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云南政协报社」可快速 楚雄市旧称鹿城。鹿城之外,曾经有过一座德江城。志书记载:“德江城,楚雄府城西北二里,后理国段正淳时,封高明量于此,后高量成让位居之,人化其德,故名城曰德江。”今天,我们已难寻古城的半砖片瓦,只能从大理国的历史脉络中去感受它的兴废。
大理国是中国历史上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从年始,段氏掌控大理国长达年;年,高氏取代段氏;两年后高氏将王位归还段氏,大理国进入后理国时期。自此高氏世代为相,子孙分封郡邑,世袭领主。
高氏的先祖高光,在山东渤海长大,汉武帝时被封为长沙御史。元封二年(公元前年),随帝开西南夷,有功,为副军郎将;后又有功,再封护国大将军,遂留守而世代为官于此。宋朝大理国时期,高氏祖高方镇守永胜,全力支持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地方政权。高方被封为岳侯,封地为巨桥(今昆阳)、鄯阐(今昆明)一带,子孙世袭。宋朝绍圣元年(年),高升泰当了皇帝,国号叫大中。两年后,高氏将王位归还段氏,段正淳上台,号后理国。高升泰的儿子高泰明被封为相国。
段正淳上表宋朝皇帝,欲在威楚城西北两里处筑座新城,得到恩准。宋徽宗崇宁元年(年),段正淳下令筑城,以此作为赏赐,封高泰明次子高明量为威楚府演习。高明量受职并入住德江城。不久,高明量在外出巡视中被不明身份的人杀害,其子高量成袭职。威楚府作为后理国八府之一,地域广大,物产丰富。宋绍兴十一年(年),高量成21岁,封职相国。
高量成励精图治,后理国出现了难得的安定和繁荣。当高量成为相进入第九个年头时,三十七部起兵围困了后理国的东京鄯阐府。高量成带兵征讨,在他还未返回相国府时,他的相国职务即被解除。
宋绍兴二十年(年),高量成回到德江城。凭着当年重修崇圣寺的才华和经验,他把衙署、公廨、议事厅、居室、画堂、绣楼、客堂、兵房、作坊、厨寮,还有观音寺、玉皇阁、孔圣殿、城隍庙装修了一番,还把府前的阅兵、迎宾广场和踏歌广场做了扩建。他还在城内辟出两条街,让商贾们做生意。正月里灯市开张,接下来的十一个月,有花市、蚕市、绵市、扇市、香市、宝市、桂市、药市、酒市、梅市、桃符市。德江城月月有市,人气高涨。
德江城繁华起来,有人就造谣高量成正积蓄力量,企图东山再起,再夺相国重权。高量成不想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决定皈依佛门,让次子高成明承袭其职。
高量成上了离德江城不远的紫溪山。如今尚存于紫溪山的《德运碑》记载:“……去府西隅五十里,地名紫溪。山林茂盛,是贼剿穴。量成创居处,建宫室,贼散远去,辟为乐土。四夷八蛮,八方群牧,累会于此,部曲仇恨,到此冰释……居常喜听法鼓明心,不闻尘嚣聒耳,明月侍座,清风扫门。虽有功德,而不自负,虽有仇隙,胸襟坦然。论者谓其能人之行也。”高量成虽已弃官修佛,但威信不减。他“优恤孤老幼,风俗遂化,称为夷中君子”,声誉在民间广泛传播。
高成明成为德江城的主人后,曾被卷入高氏家族的相位之争,被抓入狱。获释后,再回德江城。经历此事后,高成明告诫儿子高明生:“从今以后,除了皇上选中,不可自作主张,再去争什么相位。我们威楚府这一支,应该安分守己,若一味出头,必将后患无穷。”高明生牢记了他父亲的这番教诲,一心治理威楚府,经营德江城。他的子孙们也一样遵守祖上遗训,不再兴风作浪,自找麻烦。从段正淳开始到段易长这三代后理国皇帝主政时期,威楚府的高氏或多或少地卷进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中。但从段智兴到段兴智这五代后理国皇帝主政时期,威楚府的高氏安分守己,德江城一直风平浪静。
元军攻破后理国后,俘获了段兴智。元宪宗三年(年),封段兴智为摩诃罗嵯,管领昔日后理国之地,段氏成了世袭总管,高氏世袭相位的历史就此终结。元王朝建立云南行省后,高氏依然被任命为原统辖地区的长官。明朝“改土归流”,威楚府实行“土流兼治”,流官任知府,高量成的后代辅任同知。高氏地位动摇,权力受到限制。高量成的后代们只能待在德江城,背着个同知的虚名过日子。到了高冬梅这一代,因为无后,给了朝廷一个大好机会。明正统元年(年),高冬梅去世,朝廷收回同知这一职衔,高家失去了经营管理德江城的权力。而西山脚下的威楚城在知府的经营下渐渐繁华起来。
从年到年,从高明量到高冬梅,德江城由兴建、繁荣走向了衰落。自年起,德江城就在史书中谢幕了。到了年,彝人古镇项目在德江古城原址实施。一年多后,人们看到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这个古镇承袭了德江古城的格局,向人们全面展示着彝族的历史文化。
