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张姓知名人物名录汇总张氏名人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张建鼎(-),字禹卿,艺名竹八音,文山县开化镇人。是滇剧界久负盛名的滇剧表演者,他以其独具特色的唱腔和演技蜚声滇剧界。在昆明被称为“竹派”,与罗香圃、黄雨清、李桂兰等齐名。竹八音是继李瑞兰之后唯一能用脑后音的一人。

张维明,年8月生,云南昆明人。年4月参加革命,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指导员、干事,云南河口工委会副书记,师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正军职。因病于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张含(~),明代人物。字愈光,一字用光,云南保山人。少举于乡,不乐仕进,游梁、宋间为李梦阳所知,与杨慎友善。学者称禺山先生。晚年好纵笔作草书,不师法帖,殊自珍诧。卒年八十七。著有《云南通志·明世说新语》。

张保和(?—)云南师宗人。初从岑毓英讨回寇,积功至守备。同治六年,越境讨猪供箐,屡获胜。寇窜海马姑,复与蔡标等合击之。攻大寨,悍酋张项七死拒,保和执予以刺,堕马,枭其首,寇气慑,诸军乘之,大捷,迁游击。   明年,西寇围省城,毓英入自曲靖,遣保和为前锋,攻克石虎冈,驰救邵甸,破之。移师杨林,迭克要害,皆挥矛冲阵,所向辄靡。寇见保和旗帜即反奔,无敢与抗者。数负重伤,裹创力战,气不少沮。先后攻克呈贡、晋宁、富民、嵩明,大小百馀战,未尝一挫。省围解,迁副将,赐号扬勇巴图鲁,署楚雄协。规昆阳,遣都司陈贵等自津径取河西乡,而自率师攻仁和街,越墙而入,手刃悍寇数人,一鼓克之,河西亦平,於是城围合。保和揆形势,谓宜先克海口,因勒兵以进,村民争迎附,二十馀寨皆下,遂复州城,署开化镇总兵。   九年春,攻弥勒竹园,马世德赴救,保和迎击之,身先陷阵,弹贯鼻及眼,血盈面,士卒愤懑,卒大破之。连克上下坝,竹园平。赴本官,更勇号曰刚安。进取茂克,战数捷,阿迷、大庄望风詟惮。夺后山,增筑炮台,俯瞰其寨,日夜轰击之,汲路绝。寇骇乞降,保和许之,收器械,捕-,徙降回大庄。十一年,以次复田心、日者乡。时赵发攻?兮未下,保和自开化驰剿。直抵马街,破上下两寨,徙降回新兴,擢提督。十二年,论克腾越功,赏黄马褂,授鹤丽镇总兵。   十三年,开化大窝子土夷复叛,毓英收抚之,檄保和再莅开化镇任,发兵二千,责千总李瑶等戍其地。瑶等纵兵凌虐,於是土夷大愤。逾岁,光绪改元,回酋马河图嗾与汉民閧,保和欲树功,与署知府姚嘉骥侈张其事,请调兵数千,发饷巨万,克期大举。毓英廉得实,斥之。保和怒,乃罢戍,以失守闻。毓英遣何秀林进击,保和诇将至,宵入燔数寨,称克复。毓英乃罢保和。明年,调湖南永州镇。三年,卒。   保和在滇将中以智勇著,功亦盛。其卒也,年未四十,时人惜之。

张心聪,字子慧,哦山双江镇人,年5月15日生。   年考入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后改为昆华师范学校),在校在期间,他除认真学习规定课文外,还酷爱音乐、摄影,美术课的成绩在班上是佼佼者。最突出的是他自学和钻研丰子恺、叶浅予等老-辈艺术家的漫画和木刻,技艺有一定长进。仅年和年内,《云南日报》就刊载了他的漫画和木刻作品多幅,并汇编成一册《漫画选集》。其作品,主要是启发人的爱国思想,揭露-污吏的卑劣罪行及讽刺社会上不良风气等。   年,他回到峨山中学任美术、英语教师,并在县城中街开设“五华摄影室”,是峨山本地人最早开设的照相馆。以照相业为掩护,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活动,不久即离家投入了革命武装斗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独立第一团(也称“滇中独立团”)担任政工队长。年1月6日,在新平蒿芝地遭土匪李润芝武装偷袭,他和10多位政工队员奋力还击,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壮烈牺牲,终年33岁。

