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创建大姚昙华携手共建幸福家园

昙华——携手共建幸福家园

近年来,大姚县争取资金万元,建设松子园、拉乍们、大湾子、小村4个项目,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昙华被命名为第一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昙华松子园、子米地拉乍们、小兴厂大湾子被命名为第一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昙华集镇被评为云南少数民族特色小镇,拉乍们小组被评为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抓党建引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坚持以党建领航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把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发展作为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放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统筹、谋划和推进。成立了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昙华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二是抓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规范化建设综治中心为抓手,推进党建网格、治理网格、脱贫攻坚网格“三网合一”,依托现有治理网格,根据党员分布,合理调整优化现有网格设置,科学划分乡村组三级网格61个,配备网格管理员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昙华乡先后荣获州级信访工作“三无”乡镇、“信用乡”“无邪教乡镇”等殊荣。三是驰而不息抓好省级文明乡镇成果巩固。落实村规民约、红黄榜、积分超市等制度,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进一步提升。四是抓实学校教育根本。我乡彝族群众较多,在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和一年级的教学上实行“双语教学”(彝汉),有效巩固了入学率,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各年级教学在山区乡镇中均排名前列。

抓脱贫攻坚

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以整组推进机制为抓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入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要求,全乡投入扶贫资金1.72亿元,累计减贫户人,贫困发生率从45.4%降至0,7个贫困行政村出列,贫困乡退出,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乡村组道路更加通畅,新开挖进组道路13条40.73公里,硬化通村、通组公路达.91公里,硬化村内户外道路61.36公里。水利保障更加有力,建设人畜饮水管网.58公里,沟渠98.46公里,水窖口,库容1万立方米小坝塘1座,库容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1座,投资万元建设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和小水网项目2个,农村饮水安全全面达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开展爱国卫生“7+3”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村内户外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抓好村民小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门前“三包”和家庭环境卫生奖勤曝懒“红黄榜”制度落实,巩固国家级卫生乡镇、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乡创建成果,全力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整合扶贫项目和民族团结示范创建项目,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纳入“十三五”规划,建设松子园、拉乍们、大湾子、小村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

抓产业发展

着力提升群众增收致富水平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虫害较少,植物生长周期长,营养丰富,该乡于年引进了以白菜、豌豆等为主的蔬菜种植,时至今日,全乡生态蔬菜种植已达多亩,合作社蔬菜供不应求,已形成了品牌效应,乡内出现了一批“白菜村”“百合村”“山药村”“蚕豆村”“土豆村”;在发展常规种养殖的基础上,引进公司组建合作社和农户养殖生态豪猪、黑山猪,基地和农户已养殖豪猪1千余头,黑山猪已成功打入楚雄市场,着力发展滇重楼、黄精等中药材种植,7个村共种植滇重楼亩,出现了以“小村”为代表的一批“药材村”,滇重楼种植带头人彝剧创始人杨森的后人哞顺华种植发展滇重楼10余亩,市场价值余万元;开展昙华蔬菜进市场行动,合作社蔬菜成功进驻“超市”,开展进小区配送模式,在县城小区开展蔬菜网上订购直销配送模式,通过合作社运作,提高了群众蔬菜销售的效益。

抓文化建设

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之花

找载体、建队伍。以彝剧为载体,建立了三只民间演艺队伍,节日期间在村村寨寨演出本地彝剧节目;在昙华完小和中学成立传承班,每周由本地传承人传授民间技艺等;以三支演艺队伍为基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反腐倡廉、普法、扫黑除恶等内容编写融入到剧本中,以彝剧形式在各村开展演出,寓教于乐。

(大姚县委统战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mj/9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