石羊古镇孔子铜像 倪承伟摄
大姚白塔
白塔坐落在大姚县城西宝筏山顶,其身上大下小,状如磬锤,又称磬锤塔。
塔高米,是空心砖塔。白塔造型独特,在云南仅此一座。塔基座是八角形须弥座,其上为八角形柱体,柱上砌12层密檐,上托起塔的主体——上大下小的椭圆状塔身,表面全用石灰涂抹,故名白塔。其塔身和塔顶浑然一体,塔顶上部原有宝刹,不知何年失落。
关于白塔造型的来历,民间有三个仙女造塔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金碧镇东、西、南三面的小山上有三个洞穴,洞内藏着许多妖怪,经常扬沙撒土,掩埋房屋,损坏庄稼,残害人畜,害得百姓无法生存,哭声遍地。这悲惨的哭声传到天宫,玉皇大帝十分愤怒,派了三个仙女下凡,要她们在一夜内,在妖怪作孽的山顶上,建造三座镇妖塔。三个仙女下凡后,大姐和二姐分别在东、南两面的两座山上造塔,叫三妹到西面的山上造塔。她们约好五更鸡叫时返回天宫。三妹来到宝筏山,立即起窑烧砖,而大姐、二姐到东、南山头后,心想:“脱坯烧砖后,还要一砖一砖地往上砌,要垒到什么时候才能造成?”于是,计上心来,不约而同地用竹子扎架纸裱糊,不到两个时辰就把塔裱糊好了,她们看到三妹才造了半截,两位姐姐就学鸡叫催三妹,三妹听到鸡叫,以为天快亮了,可自己的塔才造起半截,急中生智,把装石灰的大锅翻罩在半截塔上。由此,三妹造成的塔就成了如今上圆下方、上大下小的造型了。
白塔塔身用梵文印模砖和汉字砖砌成。梵文砖为佛经,汉文砖上刻有“大佛顶”“八大灵塔咒”“十方诸佛镇塔咒”“资益毂塔咒”“资益毂法咒”“阿众佛灭正极咒”等字样。
据史书记载,此塔建于唐朝天宝五年(年)。明代地震后受损,清同治十一年(年)重修。重修时,大量使用原塔塔砖,也烧造了一批新砖。塔基印有“同治壬申年署大姚县康重重修”字样的塔砖即说明了当时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年、年、年三次重修。年,白塔被列为云南省重点保护文物。年,增加景点,建成白塔公园。
清人杨允谦在《游白塔寺》中写道:“近郭名山峙郭西,悠游寻访洗尘迷。缓行磴道相志险,纵目人烟转惜稀。塔声磬锤天欲叩,身临峰顶日相齐。豁然参透尘寰事,唯有飞鸿品不低。”
白塔巍然,为大姚县城标志性建筑,而以此为主体的白塔公园,已成为远近人们游览的胜地。
大姚白塔 楚文?摄
石羊古镇
石羊古镇位于今大姚县境西北部,距今县城35公里,地处象岭、飞凤、魁阁诸山麓之间,四周诸山雄峻秀美,树木葱郁;香水河穿城而过,山水相映争辉,地势呈一长条形,状似布袋。
石羊——据载,因掘井取卤得石似羊而定名,所产著名的白井盐,故又称白盐井,为原盐丰县城。石羊的制盐业,自汉代开发,唐代扩建,元代设官,明清两代是极盛时期。民国元年设盐丰县,实行地方与盐政分治,井场隶属省实业公司。年,盐丰县区域并入大姚县,石羊为县辖镇。
石羊制盐业的发展带动了古镇经济、文化的发展。自唐代以来,中原客商沿南方丝绸之路云集于井区,商业贸易十分兴盛,逐步形成了集市贸易区。清末、民国时期,虽战乱频繁,每天进出井区贩盐客商仍有多人次,随行马、骡四五百匹,客栈、小吃店、马店十分兴盛。白盐井的盐卤鸡、破酥包子、油炸果、稀豆粉、椒盐饼等风味小吃远近闻名,享有盛誉。
石羊历任提举和文人尊孔立庙,著书立说,“立学校以振民风,设关津以便行旅,造塔坊以培文风”。明洪武元年始建孔庙,万历三十七年(年)重修扩建。清康熙四十七年(年),由提举郑山主持铸孔子铜像,其高为23米,重约公斤,为现存全国最大的一尊孔子铜像。孔庙建筑群雕梁画栋,工艺精美。清代,井区设有灵源、张公、绿萝、龙泉、龙吟五大书院及多所义学、塾馆。清代纂修志书多部,有许多诗、赋留传后世。道光年间雕刻的白盐井景致及历史事件大理石浮雕构图复杂,画面精美,雕刻精巧细腻,至今保存完好,立于孔庙中,为世人所称赞。石羊古镇方圆不过10里,竟有桥30余座,其中风雨桥21座,现保存完好的有圣泉桥、义学桥。古镇的南门和北门建有南塔和北塔,两塔遥遥相对,交相辉映。元、明、清时期,儒、道、佛、伊斯兰、基督教相继进入,寺、庙、庵、祠、阁应运而生,有“七寺八阁九座庵”,现保存完好的有观音寺、圣泉寺、文殊阁、锁水阁、玉皇阁。因有“龙女牧羊”的传说,石羊每年农历正月十三,都举办开井节。这天,四面八方的群众纷纷赶来,张灯结彩,耍龙舞狮,盛况空前,并请戏班来唱戏,由此也带出了石羊一批戏人,石羊因此被誉为“滇戏之乡”。年8月,石羊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三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石羊古镇是著名的“滇国盐都,祭孔圣地”。近年来,孔庙等主要景观、古街道和古民居修葺一新,新建了盐博物馆,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石羊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众多游客前往。
