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第四届世界葫芦丝寻根之旅团员们一行四十人,一路欢歌,一路笑语,合着《世界葫芦丝寻根之旅之歌》的欢乐节拍,向着快乐出发!
中午时分,第四届世界葫芦丝寻根之旅团员们顺利到达历史文化名城大理。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
公元前年,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开始中央王朝对大理的统治;汉时(公元前年),汉武帝出兵击败了“昆明之属”各部落,并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县,开辟了中国南方丝路,使得大理成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丝路”重要驿站。
三国时期,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归属蜀国。后,孟获叛乱,诸葛亮妙计七擒之,平定叛乱,并在大理地区重建云南郡。
隋朝时期,年,昆明发生叛乱,隋以史万岁平之;唐时贞观年间,唐王朝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管辖。
公元七世纪,洱海周围出现了蒙崔、越析、浪穹、邓赕、施浪和蒙舍等六个“诏”(部落),其中的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公元八世纪,六诏在唐支持下,建立南诏政权。南诏与唐王朝之间关系密切。后来,由于南诏力量日益强大,与唐朝矛盾日趋激烈,终于在公元年和公元年,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后经过双方努力,公元年举行“苍山会盟”,双方重归于好。
南诏后期,宫廷内乱,终于国家在混乱之中分崩离析。南诏国就此消亡。
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的疆界。大理国统治云南达多年,期间曾受宋王朝的“云南八国都王”等封号。
公元年,忽必烈率元兵,从宁夏入甘肃,经六盘山,结集于临洮(甘肃南部),然后进入四川西北部,在松潘地区分三路以进。忽必烈亲率中道兵,过大渡河“经行山谷余里”,由今盐源、永胜,直抵金沙江,“乘革囊及伐以渡”,到达今丽江境。忽必烈率军攻取了剑川、鹤庆,由上关进逼大理城。城破,大理相高祥被杀,大理王段兴智逃到滇池地区。年春,忽必烈班师北还,兀良合台留镇云南。
公元年,兀良合台继续进军,先后平定了大理国的五城、八府、四郡及乌、白蛮37部,在昆泽(今宜良)俘获大理王段兴智,大理国灭亡。
大理三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标志和象征,是大理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人文景观,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三座塔变化中有和谐,对立中有统一,互相依衬,浑然天成,背后是终年积雪的苍山,前面是碧波荡漾的饵海,与“玉洱银苍”浑然一体,展现出一种自然、典雅的东方美。
大鹏金翅鸟是大理佛教文化的代表象征物之一。在大理历史上,佛教一度是南诏大理国的国教,大理人礼敬佛陀,对大鹏金翅鸟的崇拜也是由来已久。历史上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图寺塔、昆明东、西寺塔、楚雄大姚白塔等南诏大理国时期古塔的塔顶上都曾立有大鹏金翅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