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应知应会

全面理解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提出过程: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基本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共建中华民族,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共享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包含56个民族的文化,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共有的精神家园;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意义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践要求: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基础。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进一步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聚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推动制定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聚焦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础。聚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发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治基础。聚焦依法治国,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讲政治原则、讲政策策略、讲法治规范,着力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

大姚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应知应会

1.年和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作出哪些指示?

答: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腾冲、昆明等地,深入农村、古镇、生态湿地、年货市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调研,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和慰问。几多深情,几多期许。“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云南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干劲十足。

2.民族团结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3.什么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地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年7月,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明确了开展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要求、活动形式和工作机制。

4.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是什么?

答: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的、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社会工程,是通过活动实践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

5.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什么?

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6.国务院是哪年提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

答: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明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定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省委、省政府抓好民族工作的肯定和信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在新时期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所寄予的厚望和重托。

7.大姚县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通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显著提高;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努力把大姚建设成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8.大姚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和统一领导。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制度优势,发挥党总揽全局、把握方向、凝聚力量的作用,切实把党领导民族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最高利益、神圣职责。——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也要正视共性、增进一体。——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强调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共同性,把各族群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努力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充分展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定不移用法律来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对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性事件的犯罪分子,依法坚决打击。

9.大姚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的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更加融为一体,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成效更加显著。各族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强大,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显著提高,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面推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双融合、双促进、双达标”,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0.大姚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总体就是“三个十”。

(1)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十大”工程:

①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示范工程;

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示范工程;

③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工程;

④增进民生福祉示范工程;

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长效机制示范工程;

⑥推动民族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

⑦民族干部教育培养示范工程;

⑧增进民族关系和谐示范工程;

⑨民族团结进步典型示范工程;

⑩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示范工程;

(2)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

进机关(单位)、进企业、进乡镇、进农村(社区)、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政法系统、进搬迁安置点及家庭、进医院、进农民专业合作社。

(3)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个一”文化主题活动:

①开展新一轮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政策宣讲活动;

②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

③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示范点;

④制作一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电视宣传专题片;

⑤整理编辑一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资料汇编;

⑥编印和张贴、发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品;

⑦开展一系列民族团结进步群众文化活动;

⑧精心创作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文艺精品;

⑨规范建设一批农村“中华民族一家亲”图书室;

⑩表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

11.大姚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需要把握的客观县情是什么?

答:大姚县是全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县,境内居住有汉、彝、回、傣、傈僳、苗等22个民族,年总人口29.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5.6%。少数民族人口达50%以上的民族集聚乡镇6个(湾碧乡、三台乡、昙华乡、桂花镇、铁锁乡、赵家店镇),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村委会78个、自然村个。年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先后制订下发了《大姚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大姚县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大姚县关于深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大姚县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实施方案》《大姚县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大姚县“十三五”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认真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创建工程”。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开展。截止目前,全县有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3个,其中: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22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个,其中:示范机关33个、示范企业4家、示范乡(镇)12个、示范村组(社区)40个、示范学校16所、示范寺观教堂9个、示范军营1个。赵家店镇赵家店社区紫丘村、桂花镇马茨村委会马茨村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昙华小集镇获评云南省首批少数民族特色小镇、昙华乡子咪地村委会拉乍们村获评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龙山石林寺获评省级“和谐寺观教堂”。

12.什么是“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

答: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推进”的思路,省民族宗教委从年开始,实施示范区建设“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年),即: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创建1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和民族特色村、00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省民族宗教委年启动实施第二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年),继续打造一大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典型,创造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推动示范区建设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格局。

13.什么是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

答: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是以增进民族团结、协调民族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村民委员会或自然村为建设单位,推进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4.什么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指的是少数民族人口固定聚居,主体民族比例占全村人口50%以上,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和聚落特征明显的村寨。从年开始,国家民委与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项目。

15.如何理解“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答:“各民族都是一家人”,表明了我们共产党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立场:包括云南26个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手足相亲、唇齿相依、守望相助,谁也离不开谁;“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表明了我们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这与“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理念一脉相承。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6个民族是哪56个?

答: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6个民族。

17.云南省的世居民族有几个?分别是哪几个?

答:云南省的世居民族有26个:它们是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依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朗族、独龙族、满族。

18.云南省的独有少数民族有几个?分别是哪几个?

答:云南省的独有少数民族有15个:它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布朗族、独龙族。

19.云南省的8个人口较少民族是哪8个?分布状况如何?

答:云南省共有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景颇族8个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分布在保山、普洱、西双版纳、大理、德宏、怒江、迪庆、丽江和临沧9个州市31个县个行政村的个自然村。

20.什么是直过民族?

答:“直过民族”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初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义社会的民族,云南有独龙、德昂、基诺、怒、布朗、景颇、傈僳、拉祜、佤等9个“直过民族”。

21.什么是散居少数民族?

答:散居少数民族,一是指居住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二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内,但不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

22.什么是民族问题?

答:民族问题主要就是民族关系问题,是社会问题在民族关系中的反映,说到底是一个利益关系问题。民族关系并不是孤立于其他社会关系而单独存在,民族问题总是与其他社会问题相伴随。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普遍性和国际性5个基本特征。

23.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4.什么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25.“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是什么?

答: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7.什么是“五个认同”?

答:五个认同,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理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具体内容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8.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29.什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答: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30.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答:在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31.什么是民族政策?

答: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和规定的总和。

32.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政策;(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

3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答: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样,同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34.什么是民族乡?

答:在少数民族聚集地方建立的相当于乡(镇)一级的行政区域。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决定民族乡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30%以上的乡,可以按照规定申请设立民族乡;特殊情况的,可以略低于这个比例。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3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有哪些?

答: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计划,进行国家经济文化事业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予以帮助和支持。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在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要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又要有利于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建设。

36.何为少数民族代表人士?

答: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主要是指与少数民族有着密切联系,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有着较高威信和影响的少数民族人士。主要包括原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宗教界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人士、少数民族英雄模范人物和社会各界、各行各业中的少数民族精英人士。

大姚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宣传标语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

◆守望相助,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大姚,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

◆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大姚。

◆各族人民紧密团结,齐心协力共建幸福大姚。

◆坚持现代文化引领,巩固发展大姚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汇聚民族团结之力,创建和谐文明大姚。

◆手牵手维护民族团结,心连心共建和谐大姚。

◆民族同梦,团结同心,进步同行。

◆你心我心民族团结和谐心,你梦我梦繁荣发展大姚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gr/8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