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人的一天第27期35岁盲人推拿师

大姚网旗下同城平台点击进入

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忘了掀开。

大姚人的一天第27期

图/张鸷文/鹤子

审稿/黑子

出品/大姚网

在中国,每个人里就有1个盲人,他们是视觉障碍者。用啸龙的话说,他是那个“幸运”抽到了恶魔之签的人。他出生在诗仙李白的故乡——绵阳,那是一座安逸宁静的城市。只是还未舒展少年意气,挥洒青春和勇气,世界便对他徐徐关上了这道热闹喧嚣的门。

小时候因为视力不好,父母经常带着医院。从青光眼到视力逐渐减退,然后完全无光感,那时候他仅仅10岁。也许他并不懂这意味着什么,他没有消极,因为他有一个坚强的母亲和一个乐观的父亲。

90年代的特殊教育不像今天这么成熟,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只能到公里外的成都完成义务教育。父母工作地在江油,因为不是成都本地户籍,读盲校并不像人们想象的补贴应有尽有,借读费各种费用都要自理,最重要的是放心不下他远离家人。但10岁的啸龙还是踏上了求学之路,在学校里因为想家哭过,拨通磁卡电话的时候又表现得格外坚强。他的家风内敛而温情,父母像健全孩子一样养育他,给他最大的自由和选择。父母一直教导他要自食其力,耐心帮助他掌握生活所需的各种技能,让他能更好的照顾自己,从容的面对未来。她们不会说如何爱你,为你做了什么,就像大树承受着风雨也接纳着阳光一样自然。

他是独子,更是逐渐长大的男人,那个让父母牵肠挂肚的孩子,正在慢慢独立自主的生活。在学校,他必须自己拎着水壶打开水,课余时间还学会了下象棋,和同学进行节假日旅行。视觉障碍,并没有让他的世界变窄,反而“看”到了心门之外更远的地方。

毕业后从事推拿,就是顺理成章的事。11年的时间里,他接受了中医基础、解剖、西医诊断、小儿和成人推拿、妇科、人体经络、针灸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操,毕业后又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历练。用工匠精神做推拿,是他的理念。

北京人礼数周到,说话像唱歌一样。

成都人觉得,离开我的城市,其他都不是大城市。

上海人清高,但乐于尝试。

深圳的天气最好,腊月里的太阳暖烘烘的。

全国有名的欢乐谷我都去过,因为没有视觉刺激,我坐过山车的时候完全没有恐惧和尖叫........

啸龙说起去过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它的性格。提升技能,跨越理论,大城市的待遇、管理都更加成熟,配套也更加友好。他想努力一点,学成归来,在老家开一家店,让父母安心颐养天年。漂泊7年后,他在成都开了一家自己的店。但为了更好陪伴家人,1年后他又回到了老家开店5年。

刚工作的时候,的确特别难适应。一些年龄大的同行,闲下来只能听听收音机,按着电子表,分分秒秒都是度日如年。而年轻人,真正的困难是跨越心理的障碍。同学里有些人是天生失去了视力,有些则是后天才因故致盲。不甘心从事这个行业,害怕偏见和异样评价。有人觉得你怎么生活啊,怎么出门,吃饭怎么办,怎么不用导盲犬.......

每个人都有猎奇心,但真正走进我们内心的人很少,我不是很激烈的人,遇到偏见很快就会豁达。而且,更多人没有恶意,只是不理解。

我说,真的和你们一样啊。

啸龙说,他们没有被科技拒之门外。对互联网的爱好、对沟通探索的渴望,他们依然能便利的参与到“主流社会”中。人们总是好奇,去想象和揣摩视障者的生活。其实,除了看不到,其他和大家没有任何区别。借助读屏软件,使用智能手机,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解读为语音。啸龙可以跟普通用户一样看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hj/6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