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的年,大姚县城规模小、破旧简陋,县城区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县城只有东街、南街、北街、西街4条狭窄的街道。每条街长度只有六七百米,一条十字街分成4条街道,多常住人口就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大姚县城。
除规模小以外,大姚县城功能极不完善,除街道狭窄外,供电、供水、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穿越县城,只需10来分钟就可以从南街穿过北街出城了,当时的县城就像一个大村庄。
改革开放之初,大姚县城的东街水井、南门外大水井、西街水井,前来挑水的市民络绎不绝,而城市的排水、排污也是大问题。因为县城排水不畅,每年八九月份突降暴雨时,县城及周边农田一片汪洋,县上就要组织学生、机关干部抗洪救灾。而现在,大姚县城的地下管廊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现在无论降雨多少,县城汪洋一片的景象不复存在。
改革开放之初,大姚县城因街道狭窄,很难植树种草,更谈不上城市绿化美化。改革开放40年,大姚县城变了:截至今年11月,大姚县城规划区面积达85平方公里,其中县城规划区面积55平方公里,拓展水源保护地划入规划区控制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1万人。百草岭大街、咪依噜大道等大街洁净宽敞。
城市变美了:建成的白塔湖、蜻蛉湖、东塔湖垂柳依依、碧波荡漾,森林运动公园人头攒动。县城绿化率达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2平方米,一个以白塔山、西山、南塔山、东塔山“四山”为屏,以蜻蛉河、小南河、西河“三河”为络,以白塔湖、蜻蛉湖、东塔湖、永丰湖为睛,白塔为魂的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逐步形成。县城处处草木葱郁、绿树成荫,市民们在蓝天白云下,呼吸着清新空气健身、散步,怡然自得……
城市品位高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建设品质不断提升,如今的大姚县城,建成核桃博物馆、咪依噜广场、国学文化广场、盐文化广场等诸多凸显大姚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城市公共场所,遍布城区主要景点的文化牌、文化墙、极具大姚特色的建筑和雕塑,成为游客了解大姚的重要窗口。广大市民和游客享受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今天的大姚县城,成为居住者自豪、投资者放心、外来者羡慕的区域中心城、核桃产业城、民族文化城、生态宜居城。
城市声誉好了:80年代初,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文化名人张毓吉有一次到大姚,对大姚的评价是:“黄沙扑面灰尘路,青山断处是大姚。”如今,“绿树成荫大姚城”是对大姚县城的真实写照。年,大姚县城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平安县城和省级生态县。
“问渠哪得清如许,改革开放活水来。”看到今日大姚县城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们深信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大姚县城更美更靓的今天。张从华
内容来源:云南楚雄网原标题:大姚:从4条小街到国家级园林县城
法律顾问:
云南鼎燊律师事务所蔡晓燕
爆料、合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