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bdfyy/xwdt/
凉山方言之多,可谓“十里不同音”,
你一开口讲话,就有人知道你打哪里来。
发音特点,印上了浓重的地域文化。
基于此,
方言为我们认识和了解一个地方,打开了一扇窗。
想认识和了解凉山,今天,我们就从方言开始。
会理
在四川最南端的会理县,早在新石器时期即有先民在纵贯全境的城河流域繁衍生息。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之曾享有“川滇锁钥”的盛誉。这里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会理在川滇之间吸纳来往过客的俗语,交融渗透形成了独特的会理方言。
“川滇锁钥”
往来过客交融形成独特方言
历史上,会理从唐代开始至明朝,一直属于云南南诏和大理国政权辖治,地理位置也更靠近滇域,所以本地方言的语法发音深受云南方言区影响,许多人认为其与云南方言的共同点更多一些,如:以“给”“敢”构成疑问句,以“啦”、“啰”代替“了”表示过去时,以“得”构成补语等等,形容词中叠词也运用较多,跟金沙江沿江的巧家、武定、大姚等处方言发音类近。
会理原住民多为当地少数民族,明嘉靖年贵州约四万灾民迁入,明初驻军在会理军屯,很多士卒与当地土著通婚定居。从清末开始朝廷开始实行移民垦荒政策,有大量的湖广、江西等地人口迁入,造就了会理地方话语法结构接近北方语系,发音带有浓厚地方色彩,既有别于四川话,又异于滇方言的特点。
在四川人眼中,会理话就是基本等同于云南话,会理人到云南,基本上能和当地人无障碍交流,有人开玩笑说,会理人把只需把鼻音加重,把“给”发成“咯”的音就可以冒充昆明人啦。
县城以外
各区乡镇方言音调又不同
在外人耳中听来,会理话特征明显,凉山南部片区的会东、德昌和隶属于攀枝花的米易、盐边一带的口音和会理基本一致,但本地人却能明辨除其中的细微差别,准确地判断出说话者的所处的方言区。县城话是会理各区人民的共同语。而县城以外各区乡镇的方言音调却又各不相同,土生土长的会理人一听就能马上找到自己的根出同源的家乡人。
由于会理方言独特的发音和修辞习惯,还让很多外地人产生误会,闹出笑话。
比如人问会理小孩:你爹呢?答:认不得(意思是不晓得哪去了)。又如太平、黎溪一带的人把“u”音发成“i”,“席位(穴位)、下席(下雪)、酒章(局长)、棋子(茄子)”等方言让外人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在交融贯通中,会理方言的语法特点也很具特色。
第一、“格”(gè)、“敢”(gàn)构成疑问句式。“格”作疑问词置于动词谓语构成疑问句,即主语+格+谓语。
第二、“咾(láo)表示过去,与语气词“了”(là)一起置于句尾或用在句中加宾语构成肯定句。如:我洗咾碗了(我洗完碗了)。
第三、“咯”(lo)与“了”近似,构成表示性状变态的持续状态肯定句式。如:下雪咯(下雪了)。
第四、“得”构成补语的句式。如:要得成(很好)。
第五、“不”置于动词之后构成否定句式。如:认不得(不认识)。
第六、爱使用叠词如:短翘翘、白逛逛、绵扯扯。
文/任重
★别有情趣的会理土话★
儿化音发达张口就来的儿化音给会理土话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试分类举例如下:
⑴.表示地点:小巷儿,旮旯儿,小河沟儿,山梁沟儿等;
⑵.表示植物:梨儿,杏得儿,柿花儿,葫芦儿,蚕豆儿等;
⑶.表示动物:兔儿,青蛙儿,盯盯猫儿(蜻蜓),山猫驴儿(狼)等;
⑷.表示人物:疯马妞儿,干猴鳃儿,小伙小伴儿,手揽弯儿、克膝头儿(膝盖)等;
⑸.表示物品:豆花儿,油渣儿,葱葱儿,蒜苗儿,豆瓣儿,调羹儿,灯泡儿,纸飞飞儿,哨哨儿,烟锅儿等。
形容词后面加叠词形容词后面加叠词,词意更加生动,儿化音使词意更加形象、有趣。例如:
⑴.疯扯扯,神戳戳,狂噻噻,长妖妖,瓜兮兮,惊梭梭,活甩甩,红扯扯,酸溜溜,硬梆梆,黑摸摸,瘦巴巴,犟拐拐,粘佤佤等:
⑵.晃荡荡儿,化漾漾儿,稀汤汤儿等。
许多词语含数量词许多词语含数量词,让词意更生动形象。例如:
⑴.含“一”的词语:一伙松,一盘伙,一帕拉,一包糟等;
⑵.含“二”的词语:二夹痞,二流子,二杆子,二簸簸等;
⑶.含“三”的词语:三脚毛,三只手(扒手)等;
⑷.含“四”的词语:四眼狗,四五四六等;
⑸.其它:二不挎五,四仰八叉,五拗六蹩,七扯八曳,横交二十四等。
