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华印象大姚昙华居住文化与饮食文化

居住方式的选择,与自然条件有直接的关系。昙华老彝族村落,大多依山而建,坐落在向阳背风、有树有水、环境优美的山坡上,取其用柴用水之便,利于安排生活。村中的住房,大都依地势分布,高低错落,韵味古朴,并无固定格局。彝族传统民居垛木房、闪片房、麻秸房至今在昙华都保留得比较完整。垛木房是一种简单的木结构住房,楚雄地区多集中于南华、大姚的哀牢山一带,这些地方海拔较高,丰富的林木资源为垛木房的大量兴建提供了条件。彝族垛木房具有冬暖夏凉,舒适宜人,尤其适合老人居住,而且蓄养牲畜也十分便利。(昙华彝族新居住模式的文化以大姚县昙华乡松子园村为例)

在高高昙华山,巍巍白草岭,群居着不多的彝族人民,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和世俗观念的影响,使他们在生产生活、饮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古老的、传统的延伸,时至今日,这种生活饮食方式仍完美地保存了下来,也许它还会世续相传,永存人世。

朋友当你来到我们彝家小寨进入农家,主人会悄悄离开家,待你进入家里后,男主人会热情地吆喝着回来,双手递给你一个只有两支脚的橙子,邀请你靠墙而坐,主人立即吹燃那个永不熄灭的火塘,用那世代相传的铜壶烧开滚炀的水,用一种具有清凉解毒健胃消食的野生树叶为茶沏给你,当地人叫它高山茶,也有人称作野杷子。主人递上的第一杯茶,客人在稍等片刻后,把茶水沿墙脚而倒,据说这一杯是祭山神的,盛满第二杯水稍候沿火塘周围而倒,这是祭火神的,这与彝族人民长期居住在山上,并崇拜火是一致的,第三杯客人自己方能饮用,然后用土碗斟满小甄酒让你慢慢品尝。此时,有的人家就会从房梁上取下宰年猪时就留下的脊膘肉,在火塘上微烧后,按照有几个客人截几块的规格,分截后放入锅内炒,炒熟出油后,按照有几个人炒几个鸡蛋的标准,把鸡蛋打开放入锅内连肉同炒,炒熟后起锅食用。有的人家此时会在锅内放一小碗米,与油同炒,炒黄后取一半作为炒菜,另一半加水煮沸后用作汤菜,有的人家则是在肉蛋起锅后留下腊油,把面条放入锅内炸黄后为炒菜,再放入水和面条煮熟后作汤菜,这两种做法皆为招待贵客宴餐,由客人和主人共同享用。朋友切忌一人独用。夜晚,热情好客的彝家人,会在温暖的火塘边铺上山草,让你在草垫上酣然入梦。在你告别主人准备返程时,你微微付给主人一点住宿费,彝家人就会你祈祷。

有人说初一和十五不杀生,但在昙华的姑力有这样的习俗,在大年初一必须宰杀年猪,而且宰杀的年猪一定要在正月十五以前吃完,有的农家担心吃不完就只好宰杀小猪,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彝族人叫它过大年,这天宰杀大猪,预示一年比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里的村民宰杀年猪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毕摩做法事后,全村统一集中在一天,由毕摩确认的神父主刀屠宰,神父必须在一天内宰杀完全村的年猪。神父屠宰年猪只须动刀把猪血放完后,就由主人自家用松毛或树枝烧去猪毛,再进行剖杀,如不能及时剖杀的人家,在这一天只好望猪兴叹,待次日剖杀。剖杀完猪后,于当日煮食膀子,男人当家煮左膀,女人当家煮右膀。煮食后由毕摩看膀。

在昙华山卡拉地村有杀鸡祭鬼的说法,到每年农历6月24日火把节到来时,人们会按照家里家堂上养有的鬼的多少,鬼的大小,鬼的官职,确定杀几只鸡、鸡的大小,是公鸡或是母鸡,有的富裕人家养的鬼多、鬼大,而且还是高官的就必须杀七、八十只大公鸡祭鬼,如该农户没有鸡的,就必须向亲朋好友借来宰杀,待次年火把节再还给,不允许到外地买来祭祀,如宰杀后自己吃不完的,也可请养鬼少的人家来共同享受。所宰杀的必须是全鸡,全鸡煮熟后放入盆中,用两支竹筷将鸡头固定,连同鸡血一起,端到家中送鬼处,祭拜鬼神后方可宰碎食用。

昙华的菜西拉与三台接壤的地方,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敲鸡节,每年农历十月初十这一天,这里的人们会把自己家饲养的鸡,全部关养在院内、厩里或用竹篮罩起,等待客人的到来,客人来到后,主人立即把鸡放入院内,并为每个客人提供一根长1.66米,粗1.66厘米的山竹,按照有几个客人和主人就打几个鸡,以打得快、准、狠预示来年吉祥如意、家庭顺利。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皮肤病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zz/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