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www.zggylt.com/大姚网旗下同城平台点击进入
大姚县政协多件提案获有效办理落实9个村(居)委会通客运车辆
在大姚县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邢东波、普一淑等县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开通全县9个村客运车辆和关于在公路沿线建设防护(撞)墩等件关于群众出行安全的提案。
委员们认为,大姚县辖8镇、4乡、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9万人。虽然个乡镇开通了县城至乡集镇客运车辆,但乡村公路路窄弯多,无防护(撞)墩,安全隐患大;乡集镇到9个行政村中开通客运车辆的村少之又少(90%的群众到县城或乡集镇办事,需要先到乡集镇才能坐上客运车),不具备营运资质的私家车成为了群众从村到集镇出行的必选交通工具。这些私家车虽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但同时又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减少安全隐患,委员们建议:一是推进县乡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二是推进行政村通客运车辆工作,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安全、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
这些提案得到大姚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把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减少安全隐患工作纳入惠民实事来推进落实。目前,09年第一批总投资8万元里程36公里的县乡道安防项目工程已经完工并经第三方检测验收完毕投入使用;全县个乡镇实现00%通班车;采取区域性经营、预约响应等方式,实现9个村(居)委会通客运车辆,方便了群众出行,减少了安全隐患。(通讯员赵菊萍)
大姚县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大姚县强化责任担当,强化协调服务,强化政策落实,最大限度激发企业活力,加快复工复产。截至3月底,全县3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30户,复工率9%;员工复工人,返岗率达99.%。图为大姚机械配件厂员工正在抓紧生产。大姚县抗疫情稳就业惠民生
大姚县把稳定就业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一场“大考”来抓,举全县之力,全力以赴毫不动摇地抓紧、抓实农民工返岗就业各项工作。截至3月底,09年底转移就业的.8万农村劳动力已转移8.87万人,返岗率75%。该县建立“县级统筹、人社牵头、部门配合、乡镇落实”的工作联动机制,紧急下拨5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稳定就业,帮助农民工返岗复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疫情防控期间的稳就业工作,亲自到场欢送外出返岗务工人员。经过精心组织,月6日,率先在全州组织第一批37名务工人员远赴福建和浙江两地返岗复工,拉开了农民工返岗复工的序幕。依托乡镇、村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疫情防控排查队伍,全面摸排返乡人员信息,做到底子清、去向明,人员信息可追溯,迅速吹响返岗复工“冲锋号”,派出4批次48个稳就业服务小分队,分赴全县个乡镇9个村委会,指导、帮助各乡镇、村组做好稳就业政策宣传、农民工返岗复工等工作,截至3月底,累计摸排全县有外出务工意愿人员4.99万人,其中省内3.9万人,省外.8万人,有培训需求人员人。制作音频、视频,用彝歌彝语、快板、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宣传,把疫情防控知识、转移就业补贴政策及用工信息宣传到家家户户,加大线上招聘力度,发布网络招聘岗位信息0条,用工岗位个,确保有外出意愿的农村劳动力每人至少获得3条以上用工信息。主动加强与劳务协作紧密的广东省、福建省等地对接联系,收集整理复产复工企业的用工信息,储备用工岗位3.万余个,确保“组织一批、输送一批、上岗一批”,实现了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截至3月底,通过包车“点对点、一站式”专车输送农民工0批次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人,兑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业创业服务补贴5.03万元,以点带面带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返岗,输出后稳定就业率达90%以上。(通讯员张远康)云南大姚县:依托资源优势打好“绿色食品”牌
芳菲四月,生机勃勃。在楚雄州大姚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内,小把粉丝、野坝子蜂蜜、核桃果及饮料系列产品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每天,各电商平台源源不断将这些优质绿色食品,发往全国各地。
