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别来无恙

中医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0753.html

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而来,唯独父母的爱,是为了离别而来。

我们这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回到出发的家,回到内心的家。

我们始终远行,又终将回归。

心安之处,既是归乡。

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永远在相聚与相离中,渐行渐远。

春节,既是亲情的救赎,也是亲情的狂欢。

有人说,传统早已不复存在,年味已经荡然无存。

但至少在乡村,这还是一个纯粹的节日。

即便新潮与时尚初见端倪,但庆贺的骨子里依旧是朴素而丰满的。

当然,食物,便是它最质朴直接的方式。

从省会昆明到家乡镇上,约五个小时车程。六苴(jū)(家乡人约定俗成的念这个字为zuǒ,我竟不知这方言来源何处,以至于一直误读至初中,如今坐车买票也是说zuǒ才会有人知道)镇位于大姚县北部,距县城45公里。东北与永仁县宜就乡毗邻,南与赵家店乡、金碧镇相邻,西与昙华乡和新街乡接壤。境内铜矿资源丰富,是滇中重点铜矿区。

这个曾经因矿业而兴盛的小镇,我并未见证它的繁华,岁月轰轰烈烈更迭,时间如洪水猛兽,如今只剩苔藓斑驳的高楼,还有危险禁行的天桥。

这就是那座令镇上人骄傲的天桥,它象征着繁荣,也用高度彰显着自己的地位,曾经牛羊皆可通行,大风吹来,恐高的人战战兢兢。

我自认是一个离不开米线的家乡宝,三天不吃想得慌。毫无疑问,每一个家乡宝,都会深深的爱着自己家乡的米线。这家老字号似乎在我记事起便存在了,无论搬了多少个地方,外表多么寒碜,都口口相传,深受喜爱。在农历除夕的前一天,我们幸运的吃上了年的最后三碗砂锅米线。看着老板不断的对来客说,听我说,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卖光了,明年再来吃吧……还是挡不住吃米线的热烈人潮,我们瞬间觉得这铺满豆腐皮和黄花菜还有帽子的砂锅米线,都不是米线了……

回到家门的一刹那,除了大狗亲切的招呼,闻到的便是锅里腊肉的芳香。炖了一天的腊猪脚,切开便可上桌;猪油煮的山地白菜,无需任何味精便是清甜;苦菜整棵腌制的长酸菜,用肉汤煮熟;集市上买的虾片,下锅便绽放一锅的花。倘若前一秒你还是那个四处漂泊的游子,那么此刻你的乡愁就如蝴蝶栖落花朵,瞬间安放。

妈妈开始炸酥,酥肉在节庆时刻总是少不了的。天然金黄的土鸡蛋和腊肉瘦肉拌匀,不加水只放少许的面和葱花,下油锅炸熟。起锅蓬松酥脆,既有蛋黄的香味,也有腊肉的醇厚。而纯正的原料决定,这只属于乡村。在打鸡蛋的时候,弟弟打到一只双黄蛋。

腌制腊肉是农村腊月农闲后的一桩大事,云南享有盛名的火腿比比皆是,每家每户都有属于后代的独家秘方,用于防腐保鲜。(突然有点《舌尖》体,肿么办……)但日积月累的无意的烟火熏烤,却是相似的。农村基本家家都有火塘,哪怕现在微波炉冰箱早已普及,但烧火做饭仍是习惯。围着火炉锅灶闲聊间,饭菜已成。寒冬时期,还可以取暖烧烤。柏枝松枝木柴燃烧,温暖和烟气,缠绕在瓦房里,赋予了真正的“腊”。

一桌年饭,其实并没有刻意去准备。无非是齐心协力,闲话家常。

那些从山林中来的食物,田间地头的蔬菜,还有每个人心中认为最好的那一道菜。

没有唯恐不够,没有满桌珍馐。所谓的“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是一种美好的期待,倘若人人平安欢喜,那哪一日不是好日。

专门去采了松针,铺松毛席,松毛席是山里农村很传统的东西,铺两三寸,松松软软,满堂屋绿油油,一屋子清香散发。尤其在楚雄,是彝家人万万不可缺的年货,大年三十那天在家里铺上青松毛,寓意一年四季“轻松”。

糍粑+蜂蜜

过年的早点,都是胡乱的吃的,但不外乎糍粑、饵块、汤圆等等。先用急火将糍粑两面烤得焦脆,再用小火将它烘烤膨胀,用筷子戳开鼓胀的外壳,蘸取蜂蜜抹匀,香脆甜润的蜂蜜糍粑便独一无二的诞生了。初一吃包子寓意最好,所以本来自告奋勇打算做包子,但尝试以发酵不够失败告终,最终喂了狗,就上个馅吧……(⊙﹏⊙)b

上坟+野炊

初二是我们这里最严肃日子,因为要扫墓祭祖。但同时也是我们最欢乐的日子,因为可以名正言顺的上山野炊。这种回归山林的原始生活,充满了危险性,但也有十足的趣味性。挖土灶,做好防火,全家人带着锅碗瓢盆和准备好的食物,在山上用餐。(此处为长期经验的专业动作,切勿模仿,以免引起火灾)幕天席地,原汁原味,听着松涛,伴着鸟鸣,回归本性。我始终欣赏这种真实的美,让心无拘无束,洒脱自由。

山·花

带着狗爬到山顶,远处存放尾矿水的水库已有些蔚蓝,这里是4G信号最好的地方了。过年期间没有4G不刷手机确是一件好事,不必再低头,也不必去纠结那些聒噪的红包大战。

在爬山的路上,小杜鹃花随处可见。我们捡了三背篓松果,用于引火。在背阴的山谷,山茶花开正艳。往年的这个时候,连马樱花都盛开了。尽管是玫红、桃红,甚至是大红,可你丝毫不会觉得艳俗,反而觉得清冷,甚至有遗世独立的美。因为并不是铺天盖地姹紫嫣红,而是悄然绽放在你可能会路过的山林,幽幽的含苞,幽幽的开放,让你抬眼间已觉得格外惊喜。

牛圈旁的梅树已有很多年,瘦瘦的枝干,洁白的花瓣,风一吹就落了许多。每年都会结很多的梅子,小时候在梅子黄时,便摘了去蘸盐吃,酸酸咸咸,特别爽口。有时也会泡梅子酒,听起来真是风雅,但自己没尝过。

桃花每年都如约而至,最是清丽,每年都会拍许多。似乎看到桃花,便有了灵感。

最热闹的无非是油菜,金黄一片,叫寒冬一下子熙熙攘攘起来。

也许在多年以后,连如今的风俗也会消失。大多数年轻人除了集体怀旧,也并未真正继承了什么。老家,是安放在心间的慰藉。尽管此去经年,依旧别来无恙。

所有图文皆为原创,因没用相机,大多数为手机所拍,部分图片为去年拍摄。

一去不返的,愿你无悔。未来未至的,愿你无畏。

愿你喜欢,愿你欢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hj/8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