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小寒,正好与冬季“数九”中的三九相交。因此,进入小寒,也意味着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古时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雀始巢;三候雉始雊。一候雁北乡,即小寒之季,天寒地冻,阳气萌动,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顺阳气而活动;二候雀始巢,即小寒后五日,喜鹊噪枝,开始筑巢,努力盖新房。三候稚始雊,即再过五日,雉始雊。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早醒的鸟儿开始求偶,表示早春已临近。
小寒时节,是冬季进补的高峰期,所以要做好所谓的“冬藏”。按照传统中医理论,冬天宜温补养肾,小寒作为“进补”的最佳时期,吃羊肉特别是正宗的彝家羊汤锅,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姚的千里彝山,自古以来就很适合野外牧羊。羊是山羊,大多数为黑色,俗称黑山羊。而在大自然中放牧的山羊,吃的是百草,沐浴的是阳光雨露,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其肉质也就更为爽口。如果说蜂蜜是百花的结晶,那么羊肉就是百草的精华。所以说,大姚彝家羊汤锅是冬春时节滋补健体、驱寒补暖的首选美味。冬春季节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地道的彝家小灶酒配上地道的彝家全羊汤锅,大家聚在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暖流瞬间就热遍全身,像一团火点燃冰冷的四肢,让人寒意全无。寒冷的冬季,炖羊汤锅,吃肉喝汤,吃得浑身发热舒爽,真的是不亦快哉!
大姚彝家人煮羊汤锅的方法,与别处颇有些不同,制作羊汤锅需选用山上放养的肥壮黑山羊,并且皮、肉、蹄、内脏汇杂一锅烀。羊皮的香,羊肉的鲜,羊肚的脆,羊血的嫩,羊蹄的韧,都牵动着你的每一寸味蕾,让你意犹未尽,久难忘怀。大姚彝家羊汤锅的质量优劣,还在于选料、火候和佐料蘸水。一般是糊辣椒蘸水,得用大碗做,主料是刚刚从辣乎乎的灶坑柴木火灰里烧炮出来的香脆红辣椒,揉细揉碎,放进蘸水碗里,然后再捣碎舂细彝山花椒和红蒜泥,配之鲜绿绿、肥嫩嫩的薄荷。开始吃羊汤锅前,现注上刚刚烧开滚沸的山泉水。以这样一大碗糊辣椒蘸水作为佐料,来蘸汤锅熬炖的山羊肉吃,真是香,真是爽得很!
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性温味甘,补气滋阴,暖中补虚等功效。冬季吃羊肉对冷热不均、四肢无力、产后虚弱均有奇效。故传统中医有“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之论,对提高人体素质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由此观之,大姚彝家人冬春季吃羊汤锅,不仅仅是单纯的美食,还是一种养生之道,更是一种饮食文化。
▌主办:大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来源:大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文:赵海霞
图:姜云辉
▌编辑:姜云辉
▌审核:文旅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