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就分布着不同建筑风格的古塔,尤其是大姚境内的罄锤白塔,此塔为云南独一座,是研究云南佛教建筑和对外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
1、楚雄雁塔
又称文笔塔,位于楚雄市城南雁塔山之巅。始建于明朝初年,清康熙十九年(公元年)地震圮,四十五年(公元年)知府卢洵重修。四方形七级,高25米。密檐式实心砖塔,底层嵌有“鱼跃龙门”石质浮雕,二层以上各面均有一个佛龛,塔刹正中有一铜铸亭阁,内有一魁星点斗铜像,顶部四角各立一只铜铸金鸡。
2、大姚罄锤塔
因通体雪白,故称白塔。位于大姚县城西宝筏山滇。始建于唐天宝五年(公元年),高18.4米,最大直径6.2米,上部呈圆锥形,中部为八角柱,实心砖塔,通体白色,上大下小,形似罄锤,塔砖山多刻梵文,有些砖上有汉字,此塔为云南独一座,是研究云南佛教建筑和对外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
3、大姚锁水塔
位于大姚县城东两公里处的鲤鱼山上,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年),六角形九级,高13.4米,塔顶有泥制金鸡一只,并有一对风铃可随风作响,塔座对北方有拱门封闭,密檐式空心砖塔。
4、大姚文笔塔
位于大姚县城南文笔山顶,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年),六角形七级,高14米,基座为六角形须弥座,呈自然圆和之态,塔身各层用砖挑砌成檐,为四分收圆顶,无饰,只有塔座对北方有高1.7米,宽0.6米的拱门封闭。
5、石羊北塔(被毁)
又称锁水塔,位于大姚县石羊镇北象岭山上,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年),四方形七级,高8米,密檐式砖石塔,第二层四方有佛龛,三方无佛像。
6、石羊南塔
位于大姚县石羊镇东南小山上,建造年代无考,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年)重建,方形七级,高14米,塔顶呈方锥形,无刹,顶无塔刹,第二层四面佛龛内有石佛。紧靠塔座有一棵参天大树,像一只巨手将古塔紧紧地搂在古树的怀抱之中。
7、姚安文峰塔
位于姚安县城南八公里的独树山顶。始建于明隆庆三年(公元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年)重修,六方形九级,高30米,全塔用长方形小砖块支砌筑成,空心,每级正中有佛龛或塔孔通向塔心,塔内每高一米有十字形木架相接,塔顶有工艺精湛的层脊装饰物石盖顶。
8、南华舍利塔
位于南华县城东北郊山山麓宝珠寺内,明崇祯年间造,咸丰年间战乱被毁,光绪八年(年)王文炳倡重修。六面形六级,高11.8米,密檐式砖塔,第二层以上均有佛龛,每角有铜铃。
9、牟定文龙塔
又称北塔,位于牟定县城北两点五公里白塔村原双龙寺内,始建于明天顺元年(公元年),万历元年(公元年)重修,民国元年(公元年)倾圮,民国十三年(年)再重建。四方形九级,高26米,密檐式砖石塔,四方有佛龛。
10、牟定文明塔
又称南塔,位于牟定县城东南六公里罗旗屯村后磨盘山顶,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年),道光四年(公元年)重修,后倾圮,光绪十九年(公元年)又重修,四方形9级,高20米。
11、禄丰文笔塔
位于禄丰县城东南两点五公里挂榜山顶上,明万历甲寅年(公元年)建,后废,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年)重修,又废,光绪三十年(年)再建。四方形十四级,高28米,密檐式实心石塔,用大石条砌成,铜质塔刹。
12、武定白塔
又称文笔塔,位于武定县城东南十五公里的五凤山顶。罗婺部所建,塔用规则石块砌成,顶为宝盖式,四角挂铃,四方形七级,高15米。
整理编辑:云岭新视野
爱默生说,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