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潘瑞春,生于年。
潘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姚村上,以务农为生。
年出生的潘瑞春,家中排行第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妹妹,一家六口,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中。
学龄前的潘瑞春,脑子里只有两件天大的事儿。
一件是吃饱饭不饿肚子,一件便是和小伙伴们玩儿解放军找特务的游戏,漫山遍野地跑啊疯啊。
年,潘瑞春进了小学堂。学校离家很近,就在村里的大姚山上。
大姚山其貌不扬,却是摇城遗址所在。《越绝书》载:“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摇王居之”。
大姚山上曾建有大觉寺,后遭太平军损毁,五十年代大觉寺被全部拆光,现有乡民自筹建造的佛舍两间。
逢年过节和初一、十五,村民前来烧香的热情不减。另有两株银杏树,一株为雌,树龄年;一株为雄,树龄年。
潘瑞春说起大觉寺,念念不忘间庙宇。这间庙宇是否是大觉寺,又是否存在,已不可考。
又或者,这间庙宇是潘瑞春孩童时期无意间听闻到的,一不留神,就在脑海里扎了根。
据说,吴中区佛教协会已把重建大觉寺列入计划。潘瑞春很是期待古寺能够重建,辉煌再现。
2
潘瑞春上小学的时候,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
可鼓舞归鼓舞,现实还是要面对的——吃饱穿暖依然是头等大事。
定量配给下的潘家,缺盐。口粮紧巴巴的,本就不够吃,更没办法在上面做文章。潘家人只好节省下定量配给的油,换盐吃。
于是乎,炒菜烧汤的时候,滴上一两滴油,象征性地表示一下,也就那么回事。
天晓得,一年到头来,潘家人有多么盼望年底那顿油汪汪的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懂事了的潘瑞春,跟着哥哥带着弟弟妹妹,一有时间就搓麻绳、扎草包,卖个块儿八毛,给家里换几斤米吃。
读书的时光还是很快乐的,但于潘瑞春而言,书本里的乐趣好像没那么多——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于是,这唯一的学习生涯,很快就结束了。乡下的孩子,书读不好,总是要学些手艺谋条出路的。
年,小学毕业的潘瑞春放下了书本,拿起了瓦刀。
泥瓦匠学徒工,没有工钱还挨师傅骂,潘瑞春渐渐也习也为常了。毕竟,出力气换口饭吃,再学些营生,是农村小伙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时光飞逝,转眼间潘瑞春长成大小伙子了。
这个时候,十几平的老房子再也挤不下这一家六口了。五年的学徒生涯结束,潘瑞春也算出师了,也该在自己家的房子上施展一番拳脚了。
备好泥水石料,一家人一齐上阵。肩挑手抗,几个月的时间,老房子的面积翻了一倍。这下,住起来舒服多了。
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地。
这一年,潘瑞春的大哥娶了媳妇,领了宅基地,起新房子提上了日程。
于是,距离上次修房子才刚刚一年的光景,老潘家再次大兴土木。
喝过大哥的喜酒,热热闹闹的新婚场面仿佛还在眼前,20岁的潘瑞春琢磨起了自己个儿的人生大事。
3
经过长达4年的相见相亲,潘瑞春终于遇到了心上人,走入了婚姻。
婚后第二年,潘瑞春的独子便出生了。人逢喜事精神爽,初为人父的潘瑞春觉得,生活越来越有滋味儿了。
可惜天不遂人愿,和和美美的小日子没过多久,潘瑞春这个刚刚组建的小家庭就摊上事儿了。
起先只是襁褓中的儿子患上口腔疾病,住了院。
为了省钱,陪床照顾医院里的热乎饭菜,顿顿以冷饭充饥。精瘦的潘瑞春很是结实,妻子却没那么幸运,患上了严重的慢性胃病。
再后来,妻子不堪病痛的折磨,倒下了。病弱无力的妻子,嗷嗷待哺的儿子,山一样的重担压在了潘瑞春的肩头。
年,被誉为中国企业家元年。
也是这一年,被生活所逼迫的潘瑞春,开起了小杂货店。
4
潘瑞春照常做泥瓦工,一并料理杂货店进货搬货理货等需要出力气的活计。
妻子不能再下地干活,一边操持着杂货店的日常买卖,一边照顾儿子。
这么一来,小潘家承包的的田地只好请亲戚帮忙代种。收成也指望不了太多,够一家口粮而已。
还好有这么一家杂货店。
