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国学大师文怀沙生前曾对他的画多有赞许:“笔底具禅趣,贵在率意非矫厉所得,宜乎!俗士莫之测也!”原中央工艺美术出版社总编辑、著名艺术评论家贾德江评价他的作品:“文气、雅气、静气、逸气、灵气、书卷气,所谓集大成之所在也。”著名艺术史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先生点评他:“笔墨功夫深,有内涵,艺术成就极高。”……这位曾被著名学者陈立夫、文怀沙、贾芝、熊召政,书画大家王学仲、张仃、李铎、权希军、陈永正,著名文学家洛夫、牛汉、屠岸等收藏并高度评价的画家,叫印严。夏日伊始,绿意蔓延。云南网记者来到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野鸭湖附近的听云轩,与印严对谈。下面,请跟随记者的镜头和笔触,走进印严在树影婆娑的古风庭院泼墨作画的艺术现场,他将眼中之景化为心中之境,绘就笔随心动、意在笔先的禅意丹青。古人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印严以“一管之笔”抒写内心,诠释真气充盈、生机勃发的艺术人生。心有山海,淡泊豁达,提笔画心,且听风吟。 云南网:您是从何时开始接触并学习国画的,能否分享一下您的艺术生涯与成长? 印严:我年出生于云南大姚,年随父母移居广东惠州。5岁的时候,爷爷用来储存中药的大缸,便成为我信笔涂鸦的“砚池”,我喜欢用毛笔蘸取“砚池”里的原料,在报纸上写作、绘画。年幼的我常念叨,将来一定要成为画家,也许绘画的种子就是在那时种下的。年后,拜张剑萍、祝国沛、陈豪等诗、书、画家为师习书画、诗词和篆刻。16岁,我见到居派传人张剑萍先生的牡丹画,便深深喜欢。张剑萍深得居派“没骨撞粉法”之画技传承,尤喜绘国花牡丹,被称为“居派传人牡丹张”。我带着画作找到他,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成为他的关门弟子。年,我在广东东莞举办个人画展。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个人第一个海外画展。年至年间,在大理鸡足山住了两年多的茅棚,在年我重新回到云南,更喜欢上这块土地。年开始隐居昆明,专心在家创作、写书,深居简出。云南网:作为“居派第三代传人”,聊聊您与“居派”的渊源?以及“居派”与“岭南画派”的关系?印严:作为历史上出现过的画派“居派”,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淡出历史,而“居派”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成近现代的“岭南画派”,而其流派的记载,只有在零星的文献中才能找到一点端倪。在近现代画坛中,最具盛名的画派有“京津画派”“海上画派”“长安画派”和“岭南画派”等。“居派”是清代著名画家居巢、居廉开创的。“二居”于年从东莞可园回到番禺隔山乡,在祖屋的基础上修筑“十香园”,作为其作画、居住、终老之地。他们以花卉、书画为伴,时常参与广州文化圈雅集。居巢逝后,居廉在十香园设画塾授徒,将“居派”绘画发扬与传播,亦称“隔山画派”。从历史痕迹来看,我们把“居派”归为传统派或旧派。而由“居派”延伸发展出来的“岭南画派”为创新派或变革派亦可。关山月、黎雄才、黄少强、杨善深、赵少昂以及叶少秉等人,可说是“居派第二代传人”,又成为“岭南画派第一代”的中坚。“居廉十大弟子”之一的张纯初先生,为“居派第一代传人”,他将擅长的“没骨撞粉法”牡丹画法等“居派”技艺传授于侄儿张韶石与张剑萍。他们二人都可作为“居派第二代传人”。张剑萍在晚年才收了三位入室弟子,我、何伟达和袁学军三人,均传授了“没骨牡丹撞粉法”。袁学军进入国家中国画研究院后的画,基本没有“居派”画风。我对“牡丹没骨撞粉法”的传承上发挥更成熟。所以从绘画的传承上,我与何伟达可算“居派第三代传人”。 云南网:您从事艺术创作多年,最核心的艺术创作主张或观点是什么? 印严:画是可以表现出人的心性的,画是表象,心性是根本。作为一名画家,首先要不断充实自身内涵、加强文化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其次才是通过绘画的技法来彰显其自身的品质。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以平常心做人,以平常心作画,发现不平常之美。这样,每个人看到画时,都能从中有所思考,得到文化及精神的滋养。云南网:请结合您的作品,描述一下您擅长的题材、技法,以及您个人风格的形成过程。 印严:我早期擅长的题材是花鸟画,技法主要是半工半写,将小写意和工笔相结合,是典型的“居派没骨撞粉勾勒法”。跟着恩师张剑萍学画牡丹后,墨牡丹也成为我的一大特点,墨可以分五彩,立体和神韵都可以用墨的浓淡表现出来。中期则是以人物画为主,兼画花鸟和山水。这些作品意境带有比较浓的禅的意境,构思一般是根据禅诗里面的诗意来创作。我是在岭南画派的基础上,将禅修体悟的精神融进作品里面,形成了具有禅意的风格。现在,我的创作题材也比较宽广,人物山水花鸟都会涉及,包括古代和现代。我的很多画作属于“文人画”,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所以此时期的画可定为“具有禅意的文人画”。 云南网:说到“文人画”,您觉得“文人画”的精髓有哪些? 