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三台乡是一个山区乡镇,远离县城,乡里设有一所初级中学,近三年,学校升入普通高中的人中仅有41人还在继续读书,而到职业学校学习的也寥寥无几,许多学生弃学回家务农或是外出务工,这些现象让当地干部很是着急,为激励学生们求学的愿望,在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党总支和三台乡党委的共同努力下,18日,60名初三年级的彝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老师共计多人来到昆明,开始三所高校的体验生活。当天傍晚,他们来到第一站云南民族大学。
杨泽泉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欢迎你们来到各民族大家庭的云南民族大学,为了你们到来,我们专门组织了学校楚雄籍的10名志愿者来为你们服务。”
老乡见老乡,亮眼泪汪汪,一到民族大学,贴心的安排让学生、家长们少了几分陌生感。
正好是晚饭时间,这10名小老乡带着他们来到食堂。第一次来到大学食堂,拿着校方提供的餐券,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周金富母子来自乡里最远也是最贫穷的一个村子黄家湾。
周金富妈妈:吃不吃萝卜丝?好吃吗?
周金富:好吃。
周金富大姚县三台中学学生
“民族学校的食堂比我们学校更大,菜类更丰富,吃的挺好,我挺喜欢这里的。”
晚饭后,在学长的带领下,学生和家长们把宿舍里里外外看了个遍,好奇地翻看了大学教科书,学校里都有什么专业?课外活动有哪些?学生们和学长愉快地交流。
在体育场,几位大三学生正在练习散打,听说贫困山区来的孩子前来参观,这群大学生立刻表示要带他们一起练习,戴上拳击手套,一节散打课程开始了,站姿、直拳、勾拳,一招一式,学长教的仔细,学生们学得认真。
(赶紧拍下来,谁的姿势最帅)
(看见不一样的孩子,家长们都笑了)
(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浦志祥大姚县三台初级中学学生
“我觉得很好奇,也很好玩。大哥哥们也很认真地教我们。”
秧寿军云南民族大学风散打武术协会成员
“他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努力发展,以后有兴趣可以多多交流,一起成长。”
第二天一大早,三台乡的学生家长们先后来到云南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文字博物馆、东南亚南亚西亚研究中心、图书馆参观,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博物馆,老师的一句彝语,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李晓莉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党委书记
“今天见到你们我很高兴,你们高兴吗?
学生:高兴!
少数民族文字博物馆收藏了16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其中包含彝族的文字,看到本民族的文字收入其中,同学们很是兴奋。
在非通用语同声传译教室,这是他们第一次听到同声传译这个新词,坐在电脑前,看着老师一一演示,学生们七嘴八舌向老师提问。
记者:以前有没有想过上大学?
李晓珍:想过,但是我考不上。我觉得民族大学很大,我很想在这里读书,今后的日子我会继续努力,加把劲,考上大学。
记者:她有这个愿望,你会支持她吗?
李晓珍妈妈:我会支持她的。
赵云春大姚县三台初级中学校长
”我们的学生在大学的文化氛围影响下,也会有他们的梦想,会坚持下去,这也是我们作为老师最希望看到。“
结束在云南民族大学的行程,三台乡的学生们下一站将前往云南大学。
记者/云南台杨华闫东报道
编辑/牛峰
▍整理编辑:大姚网(dy)
▍图文来源:云视新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