杂货店面积不大,是从老宅子里分出来的一间小房子。然而麻雀虽小,却也五脏俱全。店里有每家每户都需要的糖米油盐酱醋茶、牙刷牙膏毛巾香皂卫生纸等生活日用品,也有蔬菜鱼肉、小零食、小玩具、烟酒等东西。
逢着大小节庆,店里的顾客人流如织,潘瑞春都要歇了工回家帮忙。
腊月年关,农家都会来杂货店“打年货”,为春节做准备。一般来说,都是一家子前来,肩挑手抗,大纸箱子、蛇皮袋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潘瑞春一家更是忙到不可开交,有时候,小小的儿子都被派出来打杂。
这一家小小的杂货店,像一道阳光,照进了潘瑞春略显沧桑的生活,撑起了小潘家希望的半边天。
5
前有潘瑞春家红火的生意,后有国家政策的鼓励,村里陆陆续续又开了四五家杂货店。
潘家的生意大不如前了。生活不那么轻松,潘瑞春却很知足。
年,经过18年漫长的求医问药,妻子的胃病终于得到了根治。
儿子也长大了。长大了的儿子和潘瑞春一样不喜欢读书,初中一毕业,就离开了学校。
无所事事的儿子,不愿意子承父业干泥瓦工,又做不了田里的活计,在家里的小杂货店帮了几年忙,就跟着亲戚去了广州服装厂打工。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潘瑞春一咬牙,拿出一家攒了多年的积蓄,里里外外盖起了三层小楼房。
房子竣工的那一天,潘瑞春在宴席上喝大了,拉着老妻絮絮叨叨说了些谁也听不懂的话。杯筹交错的一瞬间,潘瑞春一时没忍住,或者是不想再忍了,两行热泪,潸潸而下。
一晃就是十几年。
6
现在,大姚村的年轻人都去镇上、城里打工、读书,逐渐安家落户。村庄日渐安静,偶闻鸡鸣犬吠。杂货店也只剩潘家一间了。白天里,老家伙们互相打打照面,说道说道家长里短。入夜,一片沉寂,惟余星光漫天。
潘瑞春的儿子也在车坊成了家。老伴儿跟着儿子儿媳一起住,帮忙带带孩子。
六十一甲子。而今的潘瑞春,已到了含饴弄孙的时候。周末闲暇去儿子家聚一聚,逢年过节走动走动。日常守着这家小店,一蔬一饭,零星的几个顾客,生活倒也闲适。
说起近年来甪直的变化,很是让潘瑞春向往。
澄湖国际慢城、水八仙文化园、瑶盛农乐园、上星其民宿等,在潘瑞春眼里,都是新鲜的好事物。
潘瑞春盼望着,有一天,家里也能做个民宿。空空荡荡的大房子,荒着也是可惜。楼下的小杂货店也能忙活起来。再不然把儿子儿媳和老伴儿都叫回来,做做农家饭挣点钱,也是好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下一个十年,潘瑞春守着这如常的岁月,也希望能够迎来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旅程。
(?photoby美璟·乡村振兴研究所)
*本文内容已获得主人公潘瑞春(化名)授权同意*
《乡村田野调查》系列推送,旨在真实地呈现村民质朴的生活方式和古拙的村庄风貌,以朴实记录生动,留住乡村每一个鲜活生动的小细节。在缓缓铺开的乡土风物画卷中,守望乡村传统文化,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美璟乡村振兴研究所美璟乡村振兴研究所组建于年,致力于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乡村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市场需求逻辑为准则,通过对国内外乡村发展的政策、案例、趋势等进行分析与研究,助力脱贫攻坚,为新常态下的乡村振兴落地与实践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为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延伸阅读
●乡村振兴:
01、他山之石丨国际乡村发展模式研究
02、去同质化
浅析乡村振兴中的地方特色
03、唤醒沉睡乡村:如何重构乡村地域空间?
04、振兴横泾大实践,乡村旅游小思考
05、杂谈
“农村”与“乡村”,不只是一字之差
06、中国农村发展大事记(-)
07、刚参与了千亿项目?这里还有万亿的
08、天堂苏州,人间大姚
●叁缺壹:
01、叁缺壹
你只看了6分钟,他却写了10万字
02、叁缺壹
文韬武略皆不同:从星座比较丘吉尔与希特勒的绘画
●美物:
01、是谁?乾隆皇帝为她写诗,易烊千玺为她献歌
02、新品预售
十二花神之芙蓉团扇上线了!!!
03、故宫宫廷文化携手美璟文化
第二季
美璟
HeartsImag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