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梅葛列为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大姚是梅葛之乡,也是梅葛流传的中心,在解放前梅葛是大姚彝族文化、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哲学的宝库,各种彝族文化通过梅葛世代流传下来。
梅葛分为赤梅葛、辅梅葛和生活梅葛。大姚昙华地区最常用的是赤梅葛。在为死者送葬出殡前夜,都要请毕摩去唱梅葛,歌颂他在世时的功德,唱歌子孙对他的感谢及怀念之情,还要指明死后的去处。
辅梅葛是喜梅葛,在建房、办祝米酒、节日等办喜事时唱。起房建屋都请毕摩来唱梅葛,规模大的请人对唱。多到2至6人,对唱梅葛内容有丰富涵盖内容多样。
生活梅葛也称杂梅葛。这种梅葛借用古梅葛调,唱现实生活,可唱古说今,即兴发挥。常见于老人娱乐的对唱调、青年男女相遇时玩戏调、情歌调,“爬草楼”时的对唱调等。
梅葛的传唱原则。一是大事、要事、节日必须是有资格的毕摩才能唱,而且需有法定仪式,有道场,场面庄严,非常神圣。
二是回避原则。男女青年唱梅葛要远离长辈、村子,大多在山上对唱,去打跳处唱。三是到那山唱那调原则,到那村唱那调、既唱梅葛,又拉近感情。
梅葛是彝族民间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是用梅葛调演唱的彝族创世史诗,内容包括开天辟地,人类起源、造物、生产、婚恋、丧葬及彝族与其它民族的关系等内容。
《梅葛》起源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乡马游坪村;它是彝语音译;梅,意为经典,葛,意为说、唱;梅葛即为颂经。
《梅葛》没有文字记载﹐千百年来﹐完全凭口耳相传。在漫长的流传岁月中﹐经过彝族人民不断加工﹑润色﹐使它在内容上和艺术上更加丰富完美。
彝族人民把《梅葛》看成是彝家的“根谱”和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逢年过节都要唱﹐并把会唱《梅葛》的歌手尊为最有学问的人。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综合编辑:大姚旅游(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投稿邮箱:
qq.北京哪能治白癜风不复发白癜风互助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