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云南政协报社」可快速
时间:1月14日上午
地点:云南政协报社会议室
主持人:皇甫丹霖
嘉宾名单
祁德川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委员会研究员
张 异云南省移民开发局副局长
陆积峰省人大代表、大姚县委书记
冯理银云南省移民开发局后期扶持处处长
张积昆楚雄彝族自治州移民开发局副局长
杨永祥大姚县赵家店镇紫丘村移民代表
作为水电资源大省,随着云南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和推进,随之而来的是上百万移民的产生。在全省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的发展目标确立后,移民作为贫困群体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一个移民掉队”的目标,成了摆在我省发展大计面前的严峻挑战。
讲述“七棵树” 见证新变化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移民部门从年开始,对我省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进行扶持。经过十年的努力和发展,我省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成绩斐然,效果明显,在助推全省脱贫攻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同步小康的实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主持人:在节目开始之前,我们来讲一个故事,关于一个村庄曾经守着江水无水喝的故事。这个村庄就叫七棵树村,我听说过的是,这个村之所以叫七棵树,是因为村里除了七棵树以外,什么资源都没有;另外就是在移民搬迁之前,有人出钱给这个地方接通了电,但由于没有钱,这条耗资数万元的电路只点亮了村委会的一盏灯。
杨永祥
我就是从那个村子里搬出来的,所以对那里的贫困状况印象十分深刻。
七棵树村大部分都是土路,孩子上学要走25公里,虽然平时住校,但每周去一次、回来一次,一个单边就要走上四五个小时。村中的房子大部分都是茅草房,村民一年的收入只有元左右。这元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靠卖点房前屋后的水果,还有家里养的猪,70%以上的村民过的都是非常贫困的生活。
杨永祥
陆积峰
确实是这样,当年七棵树村的贫困还引起了上到央视、下到大姚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 后来由于修建观音岩水电站,政府出钱把全村搬到了现在的紫丘村,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首先是全村的人均纯收入从过去的元上升到了现在的元左右,另外就是紫丘村距离赵家店镇镇政府所在地也就几百米的距离,入学、就医和打工都十分便利,村民们对此感到很高兴,也很满意。
张积昆
这里我要把整个过程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年12月,由于观音岩水电站建设需要,大姚县铁锁乡七棵树村从金沙江畔移民到赵家店镇的紫丘村。紫丘村移民安置点按照移民“就路、就医、就学、就富、就市”的原则,在省移民开发局的积极协调和指导下,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和移民部门倾力支持,整合观音岩水电移民项目和扶贫移民搬迁项目集中建设,总投资多万元,确保了移民“搬得来、在得住、能发展”。
张积昆
陆积峰
这位傈僳族小伙子(指杨永祥),现在是紫丘村的移民致富带头人,他一年靠卖蔬菜的收入达到了15万元,还带动了许多村民致富。
总的说来,七棵树村村民于年春节前搬迁到紫丘新村后,住房由过去破旧的土瓦房、茅草房、石头房,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小洋楼”。受益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政策,七棵树村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了云南小康脱贫路上又一个直过民族;而在各项移民后扶政策的帮扶下,从七棵树村到紫丘新村,多村民用一副对联对此作了概括——断穷根,新房新村新产业;奔小康,新人新事新面貌。
创新帮扶模式 致富才是根本
云南省是全国水电开发最早、最具开发价值、建设最集中、移民搬迁强度最大、后期扶持任务最繁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云南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总量迅速扩大,移民人数达到.8万人(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96.3万人,小型水库移民12.5万人),涉及全省16个州市、个县区、个乡镇。其中,到年底,我省已核定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68.94万人。
主持人: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大姚县七棵树村搬迁前后的对比和变化,我想,这不过是我省移民安置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而已。那么,站在全省来看我省移民后扶产业的发展,又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张异
张异
在水库移民带来的诸多困难之中,过去的老水库移民均属于指令性搬迁,补偿补助基本没有,生存环境恶劣,帮扶成本高且难度大,更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
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移民开发局认真实施国家后期扶持政策,共下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71亿元,其中,拨付后期扶持直补资金35.46亿元,下达项目资金80.25亿元。全省.3万人次因此受益,其中移民受益.89万人次,广大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加到元,增幅达到%。
按照国家政策,从年开始,我们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的目标,严格按照国家后期扶持政策规定,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开展了精准扶持,主要从5个方面下了功夫:
1、实施避险解困试点。水库移民既是搬迁对象,又是扶贫对象,移民群体与扶贫群体相互重叠交融,密不可分。省移民局针对我省老水库特困移民群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从年开始先后开展了3批次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投入资金17亿元(其中争取国家资金7.17亿元),为3.65万名帮扶对象实施精准扶持,确保帮扶对象彻底摆脱恶劣的生存和居住环境。目前,第一批试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名帮扶对象已经陆续搬入新居,部分长期困扰地方政府的遗留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
2、开展移民新村建设。从“十二五”开始,我省启动实施“美丽家园·小康库区”创建行动,实施了个移民新村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亿元,受益移民5万人,受益群众达到24万人,村庄环境和群众的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创新移民社会管理,加强移民自治,全省共建成个移民文化活动场所,3个移民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个被评为省级和州(市)级文明村。
3、扶持移民产业发展。省移民局按照“立足一产、融入二产、连接三产”的要求,围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移民为动力、以致富为目的”的思路,共下达移民产业生产开发项目计划余项,建成了陆良、水富、隆阳3个产业示范带,培育了百色库区罗非鱼养殖、陆良秋马铃薯种植等产值上亿元的产业。各地成立股份制类型的移民合作社个,产业项目受益移民达38.89万人次,实现了移民收入增长方式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4、强化移民教育培训。自年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职业教育工作,通过免除学费、补助生活费和住宿费、发放特困补贴、安排奖学金,打通移民学生转移就业渠道。到目前为止,我省与省内10所大中专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累计投入移民职业教育经费.1万元,先后招收移民学生人,输送毕业移民学生人。就业学生中,一般收入达到了-0元,部分到省外就业的达到了-0元。同时,市、县两级累计投入.58万元,组织移民29.1万人次参加劳动力技能和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实现移民劳动力转移8.1万人次。
5、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广大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和就医难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张积昆
