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那年秋天,徐霞客经过了桐庐

白癜风医院南宁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80307/6086180.html

“(十月)初六日、鸡再鸣,

鼓舟,晓出浙江,已桐庐城下矣。”

——徐霞客《浙游日记》

农历十月初六,也就是四百多年前一个类似的秋天,中国初代旅行KOL徐霞客经过了桐庐。钱谦益撰《徐霞客传》,国家图书馆藏徐霞客,早在万历年间就踏上了属于他的远方。没有美颜照也没有vlog大片,一步一脚印笔耕不辍,矜矜业业写出留存至今涉及人文、地理、动植物等各种现象的中国游记。三十余载,在没有他人资助的情况下先后四次长途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代的21个省、市、自治区,且主要靠徒步,风餐露宿中坚持把这天的考察记录下来。他一直引领着后人不断追寻与论证,其游记的开篇之日(5月19日)也被定为中国旅游日。年胡定元《徐霞客探幽图》年,在“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寻找与论证行动”现场终审会中,桐庐县与云南腾冲、大姚、晋宁、嵩明等地一起,成为全国第四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也是杭州市首个徐霞客游线标志地。现存《徐霞客游记》共四卷,在第一卷的《浙游日记》中记载,徐霞客在今桐庐境内停、行两日,徒步行走17公里,乘船游历68公里,写下字的考察记录。记录了桐庐的地理、风物、经济、气候,相关专家概括为“一线、两轴、四点”。其中:马岭古道、兑口桥、东门码头3处被确认为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跟随着他四百多年前的脚步,再走一遍徐霞客的秋游之路:“初五日,鸡再鸣,令僮起炊。炊熟而归宿之担夫至,长随夫王二已逃矣。饭后又转觅一夫,久之后行。南二里,上马岭,约里许达其巅。岭以北属新城,水亦出新城。岭南则属于潜,县在其西北五十里,水由应渚埠出分水县。下马岭,南二里为内楮村坞,又一里为外楮村坞,从此而南,家家以楮为业。“马岭位于分水镇太平村,东西绵延,在章家形成马鞍形的隘口。提及分水盛产“楮”——原为构树,树高大,叶似桑,皮可造纸,故纸亦称楮树,当时当地人以造纸为业,可见徐霞客并未匆匆而过,对本地产业都有了解。造纸业在当时的分水一带已非常发达,根据记载,纸业也带动了分水制伞业的兴起与兴隆,仅偏远的瑶溪村(年前)就有雨伞店13家。“随山坞西南七里,过兑口桥,岐分南北,北达于潜可四十里,南抵应渚埠十八里。兑口之水北自于潜,马岭之水东来,合而南去,路亦随之。八里,过板桥。桥下水自西坞来,与前水合,溯水西走,路可达于潜及昌化。“兑口桥原先叫“袋口桥”,位于分水镇三溪村,于潜和马岭之水在这里交汇,建桥之地形同“袋口”。袋口桥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乾隆四年(),由当地乡绅汤晋臣与新邑(今新登)南安洞山脚吴姓家族共同出资重建此桥。咸丰年间,保安源在太平军的战火下惨遭杀戮和洗劫,袋口桥满目疮痍。战后,当地汤世隆、汤世昌兄弟又对袋口桥进行修缮。从“袋”到“兑”,可能是江苏人和浙江人的口音误差,或是徐霞客本人的偏好至此。桐江钓台秋色“又南五里为保安坪。又一里为玉涧桥,桥甚新整,居市亦盛,又名排石。山始大开。又东二里,止于唐家拱。其地在应渚埠北二里,原无市肆,担夫以应埠之舟下桐庐者,必北曲而经此,遂止于溪畔。久之得桐庐舟。盖应渚埠为于潜南界,溪之南即隶分水,于潜之水北经玉涧桥,昌化之水西自麻汊埠,俱会于应渚,而水势始大。顾五涧桥而上,已不胜舟,麻汊埠而上,小舟直抵昌化,于潜水固不敌昌化也。时日已中,无肆觅米,欲觅之应埠,而舟不能待,遂趁之行。下舟东南行十里,为分水县。县在溪之西。分水原止一水东南去,其西虽山势豁达,惟陆路八十里达于淳安。余初欲从之行,为王奴遁去,不便于陆,仍就水道,反向东南行矣。去分水东南二十里为头铺。又十里为焦山,居市颇盛。已暮,不能买米,借舟人余米而炊。舟子顺流夜桨,五十里,旧县,夜过半矣。“旧县鸟瞰“初六日,鸡再鸣,鼓舟,晓出浙江,已桐庐城下矣。令僮子起买米。仍附其舟,十五里至滩上。米舟百艘,皆泊而待剥,余舟遂停。亟索饭,饭毕得一舟,别附而去,时已上午。又二里过清私口,又三里,入七里笼。东北风甚利,偶假寐,已过严矶。四十里,乌石关。又十里,止于(严州府)东关之逆旅。“东门码头早在宋代就建成,拂晓时分,徐霞客来到这两江交汇处,唤童子进桐庐县城买米做早饭,看来终于度过了一个舒适的晨光,也不知是否是吃了米粿或鸡子粿。上世纪的东门码头,历史照片东门码头、桐君山秋色根据以上记载,徐霞客的游线,在明代涉及于潜、分水、桐庐三县。行政区划先后已调整,年,于潜县长乐乡(今保安源)划入分水县;年,分水与桐庐合并为桐庐县。如此一来,徐霞客在崇祯九年()十月初五、初六两天的行程和游线均在桐庐境内。《游记》中记载了19处桐庐地名。分别是:马岭、应渚埠、分水、内楮村坞、外楮村坞、兑口桥、板桥、保安坪、玉涧桥(又名排石)、唐家拱、桐庐、麻汊埠、头铺、焦山、旧县、滩上、清私口、七里笼和严矶。这19处地名除了应(印)渚埠、清私(渚)口、七里笼(泷)三处和今天用字不同,“头铺”应为“浦头”外,其余地名与《桐庐县地名志》记载相同。桐君山徐霞客用词简略,寥寥数语,详细、精准地体现了桐庐的水文、山川、地势特点,从山路步行到水路,通过空间距离和形象到动词描摹出了起起伏伏的桐庐特色。但特别的是,游记中并未提及古今人文胜地严子陵钓台,抑或是以喀斯特溶洞地貌知名的瑶琳仙境等地,是否真的在假寐中错过?但根据有关人士根据现存路线的记录研究表明,徐霞客应该不止一次途径桐庐,只是许多日记现已佚失,展现给后世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小众游。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延绵的山乡何时大开大合?富春江水又往哪儿流去了?——这位烟霞之客,全知道。年秋等到下一个秋季就等来了桐庐大地艺术节我们在最好的季节等你首发

桐庐大地艺术节,年秋天见!资料参考:王樟松《徐霞客与桐庐》、桐庐新闻网图片来源:桐庐县文广旅体局、瀚和文化-转载及咨询联系-official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gr/7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