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ldquo回眸十三五奋进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高建波摄3月31日,楚雄州“回眸‘十三五’奋进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楚雄州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州,高质量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示范区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

州生态环境局局长曹波发布新闻。记者高建波摄

州生态环境局发言人作新闻发布,介绍了“十三五”以来我州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州发改委、州林草局、州自然资源局、州水务局等相关部门发言人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记者提问。记者高建波摄

相关部门发言人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记者高建波摄

生态制度约束更加有力,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一办法两体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机制和审计制度,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实践及公益诉讼;全州共制定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文件个。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环境约束性指标;25个国控、省控断面除1个断面有效监测数据不足外其余断面达标率为%,2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楚雄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保持%,其余9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森林覆盖率达70.01%。

生态空间优化更加合理,全州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87平方公里,编制完成州级和10县市城镇体系规划;划定管理保护范围的河道公里,河湖岸线保护率为%;划定空间管控单元94个。

生态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年,全州“2+5+3”重点产业增加值.69亿元,十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比重达到65.2%;能耗强度持续下降,超额完成“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以较低的能耗增速支撑了较快的GDP增长。

生态文化影响更加深入,生态文明建设氛围日趋浓厚,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水平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年,全州生态环境满意度为92.6%,排全省第6位。

生态生活质量更加优良,《楚雄彝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颁布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年,楚雄州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荣誉称号,大姚县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记者邢丹笛通讯员张龄丹)不负青山逐绿而行——我州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州高质量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示范区建设阳春三月,“滇中翡翠”又多了几分绿色的晕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葱绿苍翠、碧水泛波,宜人美景尽收眼底,“生态好、风光美”已然成为了楚雄的新名片。天蓝地绿水净破解这“天蓝、地绿、水净”背后的密码,可从楚雄州“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中寻得奥义——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以来,我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发展理念,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一路追逐“绿迹”、深耕“绿色”,坚定不移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楚雄模式。荒山生态治理建成的万亩油橄榄基地

扎紧生态制度篱笆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十三五”以来,我州加强统筹协调,组织实施了《楚雄州“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制定年度计划,落实工作任务;出台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全州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考核和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工作,全面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办法两体系”的出台,进一步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体系,压实了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完成了州县两级年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相关工作成果,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机制和审计制度。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实践及公益诉讼,对易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企业和个人形成了有效震慑。据悉,全州共制定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文件个,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明显增强,刚性约束力进一步趋紧。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水,是生态之源、生产之要,涵养万物生机。五年来,全州水务系统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江河防洪治理,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抓好小水电清理整改,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加强河湖水资源保护力度,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州水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天蓝地绿水净

林,是生态之基,片片绿阴泽被后世、福及子孙。五年来,全州林草系统围绕建设“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目标任务,坚持生态优先,坚持依法管理,大力推动国土绿化,不断深化林草改革,积极发展绿色惠民产业,构建了生态安全体系、林草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年,全州25个国控、省控断面除1个断面有效监测数据不足外其余断面达标率为%,纳入国家、省级“水十条”考核的6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2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率分别达到%,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37%;楚雄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达到%,其余9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年的99%上升到年的%;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森林覆盖率达70.01%,比“十二五”末提高4.15个百分点;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22平方米/人……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据,展现了全州上下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破浪前行的决心和取得的成就。

优化国土生态空间

进一步科学优化生态空间,是我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建设“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目标的重要任务。“十三五”期间,我州全面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严守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河湖岸线管控,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彝人古镇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每个城市居民的追求和期盼。”我州努力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将建筑景观与山水景观融为一体,让城市“透绿见蓝”。全州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公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87平方公里,编制完成州级和10县市城镇体系规划;划定管理保护范围的河道公里,水库已基本完成管理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河湖岸线保护率为%;划定空间管控单元94个。逐步形成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体,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控制边界等为支撑的“两屏两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体系。

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为绿色发展提供永续动能,成为楚雄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五年来,我州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目标,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开发太阳能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全面延伸绿色能源产业链,为全州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和产业支撑。全州建成投产新能源项目36项,开发规模位于全省前列。境内形成“四直十五交”西电东送大通道布局,电力保供能力增强。以绿色能源为驱动的绿色硅、绿色铜、绿色钛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壮大。年,绿色能源产业实现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34.4%,实现增加值.4亿元,同比增长30.5%。天蓝地绿水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进的绿色经济发展新路径铺展开来。全州GDP由年的.12亿元增加到年的.16亿元;“2+5+3”重点产业增加值由年.76亿元增加到年.69亿元;年单位GDP能耗累计比年下降20%以上,超额完成“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从年的0.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年的0.54吨标准煤/万元,以较低的能耗增速支撑了较快的GDP增长,有力推动了全州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是楚雄发展历程中执著的追求;绿色,也是如今楚雄最亮眼的“底色”。年,我州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荣誉称号,大姚县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州有8个县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市通过考核验收和公示,4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5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6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9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县城,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绿色学校所、省级绿色社区25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1个。生态文化影响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氛围日趋浓厚,生态文明思想在全州广泛传播、落地生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年,全州生态环境满意度为92.6%,排全省第6位,满意度比年的88.70%提高3.9个百分点,排名晋升了4位。“不负青山,逐绿而行。”随着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州,高质量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示范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滇中翡翠”由“浅绿”到“深绿”,荡开了一圈圈绿色涟漪,奏响了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华美乐章。(记者邢丹笛)

编辑:杨芬

审核:李彦锟周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hj/92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