张再谨(-),字悫(què)诚、定生,晚号四香斋居士。云南省剑川县人。清代画家。   清道光二十一年()生。父张复吉为嘉庆二十三年()举人,曾任河北正定县令。3岁丧父,母挈再谨及胞兄再洛返籍剑川。母李氏,熟悉唐诗、朱注《四书》,再谨、再洛小时,即受母李氏教诲。   张再谨从小天资聪敏,入学受业于尹黻(fú)、何完、陈时宪等名师,成绩出众。   清咸丰六年(),16岁时家遭火灾,境遇骤变,读书更加奋进,颇具真才实学。   同治七至八年(-)间,安徽歙县人吴其桢任大理迤西(今大理、丽江、永昌一带)兵备道,赏识其才,聘其为“红骈师爷”。   光绪元年(),考取恩科举人。次年()进京考进士,不中,乃留京办“书画船”,以卖字画维持生活,抽空自修,以待来年再考。光绪三年()仍未中,于是返里,执教于大理西云书院。   张再谨自幼喜作画,以木炭在地上临摹家藏古典小说绣像,且见画就学,见物就画,后画人物、山水、花鸟能触笔传神,无所不精。其画兼工笔带写意,墨影相宜,画人物注意形像,尤其注意“点睛”,将书法运笔艺术用于人物衣纹,粗细得当,深浅相宜,潇洒浪漫,颇有动感。   光绪六年(),作《百蛮图》,集全国特别是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特点,每种民族画一图,每图以诗相配,人物神态逼真,饶有风趣。   光绪十五年()逝世,终年48岁。   张再谨一生作画上百幅,大多于“文革”中毁失,现珍藏剑川县文化馆仅11幅。代表作品有《风尘三侠》《豳风图》《百蛮图》《南诏中兴史画卷》《地藏寺壁画》。

张之霖(-),字泽生,云南省大姚县石羊镇人。清末民初官员、实业家。   清德宗光绪元年()生。   光绪二十四年(),师从姚州甘季贤学习。   光绪二十五年(),入廪,光绪二十七年(),参加乡试中举人。   光绪二十八年(),姚安甘幼卿创办纺织业,准备向白盐井进行推广,乃同张之霖联系,令张家人到姚安学习纺织,后来成立白盐井“务本局”发展手工纺织土布。   光绪三十三年(),在昆明作为举人入云南法政学堂讲学科,一年半后毕业。   光绪三十四年(),任云南咨议局议员,不久作为云南省代表任资政院议员,赴北京就任。   宣统三年(),张之霖回到昆明。辛亥革命后,云南省临时参议会成立,张之霖当选云南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并任临安府知府兼建水县知事,任内大力扫平地方匪患。   年9月到年12月,任云南省第一届参议会副议长、代理议长,兼富滇银行协理。因秉性耿直,得罪权贵。   年,张之霖帮盐丰县知事郭熙编纂《盐丰县志》,历时5年完成,并集资创办开智印刷公司,印制出版《盐丰县志》。   年,张之霖卸任,改任元永井一等场知事,参与一平浪盐矿开发。   年起,任东川矿业公司协理。   年,白井盐灶在生产上遇到困难,张之霖向云南省盐政当局请求救济。提倡由所加薪数中,每挡提出滇币一角,作为灶捐助学金,凡盐丰县属留省升学初中以上学生,每年补助滇币元,使经济困难人家子弟得以就学。   年,任东川矿业公司在昆矿业银号经理,创办自来水厂、耀龙电力公司、戏院、糖厂、火柴厂等实业。   年,矿业银号改组为矿业银行,张之霖当选常务董事,任职至年。   年,张之霖任盐丰县(今属大姚县)参议会议长。晚年,张之霖居住在石羊镇。捐助修桥,施药济贫,为人称道。   年,张之霖病逝,享年70岁。