发展绿色食品制造业,原料是基础和“源头”。凭借多年来持之不懈的努力,大姚县核桃、花椒、蚕桑、中药材、百合、魔芋种植面积在09年已分别达到64.3、4、8.6、7.36、.0和.4万亩,先后斩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称号,获评省“一县一业”核桃产业特色县,三台乡还被认定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乡镇……这些生长在大山里的特色农业,正迅速成为大姚发展绿色食品制造业的“源头活水”。
依托这些特色资源优势,大姚县近年来紧扣“中国核桃之乡”建设不断延伸核桃产业链,做大“小把粉丝”品牌,打响“野坝子蜂蜜”品牌,推进野生菌精深加工,不断加快建设以核桃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集聚区和中国西部优质核桃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为此,全县加大发展绿色食品制造业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制定出台“稳增长”措施,自07年以来兑现县级稳增长奖励资金万元,争取省州稳增长奖励资金余万元,帮助企业解决贷款调头资金4笔.亿元,节约融资成本40万元。
在政府部门有力引导扶持下,全县企业积极抓研发、创品牌,近年来累计投入研发经费.5万元,获省级科研项目项,争取补助08.8万元,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8项、高新技术企业3项,申报“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户,申请专利60件,使全县农特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全县还不断强化园区招商,成立工业园区招商服务团,加强绿色食品制造产业包装宣传和策划推介力度,多渠道推进产业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吸引森隆科技、内引燃料、祥华制造等7户有科技含量高、有竞争实力的企业落户工业园区。
依托“大姚核桃”品牌优势,大姚县目前正加快核桃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精深加工,已逐步形成以核桃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集聚区和核桃饮食文化区。统计显示,至09年末全县3户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4.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8.5亿元、利润.6亿元,其中大姚锦亿土特产有限公司、大姚锦之蕾商贸有限公司实现出口创汇40万美元。(云南网记者饶勇通讯员张从华)
大姚县多举措抗旱减灾保民生“我们村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总体上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上今年还未进入雨季,已有个小组30户农户出现水资源枯竭饮用水难以保障的问题。”近日,面对旱情,大姚县龙街镇大龙箐村委会书记谢家明心急如焚。经过县、镇、村各级认真研究,大龙箐村委会立即采取措施,新建50立方米蓄水池个、抽水站一座,从村下的箐中提水到村中,并架设钢管到户,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旱情当前,大姚县认真算清“水账”,进行合理分配水资源。认真对辖区内的水资源条件和供用水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制定完善了00年供用水计划、抗旱应急处置方案和细化供水措施:坚持抓重点,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大姚县始终将抗旱保饮水工作与脱贫攻坚农村饮水补短板工作结合起来,千方百计解决受灾群众饮水困难。一方面,开展了饮水安全保障排查,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对排查出水源无法保障的山区、贫困地区,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优先保障日常生活用水,组织群众自救,确保抗旱保饮水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另一方面,严格用水管理。根据旱情变化,适时调整县城及周边群众供水计划,对县城周边村组采取分片定时供水、城区采取分时段供水,启动供水阶梯式水价等措施应对旱情。在确保基本生活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大姚县最大限度保障春耕生产用水。完善了今年大春生产种植计划,选择耐旱品种的作物进行种植,对无水灌溉的地区,早计划、早安排实行水改旱,种植耐旱作物,据分析统计,00年全县中、小(一)型、小二型水库灌区大春水改旱面积约为亩。统筹做好大春生产供用水调度工作,全县水库调度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审批、统一调度。