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www.zhuedu.net/
砍柴刀、锄头、石磨、马鞍,一个个老物件让人回忆起搬迁前人背马驮、一天忙到黑的日子;图书馆、幼儿园、扶贫车间,一张张图片记录着大姚县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山乡巨变;核桃、花椒、玫瑰花,一件件农产品代表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给安置点群众带来甜如蜜的新生活。
走进大姚县各集中安置点村史陈列室,整齐摆放着的旧时期农耕用具、生活用品等吸引了不少搬迁群众来参观。县城安置点村史陈列室还落实了专门的“讲解员”,位于安置点便民服务大厅旁,馆内不仅展示了搬迁群众在原住地的生活物品和生产工具。“这个是石羊镇的砣盐,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个是药箱,是以前赤脚医生行医的工具”。讲解员详细地介绍着。还展示了以“旧貌换新颜山乡巨变”、“民族风情服饰”、“搬迁身影”、“搬迁户感想和脱贫光荣户事迹”、“安置点建设和安置进程集锦”为主要内容的图片及影像,记录了安置点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及居民们搬迁入住前后的生产生活变化。
来自原湾碧乡大羊窝子的贫困学生李锦标,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是陈列着的很多老物件她都没见过。由于缺乏历史记载,很多东西只有通过代代互相讲述的方式流传下来,村史馆的建设,让他们这些年轻人能够真切的感知到祖辈生活的痕迹。
“看到这些老物件,我就非常的佩服我们的老一辈,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为了生活而不断的奋斗,现在我们的日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更是要加油努力学习”,看着过去的老物件,李锦标暗暗下定决心。
大姚县坚持把最好的资源配给搬迁群众,全县2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坚持优化村寨民居设计,做到了“一户一宅、厨卫入户、人畜分离”的原则。把村寨规划、民居设计与当地产业发展、自然风貌、保护传承民族历史优秀文化、现代文明卫生安全新生活结合起来,制定村寨规划、民居设计,充分听取搬迁群众意见,确保村寨规划、民居设计科学合理、合乎民意。同时,投入资金万元,建设村史陈列室26个,既让搬迁群众留得住乡愁,又开展了感恩教育,也传承了父辈们为过上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
村史陈列室不仅留住了乡愁,也是安置点居民追溯“从哪里来”的方式,更是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走进村史陈列室,历史仿佛在这里驻足,它是安置点居民们产生认同共鸣和情感共融的文化载体,也增强了他们对新居的归属感和扎根发展的信心。
《大姚新闻》栏目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20:00首播22:00重播
次日08::00重播
周五《一周要闻》20:00首播
22:00重播
周六、周日重播
《大姚新闻》电视播出频道:
广电网络23频道
电信IPTV43频道
移动OTT互联网电视频道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