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无愧于人类的灿烂文化。彝族传统服饰既是物质财富又是精神财富,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姚县境内的彝族主要有“罗罗濮”、“腊罗拔”、“俚濮”、“骂池濮”、“格苏濮”及“婆胚”等6个支系,还有白彝族、高山族、土族、水田族等他称。其中,罗罗濮、腊罗拔和婆胚3个支系的语言属彝语中部方言的罗罗濮土语,俚濮、骂池濮和格苏濮的语言属俚濮土语。
全县12个乡镇均有彝族人口分布,其中以三台、赵家店、桂花、六苴、铁锁、龙街、昙华7个乡镇为聚居区。就方言分布而言,操罗罗濮土语的彝族主要居住于县境西北部的山区和半山区;操俚濮土语的彝族又主要分布在蜻蛉河、一泡江两流域的山区地带。传统的花鼓舞使用的表演道具一般为一龙头、四筒腰鼓、一面锣、一副大锣、一副小镲以及鼓锤和毛巾。表演时,伴奏者(一般3人)手持锣、钹、镲在场边站成横队,队形及位置一般不固定。他们在场外敲打伴奏,不参与舞蹈。其他五个“舞蹈”队员,则站在场中间,有一名叫“龙头”的师傅持龙头(也称菁鸡尾)领舞(菁鸡尾事实由一根木棒,在顶端雕上龙头,插上菁鸡尾巴,扎上各色彩带进行装饰,有的还在彩带上缀有几面小圆镜。)掌龙头者是鼓队的指挥,舞蹈场面及动作由“龙头”示意而变换。掌龙头者常左手持龙头,右手握毛巾,双手上下交替舞动,有时左手握龙头颈部做支点,右手握龙头尾部对着左侧上下舞动,很多时候是双手握住龙头尾部对着左侧上下舞动,很多时候是双手握住龙头中部,在身体两侧绕八字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