张浩(-),字犀侯,祖籍云南昆明,其祖在江西为官时,落籍新建县。陶瓷艺术家。

张子贞(-),字青圃,云南大理龙尾古城人。中华民国滇军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张问德(-),字崇仁,号仞庵,别号遁叟。云南省腾冲县城南门街人。   清光绪六年()生。出身书香世家。自幼熟读诗书,深得春秋大义,养成了刚直不阿、临危不惧、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   光绪末年(),中永昌府学秀才,后因科举停办,未及再度投考,遂开办私塾、学馆,教授出张天放、田秋年等一批极具才学的地方名人。   民国初年,曾任芒遮板行政委员、盏达行政委员,在任期间,严刹赌风,严惩依仗权势霸占民田民地的团保局长李瑞仁,致人心大快,社风好转。   年,被选为腾冲县议会议长,为民作主,当仁不让,时遇承包全县盐务的官商杨锦帆欺行霸市、擅提盐价,造成人民群众生活上的困难,张问德不惧威胁,拒收贿赂,支持民众--,制止杨锦帆的不法行为,并将其撤职。   -年,腾冲抗战前后,张问德两度出任昌宁、顺宁县长,在任期间为官清廉,体恤百姓,治理有方,政绩极佳,离任时,当地绅民以“除暴安良”绸缎匾及万民伞相送。   年5月初,日寇攻占畹町、龙陵等地,驻腾冲的腾龙边区行政监督龙绳武及腾冲县长邱天培闻风逃遁,10日,腾冲陷落。6月下旬,云南省政府委任张问德为腾冲县长。期间,动员民众,支援抗战,成为全县人民抗击日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年8月31日,日军驻腾冲行政班本部长田岛致函(即劝降书)张问德,企图离间军政双方的团结,动摇人民抗战的信心。9月12日,张问德拟就《答田岛书》,义正辞严地历数日军在腾冲烧杀淫掠的种种罪恶,表达要尽中国公民及地方官吏的责任与良心,抗战到底的决心,展示出中华民族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高尚民族气节。一时全国各大报均予刊载。军政部长陈诚代表蒋介石召见,称誉其为“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长中之人杰楷模,不愧为富有正气的读书人”。蒋介石题赠“有气节之读书人也”匾。   年5月,中国远征军-滇西。张问德领导腾冲民众全力支援部队作战。9月14日,腾冲光复。力排各方干扰,伸张民族正气,严惩首恶汉奸。10月24日,辞去县长职务。有人问其如何评价自己在滇西抗战中的壮举时,张问德淡然含笑回答:“我只是中华民族的读书人。”这平淡话,更彰显中华民族读书人的浩然正气。   张问德从政期间,曾数度出任高级秘书,公职之余,遍览群书,潜心著述,常与云南学者周钟岳、李曰垓等酬和,著有《幼庵诗集》。其书法亦很有名气,在民间多有收藏。晚年曾被举为德宏州政协委员并被聘为《云南省志》编纂。   年,在腾冲逝世,享年87岁。德宏州政协题旌曰“忠恤千秋”。后人有许多赞诗,其中韩济中先生的七律《大中华民国云南省腾冲县县长张问德》诗云:问德谁云敢比真,炎黄大义即崇仁。腥风激起冲冠发,血雨难摧傲岸身。   我读雄文增浩气,君栽奇竹见精神。中华抗战群英荟,铁骨书生第一人。

张木欣(-),字荣庭,号木石居士,云南腾冲城关人。民国商人,腾冲木欣图书馆主,辛亥志士。

张文光(-),字少三、绍山,云南腾越(今腾冲)县城五保街人。辛亥志士,云南提督。

张海秋(-),名福延,字海秋,以字行,白族,云南省剑川县城西门张家冲人。著名林学家,林学教育家。

张纪域,白族。年生,云南剑川人。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在校学习期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并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年后,任民盟云南支部执委,昆明中华职教社教员,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研究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参加西南地区的接管工作,历任重庆军管会教师学习会大队长,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视导室副主任、师范教育处处长,并参加民盟西南总支部的筹建工作。年12月任中央教育部专员。年后任山西省教育学院图书馆副主任,山西省中小学教材编审室,政协山西省委员会委员。年后,任民盟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主任、组织部部长、中央执行局委员。是政协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盟第一、二、四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五、六、七届中央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年6月15日在京逝世,终年73岁。

张子斋,白族。年生,云南剑川人。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重庆《新华日报》。后在滇军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任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历任云南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民委主任,云南省第三、四届政协副主席和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年4月11日在昆明病逝,享年77岁。

张天放,年生,云南腾冲人。原名星晟。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选为国民党东京支部执行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同中国共产党失去联系。后在云南积极从事抗日救国和反对蒋介石-统治、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年曾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并列入判处死刑名单。后经多方营救获释。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财经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副省长,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云南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云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年7月31日在昆明逝世。

张莹(~),字子琳、鹤君,书画钤印:“钟山野鹤”,也署芷舲,男,汉族,云南省会泽县钟屏镇人。其父张锦堂曾任滇西顺宁府教授,叔父张荫堂是清同治时举人。父辈的教诲,加之个人的天赋和努力,张莹在书法、文学、绘画及金石篆刻等方面都有较深造诣。清光绪十一年(年)张莹乡试中举,并与同科举人赵藩(大理人)、王人文(大理人)、吴士钊(保山人)等到北京会试,被录为国子监学政学录候补。

张培英(~),宁洱县磨黑镇人。年,在磨黑小学读书,年秋,考入云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今普洱中学﹚女子初中班,年,进入云南大学预科班学习,次年考入云大医学院。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在昆明发生时,她不顾个人安危,身背药箱救护伤员,并潜入特务看守的屋里,为闻一多先生遗体注射福尔马林以防腐蚀。年,张培英加入“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并任支部书记。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先后在云南军区后勤部、第四军医学校、第三军医学校和第七军医大学任教。      年,调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   年6月7日,实验室意外发生煤气0事故,张培英奋不顾身抢救仪器设备被严重烧伤,创面达50%,其中44%为三度烧伤,住院治疗达7年之久,9个手指被截除,身怀七个月的孩子被夭折,她成了残疾人,定为“一等残废军人”。出院后她多次向组织要求安排工作,组织根据她的身体情况,让她担任军事医科院和北京万寿路共11所中小学校外辅导员。她呕心沥血,满腔热忱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被评为全国先进青少年工作者、全国和全军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全国老有所为奖,3次荣立三等功,17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标兵。   年,张培英应邀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召开的纪念建党70周年大会上作报告,当场重病突发昏厥,经抢救无效,于次日逝世。

