍又一遍进村入户,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苦口婆心解疙瘩、纵横对比帮算账,圆满完成了户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年10月8日,对于巴拉村委会直过民族村乜波罗村群众来说,是个毕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他们终于告别了不通电的历史。湾碧乡党委副书记罗培春告诉记者:“这是李雪江院长为湾碧乡做的许多实事中的一件,他协调争取项目,解决了小厂、乜波罗村民小组水、电、路不通,没有手机信号等难题,引导群众种植核桃、养殖黑山羊等,极大地助推了脱贫攻坚。”截至目前,湾碧乡12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户人脱贫,实现了整乡脱贫摘帽目标。

李雪江在担任巴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期间,乜波罗一组贫困户李在文是李雪江的挂包户之一,现已搬迁到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78岁的李在文告诉记者:“李雪江是一名好干部,对我们非常好,我家安置点新房子的钥匙都是他帮我家领的,搬出来好啊,读书、看病、打工都方便了。”

群众心里有杆秤,只有党员干部心里装着群众、真诚服务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爱戴。乜波罗村贫困户李绍强说:“李院长没有领导架子,为人正派,心里装着群众,帮助我们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我们都很感激他,希望他在天堂不用再那么劳累。”

文:楚雄日报赵文丽

编辑:彩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tc/11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