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十八月历,是彝族千百年来的远古历法,靠彝族毕摩一代代口传身教而保存流传下来,且传承非常困难,属濒危语言文字,该项目坐落在我县境内昙华山丫姑埂,由中国科学院教授、云南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长对尧汉从彝族毕摩李家财唱“梅葛”史诗中发现。
昙华乡位于县城中部,距县城44公里,东连六苴镇,南抵新街乡,西靠石羊镇,北接桂花乡。全乡国土面积为.5平方公里,总人口人,彝族人占82.7%。
大姚彝族十八月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云南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刘尧汉说过——神秘绚烂的环太平洋文化很可能源于中国先民撒下的文明种子。“大姚彝族十八月历”和欧洲玛雅人的十八月历基本框架是一致的,具有重要的科学史价值。
它打破了玛雅人十八月历的唯一性,大姚彝族十八月历法一个月分二十天,一年十八个月。再加上五天“祭祀日”,一共三百六十五天。彝族十八月历诞生至少在一万年以前。比五千年前美洲十八月历早得多。
大姚县昙华是“彝族十八月历”的发源地。历法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在古代则是人类进步的主要标志,世界五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墨西哥、印度和中国,都是以其历法著称于世。
而研究证明比彝族十八月历乃产生远古伏羲母原氏族部落时代。为中国研究中国历法和世界历法提供了可参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主办/大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运营/大姚网
文/大姚县文化馆
图/白平
编辑/鹤子繁华落幕
审核/白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