张正光(-)   三五二○六部队副政委,中共党员,云南省武定县人,傈僳族,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生,初中文化,一九六九年四月入伍,一九八四年五月二日在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

张伯简,年生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早年曾入滇军。年,为追求真理辞去滇军中的军需官职务,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张伯简参加了由赵世炎、李立三等人组织的“劳动协会”的活动和法、德两国工人运动,在斗争实践中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年冬在德国柏林加入共产党。   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巴黎共同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被选为组织委员。他身在异域,却时刻关心家乡的革命,写信给云南学联,鼓励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同年秋,张伯简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和研究,成长为一个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斗争经验的马克思主义者。   年,张伯简回国后在上海和京汉铁路从事革命活动,继而从事党的宣传工作,任中共中央出版部首任书记,负责过党刊《向导》和《中国青年》的发行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年1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伯简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代理团中央农工部主任。年秋奉调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军委书记等领导工作。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张伯简还努力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他编纂的《社会进化简史》一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我国较早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理论著作,在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起了重要作用。年毛泽东在广州举办农-动讲习所时,该书被列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将此书作为学习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史的书目予以推荐。   年8月,张伯简参加省港大-,领导群众开展斗争,因积劳成疾,不幸在广州病逝,年仅28岁。

廉明知府——张隆,明代建水州人。正统贡生。任杭州知府,浚西湖,维修白堤、苏堤,治理彰河,政绩优异,清正廉明,得以觐见皇帝。后因母亲病逝,回乡守墓。明代嘉靖年间建水首祀四贤祠,张隆居四贤之首。状元杨升庵有碑文,称张公“官处脂膏不自肥,润西湖广其利,彰水安其锸,考绩三年,最于全浙”。旧志称其“继美白、苏”

张乃光白族。云南大理人。中共党员。年到农村插队务农,年起先后在大理州委宣传部、《大理日报》、大理州文联工作,现任大理州文联副主席,州作协主席,《大理文化》常务副主编,副编审。云南省文联委员,省作协常务理事。年开始发表作品。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秋天的湖》、《走进视野》。作品被分别收入到《中国当代散文(西南卷)》、《5年中国精短美文篇》,散文集《爱的流泉》,诗集《蓝手帕》等。《秋天的湖》获云南省第三届优秀文学艺术创作奖。

张曼菱,女。云南昆明人。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年赴盈江县插队务农,后历任昆明医学院工人,天津作协理事,海南曼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独立制片人和导演,云南省委宣传部影视艺术中心副主任。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涛声入梦》、《天涯丽人》,小说集《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散文集《曼菱闲话》、《中国布衣》、《北大才女》,评论集《张曼菱评“红楼梦”》、《西南联大行思录》,电视剧剧本《知青行——重归德宏州》等,《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获《当代》文学奖,中篇小说《唱着来唱着去》获《当代》炎黄文学奖,任总撰稿总编写的历史文献片《西南联大启示录》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作品入选奖,获庄重文文学奖。

张昆华,彝族。云南昆明人。历任解放军文化教员、昆明军区文化部文艺,《云南日报》社副刊部主任,《边疆文艺》杂志副主编,云南省作协副主席、省第七、八届政协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云南分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名誉委员。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不愿纹面的女人》、《西双版纳恋曲》、《给我海阔天空》、《在勐巴纳森林中》、《魔鬼的峡谷》、《爱情的泉水》,散文集《洱海花》、《多情的远山》、《遥远的风情》、《梦回云杉坪》、《鸟和云彩相爱》、《漂泊的家园》,诗集《乡情集》、《在祖国边疆》、《红草莓之恋》,中短篇小说集《天鹅》、《爱情不是狩猎》、《曼腊渡之恋》,散文、诗歌、小说集《云雀为谁歌唱》等。短篇小说集《双眼井之恋》获全国第五届骏马文学奖,中篇小说《蓝色象鼻湖》获全国少年儿童优秀读物一等奖,长篇小说《白浪鸽》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散文《杜鹃醉鱼》获《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春城绿意》获《人民日报》优秀作品奖,《东巴故园情》获中央台海峡情征文一等奖,《冰心的木香花》获国家广电部中国广播节目国家级政府奖,诗歌《自然诗草》获《光明日报》优秀作品奖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mj/65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