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大姚农技服务擦亮脱贫成色云南网

云南网讯(记者秦明豫通讯员张天云郭媅媅)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紧紧抓住“以科技促产业发展”的牛鼻子,不断补强脱贫攻坚产业链,确保困难群众持续增收。六苴镇是一个山区镇,是大姚县四个贫困乡镇之一,近年来,当地不断开辟产业增长点,大力发展百合、魔芋等特色作物种植,建立了千亩、百亩连片示范基地,打造了两个百合种植专业小组,带动全镇百合的广泛种植。截至年底,全镇种植百合.52亩,产值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达1.9万元。百合经济价值高,六苴镇特殊的地理气候尤其适宜百合种植,六苴社区大破箐贫困户冯开元种植百合10亩,收入达24万元,曾被表彰为“光荣脱贫户”。据了解,根据区域种植特点,六苴镇搭建了不同的技术推广平台,充分发挥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力强、技术推广培训强“的优势,对农户进行指导。通过技术培训、科技下乡、上门服务、免费咨询等形式,提升了当地百合种植的技术含量。与此同时,把协会技术人员分成小组,采取“技术服务承包制”,把责任落实到每位农业技术人员,确保技术服务点对点,落实到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六苴镇还建立了楚雄州科协科技专家服务站,邀请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王祥宁研究员、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杨洲农艺师和六苴镇农技推广中心赵家云农艺师为签约服务专家,针对种植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对遇到的技术难点,拟定攻关课题,建立百合产业技术交流平台,及时解决种植户遇到的问题。同时聘请20多名业务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科研人员、乡土专家作为特聘农技员,常态化赴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形成了一支沉得下、用得上、盯得住、帮得实的农技服务“铁军”。在产品销售环节上,六苴镇积极引导本地农企、农技协、合作社建立互联网+农产品服务平台,实现百合、魔芋等六苴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和线下服务融合,通过网络销售平台,将“六苴彝韵百合”销往上海、深圳、广州、厦门等地。同时,该镇与大姚县邮政公司签订“互联网+电子商务进农村”合作协议,在“邮乐网”建立了六苴彝韵百合销售主页,开设百合销售网店,百合售价达37.5元/公斤,比传统销售方式提高近一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mj/13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