许多词汇带浓厚感情色彩有一些词语,外地人根本听不懂,甚至产生歧义,需要作一些翻译。例如:
①.炸钱——把整张的钱换成零钱;
②.齐家乐伙——齐心协力;
③.日不拢怂——没气度,衣衫不整的样子;
④.鬼火冲——火气大,“日火”也是这个意思;
⑤.盯根儿长苗——盯住某件事不放;
⑥.装疯迷窍——装疯卖傻的意思。
词缀现象普遍从一个词缀可以派生出许多词语,每个词语的意思主要在第一个字,后面的部份是词缀。
⑴.“×葩拉稀”式。例如:软葩拉稀,脏葩拉稀等;
⑵.“×不溜秋”式。例如:滑不溜秋,酸不溜秋等;
⑶.“××淋裆”式。例如:血附淋裆,光胯淋裆等;
⑷.“×哇喋夺”式。例如:连哇喋夺,喳哇喋夺等。
⑸.“××郎当”式。例如:吊二郎当,耳皮郎当等;
⑹.“×眉日眼”式。例如:鬼眉日眼,瓜眉日眼,贼眉日眼,土眉日眼等。
俗语来自民间俗语来自民间,是广泛流传的定型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语言鲜明生动,简练而形象化。例如:
⑴.天上下雨地上流,两口子吵架不记仇。
⑵.馋娃儿盼过节,懒婆娘想做月。
⑶.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会打洞。
⑷.早不忙,夜慌张,半夜起来补裤裆。
⑸.人比人、气死人,毛驴子比马、驼不成。
⑹.男人好吃要拉账,女人好吃要上当。
农谚朗朗上口农谚朗朗上口,是大自然的语言,有助于农事安排,在农村里人人都会说上几句。例如:
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⑵.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
⑶.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⑷.小雪大雪,烧锅不歇。
⑸.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⑹.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烂;八月十五,地瓜入土。
歇后语搞笑歇后语搞笑,生动形象。例如:
⑴.大姑娘坐轿子——头一回。
⑵.癞疙宝(癞蛤蟆)穿套裤——蹬打不开。
⑶.牛皮不着水——干绷(撑面子的意思)。
⑷.裤裆里头拉二胡——兜(逗)着扯。
⑸.瞎子打婆娘——松不得手。
⑹.癞疙宝(癞蛤蟆)遭牛踩着——全身都是病。
儿歌、童谣押韵儿歌、童谣押韵,念起来顺口,通俗、易懂、易记。例如:
⑴.老表老表,下河洗澡,上山挖药,豹子抠着,抠着哪点,抠着屁眼。
⑵.幺儿啰啰睡,妈妈去舂对,舂得三升糠,给幺儿缝件花衣裳,幺儿穿起花衣裳,就像一个大姑娘。
⑶.推磨曳磨,粑粑小半个,不够吃,又来磨,哼哄哼哄;推磨曳磨,粑粑一大个,吃不完,放在枕头边,耗子咬个大圈圈。
⑷.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来学木匠;嫂嫂起来舂糯米,舂得喷喷香,赶起马儿接幺孃,幺孃接来肚子疼,请个端公来跳神。端公喝酒醉,倒在鸡窝睡,鸡蛋当枕头,鸡毛当棉絮。
⑸.恶鸡婆,掉下河,捞起来,空壳壳;恶鸡婆,打大锣,打不响,嫁不脱。
⑹.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去张家楼上歇,张家楼上耗子多,把我耳朵咬着啰,张补锅,李补锅,把我耳朵补起着。
文/景庄人
凉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一条南来北往的民族走廊,
各少数民族,各种方言相互交融,
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除了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会理方言,
每个周一我们都将推出一期《凉山方言》系列,
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凉山最接地气的“土话”。
图/本报资料
内容推荐8月15日起,雅西高速双向管制一个半月
大美凉山
西昌夜景航拍,真的很炫
大美凉山
距西昌六十多公里,有这样一个绝美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