从“十二五”期间的移民后扶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楚雄州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移民部门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全省位居前列,我们为此感到欣慰。在这方面,楚雄州的最大亮点是做到了三个结合,第一是城镇化与搬迁有机结合起来,第二是移民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第三是后期产业发展与搬迁安置结合起来。总体来说,全州的移民工作做得比较好,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
陆积峰
大姚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正如刚才大家提到的七棵树村一样,不少地方在搬迁之前,都是处在资源贫瘠的地方,脱贫攻坚和小康目标面临着极其艰巨的挑战。但通过这几年的水电移民和各项移民政策的帮扶,帮助我们大姚县解决了多人的移民搬迁。通过搬迁帮扶,有效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发展。
其次,通过移民帮扶解决了贫穷的几个大问题。尤其是不少移民项目的实施和水利水电工程的推进,带动了当地的大发展。如观音岩水电站的建成投产,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也有效解决了这些地区的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有力破短板 强力通瓶颈
与我国水电开发强劲的综合技术实力相比,水库移民却迎来越来越多难题,成为制约水利水电开发的瓶颈,更成为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主持人:听了刚才大家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对我省的移民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想问各位的是,面对这一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时,我们将如何做,又将如何强力破除短板、突破瓶颈呢?
冯理银
冯理银
由于云南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在推进这项工作的时候,困难也是比较大的。一是数量比较大,去年跟扶贫部门进行了对接10多人,年实现脱贫任务比较重,贫困程度深,贫困面比较大。老水库还有28万左右的数量,生产资源比较少,土地很少,人均0,25亩,产值很低,这部分人要实现脱贫压力比较大。二是移民搬迁中,由于耕地资源有限,有土安置很少。加之移民传统都处在一种非常偏僻偏远的地方,自身素质不具备,如何让他们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也面临诸多困惑。三是虽然国家、省的层面都很重视,随着大的电站投产,库区基金也在增长,但数量还是比较少,要做好几十万人的脱贫还比较难,尚有较大的差距。总之,要做好移民工作,我们衷心地希望得到社会各界更大的 为了提高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增强扶持实效,我们在扶持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一些成功的做法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推广。
一是创新移民搬迁安置与后续产业发展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积极推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与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实施“三江”流域水电移民特色农业产业扶持工作。目前乌东德水电站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报告和3个省级示范试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编制完成,今年可启动实施。
二是创新项目扶持方式,结合云南省耕地资源稀缺的实际,探索实施移民资金股权量化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改变过去的无偿投入模式,把投资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为移民收益,放大移民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创新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出台《云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培训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省级负责移民职业教育管理,州(市)负责劳动力技能培训,县级负责农业实用技能培训的分级管理教育培训体制,通过省、市、县各司其职,为移民搭建智力扶贫平台,实现移民家庭的精准脱贫致富。
而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在移民搬迁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搬迁过程中,实行产业布局,为他下一步的发展提前谋划,对其特点、文化素质和资源特点进行谋划,这也是“十三五”重点推进的工作,达到同步小康。
陆积峰
结合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全省的小康目标,大姚县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一些差距,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探索一些后期扶持的方式,目前也在进行摸索和试点。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移民部门的大力支持,一定将此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祁德川
祁德川
我也经常到基层调研,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总的感觉是,云南在移民工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不仅树立了大姚七棵树村的典型,而且树立了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乡非常典型的移民扶贫点,还有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勐约乡移民安置新村,这些都树起了榜样,赢得了民心党心。
在调研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云南的这个少数民族包括广大少数民族移民,他们为什么这么贫困,主要就是居住的地方不好,资源缺乏。根据我的研究,老百姓如此艰苦,是有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因此,在这方面,党委和政府,还有像移民局这样的职能部门,要通过采取超常规的手段来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在这方面,我曾经给总书记写过信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得到了重视,问题也解决了,我想,在对待移民尤其是几个直过民族的脱贫致富和同步小康上面,一是要精准,二是要精心,三是要精细,四是要精到。做到了这几点,我想我们的移民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就一定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合力助推云南的决战决胜目标的实现。
我也经常到基层调研,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总的感觉是,云南在移民工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不仅树立了大姚七棵树村的典型,而且树立了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乡非常典型的移民扶贫点,还有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勐约乡移民安置新村,这些都树起了榜样,赢得了民心党心。
在调研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云南的这个少数民族包括广大少数民族移民,他们为什么这么贫困,主要就是居住的地方不好,资源缺乏。根据我的研究,老百姓如此艰苦,是有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因此,在这方面,党委和政府,还有像移民局这样的职能部门,要通过采取超常规的手段来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在这方面,我曾经给总书记写过信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得到了重视,问题也解决了,我想,在对待移民尤其是几个直过民族的脱贫致富和同步小康上面,一是要精准,二是要精心,三是要精细,四是要精到。做到了这几点,我想我们的移民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就一定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合力助推云南的决战决胜目标的实现。
本报记者 贾磊 郭春柏
(原标题:小康路上,不让一个移民掉队)
云南政协报投稿邮箱时政要闻稿件请投邮箱:ynzxbnews.中科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白癜风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