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乡儿女一家亲,民族和美共筑梦
近年来,赵家店镇紧紧围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小镇、生态宜居小镇、民族文化小镇、平安和谐小镇”四张名片,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为契机,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
抓统筹,扛起示范创建“千斤担”
01
一是抓科学规划。制定符合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工作规划,将民族团结进步规划与基层党建、扶贫开发、基础设施、精神文明规划“五规合一”,实施“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突出“民族产业培植、民族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繁荣”三个重点,扎实推进赵家店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二是抓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和民族团结创建办公室,全面加强赵家店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三是抓责任落实。建立挂包帮制度。将民族团结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并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强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强党建,筑牢民族团结“连心桥”
02
一是明确工作思路。赵家店镇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确立“党委选好路、总支强服务、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共同奔小康”的工作思路,科学设定创建成功的目标任务,创造民族团结创建与基层党建“双推进”。二是培树典型抓示范。进一步深入挖掘并宣传推广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典型和先进事迹。通过典型引领示范作用,赵家店镇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浓郁。团塘、麻街、他利颇等多个村组被省州县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三是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通过大力实施“三培养工程,赵家店镇少数民族党员达名,占党员总数的66%,在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中,进村“两委”的少数民族干部高达70%,12个村党组织书记中少数民族达8人。四是全面提升“党建联盟”红色治理工程。依托“社区党建联盟”,着力打造数据“一个库”,绘制综治“一张图”,编织视频“一张网”,构建“党务、政务、服务”三务融合的全要素网格化“大党建”新格局。
培产业,壮大民族致富“产业链”
03
一是突出自身优势,巩固发展传统产业。在稳抓粮烟畜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杨梅、魔芋、枇杷、软籽石榴、中药材和蚕桑等特色产业。二是强化示范带动,大力扶持合作经济。新扶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个,申报家庭农场4个,黄羊岭、他利颇被认定为州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赵家店农产品展销中心等一批致富带头能力强、科技示范带动成效好的综合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培强壮大特色产业。加强以沿河生态休闲园、三潭风景区为经济支点的旅游开发与建设。建成赵家店镇彝族文化饮食街和紫丘村特色民族建设项目,加大“三潭”景区开发力度,以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和彝族饮食文化吸引周边游客到赵家店镇观光游览,拓宽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打基础,铺就民族发展“快车道”
04
一是整合脱贫项目强基础。年至年,共整合项目资金.73万元,完成村组道路硬化89.6km、架设人饮管道79.1km、新建活动室35个、篮球场19个、健身器材24套、乒乓球桌17套、垃圾房53个、公厕34个、安装路灯盏。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增投资。彝族文化饮食街和紫丘村特色民族建设项目全面完工,赵家店镇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建设和麻街村集体经济强村项目正式运营,黄羊岭村拉麦小组、小江头小组2个养殖示范基地投入使用,三潭景区开发全面启动,大永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旅游小镇建设初具雏形。
搭载体,浇开民族文化“繁荣花”
05
一是抓实宣传教育。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为抓手,通过举行知识竞赛、张贴标语和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二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建成个村组文化活动室、48个篮球场、36个文化广场,12个村级图书室。精心组织好每年的六月二十五彝族火把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三是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大力挖掘和培养民族艺术人才,申报非遗传承人6人,发掘民间艺人82人,组建彝族文艺队13支,推广彝族规范舞,着力打造火把节传承保护点。
中共大姚县委统战部
采编/普小娟
审核/吴银翠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