同时,制定了农作物抗旱技术方案,加大培训力度,发挥科技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抗旱保春耕、保产量的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4月9日,大姚县小春作物受旱面积0.万亩,因旱造成人饮困难.7万人(其中县城万人),大牲畜饮水困难0.万头。全县投入抗旱救灾98人次;启用4台泵站;组织机动运水车辆4辆;投入抗旱资金05.38万元;抗旱浇灌面积0.万亩;临时解决了.8万人和0.万头大牲畜的人畜饮水困难,确保了人畜饮水安全。大姚县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近日,笔者在大姚云南金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无菌处理、真空烘烤、球形浓缩中药材设备满负荷运转,咽舒胶囊、复方仙鹤草胶囊等知名产品从一条条自动生产线上流出,包装后发往各地。这户获省政府命名的创新型企业,是大姚县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例证。大姚县中药材资源丰富,为打造“云药之乡”和全州“药源基地”,该县制定相关规划,大力实施原料基地工程,不断发展壮大彝族药业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查清了全县95种药用植物、89种重点药材、50个民族民间验方资源分布、产量、效用等情况,实施科技创新、彝族药业品牌打造工程,培强做大金碧制药、恒元饮片等企业,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稳步提升中药材产业水平,该县加大以重楼、红花、续断、药用玫瑰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规模,种植范围涉及全县个乡镇05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成立4个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09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35万亩,其中00亩以上连片示范样板48个,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中药材收入元;全县香料作物种植产值.4亿元,药用动物养殖7种,产值.4万元;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企业6户、纳入统计的加工企业3户,实现产值5.7亿元,增长.5%。李忠凯为90岁老人送生活物资和药品“这几年你一直这么照顾我,饭你也不吃一顿,什么都不能给你。”90岁李兰珍老人泪眼婆娑的拉着李忠凯的手,李忠凯一面婉言谢绝,一面将送给她的糕点、糖果、水果和药品一一放置妥当,再次叮嘱按时服药,保重身体。90岁的李兰珍老人满头银丝,佝偻着背,身体和精神状况都比年前差了许多,辛苦一辈子,鲐背之年,本该安享晚年,但面对智力偏低的64岁儿子,还要靠她计划安排家里的生产生活,羸弱不堪的腰还要顶起家里的大梁。生活无情,党委政府却没有忘记她,政策帮扶、产业扶持、州县乡村干部关心关怀、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改变,07年脱了贫,享受政策重建了50平方米的混结构住房,88岁那年,她住上了这辈子最好的房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年来,李忠凯始终牵挂着湾碧乡的困难群众,特别像李兰珍老人这样的特殊群体,更是给以了极大的关怀和帮助。每过一段时间,都要打电话问问情况,都要在走村入户开展工作时去看望,给李兰珍老人送钱、送油送米、送糕点鸡蛋水果,听到老人身体不好,询问详细病情后,抽空给她送药,并一一教她怎么服用。这是她心里的一束光,多年来始终照亮着、温暖着、照顾着她。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为了更好的帮扶像李兰珍一样的困难群体,李忠凯强调,一是持续排查建立工作台账。以各班子成员为组长,负责各挂包村委会,对各辖区留守老人、留守学生、五保户等重点群体进行动态摸排,分类建档,掌握困难群众家庭情况、帮扶需求动态情况,分类管理,形成台账。二是持续推进结对帮扶。各村委会要加强与帮扶责任人的沟通,多利用手机、QQ、 大姚县“十三五”第二批58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接网配套项目资金万元,新建0kV线路8.86千米,低压线路0.千米,新安装配电变压器4台,容量kVA,新安装上网计量及负控终端装置58套。已于09年月底全部竣工投产,在不到个月时间内提前完成了光伏电站配套接网项目建设及并网发电任务。3月日按相关要求复工后,我县光伏扶贫项目顺利推进。 发展光伏扶贫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增强了百姓脱贫致富的内在发展动力,破解了贫困村集体经济难提升的问题。目前,58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共计发电kWh,,上网电价0.元/kWh,补贴电价0.37元/kWh,共计支付电站发电收益资金.7元,我县将不断总结经验,发展好光伏扶贫项目,扩大受益范围,强力助力脱贫攻坚。(县扶贫办:田艳兰万花)
▍信息来源:大姚网综合大姚县人民政府网站、云南楚雄网、云南网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大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