光禄古镇 楚文?摄
光禄古镇
光禄古镇位于今姚安县城西北,距县城95公里。
光禄古镇是云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是古代姚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新建光禄中学时,出土了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矛,在附近还出土了铜鼓、编钟,可推断公元前年左右就有姚州的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建有守御的城堡。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年)在云南设益州郡领二十四县,置弄栋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姚安、南华、楚雄、牟定、广通、元谋一带,县城建在今光禄镇前旧城村后高陀山岭岗上。弄栋城是南方丝绸之路西驿道上的重镇,军旅、商队自西蜀成都出发,过金沙江经蜻蛉到弄栋,再由弄栋西行去洱海。蜀汉建兴三年(年),诸葛亮率大军“五月渡泸”平定南中,曾征战经过这里,不远处有“诸葛营”“孟获寨”等遗迹。唐高祖武德四年(年),在这里设姚州都督府,为南中统部,羁縻58州县,管辖大半个云南。宋徽宗宣和五年(年),段氏后理国高泰明之子高明清任姚州演习,这里成为高氏世袭领地,在光禄古镇设立州府衙门。宋朝时期,姚州府为大理国的八大名府之一。元朝升为姚安路,设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其府城及政治中心逐渐南移至今栋川。
光禄,原系官名。秦时为郎中令,南诏段氏后理国以土官高泰明因遵父命还国于段氏后,尽心辅国,推贤用能,功德既盛,褒旌其为“晋秩银青光禄大夫”。其后裔高泰,从黔国公沐天波讨沙定州之乱,有功于朝廷,后辅佐南明永历帝,升任“光禄少卿”,后人遂将其官职称谓与地名相通,屡代因袭,得名光禄。
光禄古镇原境幽静,北侧古塔耸峙,巨木参天,溪水长流;南侧白塔倒影,平畴无际,故光禄街又有白塔街之别称,为姚安第二大集镇,市场繁荣,系姚安下坝交易之所。白塔街旧民居整体布局极为奇特,结构十分完整,因呈“坤”字形结构而称“坤”字形回形街。光禄古镇至今仍保持着当年高氏家族及其他五个在光禄影响较大的家庭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群,其中以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和高雪君祠最为著名。
光禄古镇文物古迹众多,保存完好的有姚安路军民总管府、龙华寺、文昌宫、飞来石、高雪君祠和高雪君睡像等。龙华寺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唐朝天祐年间,虽几经火毁复建,但栋宇宏敞,落落大方。历代骚人墨客,时喜登临,吟诗作画,尽兴泼墨。明崇祯十一年(年),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云南,途经姚州,曾栖息于此。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邻近民众,云集寺中,顶礼膜拜,盛况空前。
光禄古镇人杰地灵,名人辈出。高氏宗祠内“九爽七公八宰相,三王五帝一封侯”的对联,道尽了高氏家族的显赫。高氏家族中,较有影响的是高升泰、高泰祥、高泰、高雪君。与栋川甘氏三代“一门出五举”相对应,光禄有“三步两道台”的马赵两家。马赵两家为隔壁邻居,清末马驷良官至浙江道员,赵子骧官至河南汝南道员。光禄古镇素有“迤西文献名邦”“花灯之乡”的美称。高雪君著术颇丰,学术研究卓有建树;赵鹤清精于书画,身集众长蜚声艺坛。光禄民间花灯有口皆碑,“小邑拉花”远近闻名。
(原标题:梦里花落知多少 德江大姚石羊光禄散记)
云南政协报投稿邮箱基层政协稿件请投邮箱:ynzxbgdzx.白癜风治疗费用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个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