印严:所谓“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文人画”不是以形或者技为主,而是以“意境”为上,它更多的是文人通过艺术来表现自己的情怀。这种情怀是一气呵成的,是情感、精神的外现。观众可以从画作中看出画家的文化内涵、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 云南网:您在创作时,最快5分钟,最慢2小时,虽然时间长短并不是出精品的必要条件,但我们想知道“最快”和“最慢”背后的故事。印严:创作时间快慢其实和灵感有关系。比如你让我画牡丹,那我可能要2小时。但一幅写意画,只需要5分钟。不过,站在艺术的角度,我的写意画的价值是远远高于牡丹。国画作品讲究从笔、意到心,三个不同的层面。“意在笔先”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它是说,一幅写意画的完成,从构思酝酿到落笔定稿,画者在心里总会大致存有一个意思。现在很多画家还用笔去表达技法,讲究技巧技法。其实不然,这幅画不管它成就高低,但画作最直观的是表达作者当时的心境。灵感升起时,笔意随心,纸呈灵现,可谓“心画一体”。云南网:您如何看待当前国画艺术的发展现状?您认为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应该如何平衡? 印严:现在的艺术品市场,工笔画备受追捧,但其实工笔在国画系统中,属于工画师之道,更多的是“命题作文”。不似写意画,是文人雅士创作的一种表现情、心意境的艺术品。所以古人在论画时,以“神、逸、妙、能”四品定格,能入四品者,方能“登大雅之堂”,其他的画均归入工、匠之作。中国画的技法可以用短时间的练习就熟练地应用的,但画外的功夫却需要长期学习与积累才能有所提升的,所以古人很重视画外功夫的修持,而今比较急功近利,多追求形式化的写生,会丢失其写意画本质。真正的写意画是可以“载道”的,可以体现出文化、道德与精神方面的学养与内涵的。比如:画家用水墨去表现画意,除了表现出水墨的神采与韵味外,同时也会在画中体现出自己的修养内涵、精神境界。历代中国画家根据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及风格显现出不同文化的审美意识,赋予了绘画作品生命力。所以我们需要在动态中传承创新,激活传统中国画的生命力,可以使其从传统走向当代。 云南网:故乡的自然山水和人文风情是如何影响您的艺术创作的?能否分享一些与故乡相关的作品或者创作经历?印严:我出生在云南,现在生活于云南。我的很多作品都与云南有关,包括人文的、地理的,比如我画过的梅里雪山、大姚白塔甚至大理鸡足山等名胜古迹等。我感受着云南的气候,无论在大理还是昆明,都非常适合我修身养性。生活在云南这片土地上,我的心容易静下来,创作灵感也会不断迸发,画作更加雅逸灵动。 印严,号源静,原名钟义波。当代著名书画家、学者。现为云南师范大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云南省旅游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云南省民间工艺传承协会专家顾问、云南民族画院艺术顾问等,曾任教于云南民族大学。年生于云南大姚县,年落籍广东惠州。年后,拜张剑萍、祝国沛、陈豪等诗、书、画家为师,学习书画、诗词和篆刻。年在广东省东莞举办首次个人书画展。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首次国外个人彩墨画展。年10月云南省档案馆建立个人名人全宗,是云南省档案馆名人库中最年轻的一位名人。印严在采访现场泼墨作画印严在采访现场泼墨作画 年10月,由云南省文化厅主办,云南省文物总店协办,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的“禅艺丹青”个人书画展,是云南省文化厅推荐国家文化部“年中国现当代艺术推广计划”立项项目。年11月在云南省陆军讲武堂,由云南省文联、楚雄州政协主办“印严书画成就展”。国画作品多流传海内外,被《收藏家》《文物天地》《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大辞典》《国际金融报》等刊物刊出。年至年期间,曾于国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览20次,并出版《禅艺丹青》《印严书画集》《实力派精英——印严》《中国当代实力派名家——印严》《妙峰禅庐——印严诗文书画选》《菩提诗画——印严绘画历代禅诗百首》等20余本个人艺术专集。印严向记者分享创作主张印严向记者分享创作主张 纵观印严三十余年的书画创作,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年至年,印严绘画早期作品灵动洒脱,绘就活泼玲珑、鸢飞鱼跃的世界。年起,他封笔停画,至年8月重拾画笔。年至年,印严画风从花鸟转向以写意人物画,他将禅悟的精神融进作品中,绘就禅意的空灵世界。他在作品中融入自己对“禅”与“画”的理解,隐“禅”于画,可谓亦禅亦画。年至今,是印严艺术生涯的转变期,他从八大山人、潘天寿、李可染、陆俨少的水墨神韵中有所感悟,豁然悟道,画风随之突变。他的艺术创作转入以写意山水为主,意境趋向于平淡自然,注重运用笔墨与水印,作品无论是构图、用色、笔墨都更富形式感。印严讲解牡丹创作要领印严画笔下的梅里雪山与冈仁波齐 云南网记者牟燕红许卓皓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