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10大历史文化名人南华位于滇中高原西部和云南“山”字形构造的脊柱部分。两千多年五尺道至今见证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这是“九府通衢”美誉的最好诠释。从濮夷故国、宗州、邱州、俗富郡、欠舍千户所、镇南州、镇南县演变到南华县,也是历史从沧桑到蝴蝶般蜕变华丽转身的一个过程。在南华历史文化长河里,在有所建树的历史人物中,文的有杨升庵、张克俭与张如凤(父子两举人)、陈元、陈封舜、张祖荫、刘尧汉;武的有郑和、杞彩顺、张舫;画家有郭燮熙、徐久野。寻史迹梳文脉,经征询文史暨文化学者意见,特辑录南华十大历史文化名人。1从南华走向京城的航海家——郑和郑和(年∽年),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是“最有功于今世之文明者”,是“善航海辟新地之冒险家”,是“中国对外开拓进取的象征”。郑和原名马和,又名马三保,回族,明洪武四年(年)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4岁时被父亲马哈只米里金(滇阳侯)送到镇南(今南华县)郑姓回族家避难,马和到镇南后,“遂袭其姓”,改姓为郑和。年,郑和11岁时被沐英在镇南俘获掳往南京,郑和4至11岁生活在镇南,故镇南是郑和成长故里。年,曾出任山西省省长、北洋政府代总理李根源在南华立“郑和故里碑”两块,摩崖石刻一块。同时,他下令将县城西郊明代灵官殿改建成郑和庙。幸存的一块石碑几经周折,现立于南华县鹦鹉山公园龙川轩内,“郑和故里摩崖”位于县城西石门山石壁上。南华是著名航海家郑和人生的出发地,他从高原湖走向世界海,七下西洋,为国远航,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2南华文献之祖——陈元陈元,生卒年不祥,男,字遴三,号古愚,浙江余姚人。少年好学,康熙二十七年浙江余姚进士,曾任湖南平江知县、思州知州、江西吉安府同知、刑部员外郎、河南主考、贵州思州知府。陈元康熙三十八年到任镇南(今南华县)知州。康熙四十三年(年),陈元到任6年后,完成南华历史上的第一部志书,即今天所见康熙《镇南州志》,是南华文献之祖。陈元任镇南知州11年间,建鸡和书院,捐资办学,善于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注重维护地方安宁。他重视教育,教授学生,学习、工作两不误,是一个勤政务实的好官。平时喜欢寻访名胜古迹,若有感悟,立马挥毫,留下许多文章。作为余姚人,受其先贤王阳明影响很深。被官方定为“循吏”,是一位遵纪守法而有政绩的官员。陈元传世的诗文,见于志书的有诗11首,文7篇。陈元是南华历史上一个有政绩、有声名并对南华有着特殊贡献的官员,同时也是一个值得人们推崇和研究的学者。3南华农民起义将领——杞彩顺杞彩顺(年∽年),南华县马街镇秀水塘村委会人,彝族,农民。杞彩顺先祖曾是南诏贵族,后沦落为民,传到第十二代时迁至南华秀水塘定居。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清咸丰三年(),官府“诬其结众图叛”,将杞彩顺逮捕,在解押至镇南州城途中,其弟杞彩云率一群贫苦农民将他劫释。不甘于清王朝的暴虐统治,领导彝族农民队伍揭竿而起,揭开了哀牢山各族人民反清斗争的序幕,后率部加入李文学义军,李文学以“彝家兵马大元帅”的名义,授杞彩顺为“南都督”,转战哀牢山区。清咸丰九年(),杞彩顺在战斗中不幸中弹身亡,终年仅28岁。杞彩顺是清末响应太平天国运动的杰出彝族起义将领。杞彩顺起义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影响下的云南清末杜文秀、李文学起义的先驱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农民运动史尤其是彝族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4打响重九起义第一枪——钱泰丰钱泰丰(?∽),男,南华县龙川镇柿子树钱家人,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先锋。钱泰丰原在清军云南省西防军当营官,巡防腾越(腾冲)、永昌(保山),因受资产阶级新思潮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年,武昌起义成功,全国蜂起响应。革命党领导人自英国来电,令从速起事。诸同志迟疑不决,钱泰丰奋臂首出,指挥腾越起义,先后占领腾越、永昌,起义时间早于昆明“重九起义”3天。次年,钱泰丰在与同僚传看手枪时因走火误中而亡。为彰显钱泰丰之功,陆军上将、云南都督、护国第一军总司令蔡锷为他请奖;云南军政府军政部总长、陆军第二师师长、陆军中将李根源题奖“革命先锋”四字;大理提督张文光将“革命先锋”四字刻于石门仙迹之左。5南华第一个共产党员——张舫张舫(~),男,字方舟,又名张介、张介人,南华县龙川镇西街人。年,张舫在昆明参与组织秘密社团“大同社”,出版刊物《滇潮》。年,张舫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张舫和一批“新滇社”成员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年,张舫被捕。12月,中共领导广州起义,攻破国民党的监狱,张舫被营救出狱。年10月,张舫被选为中共云南省临委委员,分工负责军运工作。年后,张舫进行秘密策反敌军兵变工作。年4月,张舫由于叛徒出卖,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抓捕。7月26日夜,张舫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于昆明模范监狱,时年仅32岁。张舫是南华第一位中共党员。6中条山抗日烈士——潘尔伯潘尔伯(~),男,字绍棠,南华县龙川镇中街人。年潘尔伯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导团。年,潘尔伯从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参加北伐、抗日战争,屡建战功,曾任副营长、少校营长、副团长、团长。年5月11日,中条山战役中军长唐淮源下令各师以团为单位,化整为零,分散突围。潘尔伯团长于第二天拼死突出重围,为营救师长寸性奇,又杀回阵地,在与敌人殊死搏斗中壮烈牺牲。6月6日,云南省政府召开第三军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镇南县政府县长李廉方亦主持召开追悼潘尔伯团长为国捐躯大会。国民政府军政部曾发潘尔伯烈士证明书及阵亡将士抚恤令各一份。年5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向其家属颁发烈士证书。7镇南师范创始人——张祖荫张祖荫(~年),男,字槐三,南华县龙川镇张和屯人,著名爱国爱乡人士。在清朝,他5岁入私塾,15岁州试得童生第一名,16岁府试得生员第一名。民国时期,先后就读云南省优级师范、京师大学堂农政系。先后担任过龙川书院教授、云南省立农校校长、成德中学校长(兼)、昆阳县县长、昆明市市长、腾冲县县长、国民政府外交部中英勘界委员会中方全权代表、武定县县长等职。他参加过昆明“重九起义”,筹建云南省第一座无声电影院,努力推行新生活运动,在中国和英国殖民地的界务争端中使中方获得胜利,争取和筹建省立镇南师范学校,造福桑梓。8云南文化名人——郭燮熙郭燮熙(~年),男,字礼初,号梅花老人、梅雪、石樵,室名梅雪山房,南华县龙川镇西街人,著名画家。其父郭兆奎,字炳星,是个武生,先祖是明初随沐英戍边的江南人,征战中儿子出生,遂取名燮熙,有“燮伐之师”,以求皓皓、燮燮之意。郭燮熙不负父望,16岁通过童生试,19岁中举人。历任校官、总董、教习、议员、科员、参议官等职。青壮年时期,曾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及投身“护国运动”。年8月,郭燮熙年逾48岁,被委任赴设县不久的盐丰县担任县长(现为大姚县属地石羊等乡镇)。一生编修《鲁甸县志》、《盐丰县志》、民国《镇南县志》(稿本),并撰写《云南光复纪要》一书的《援黔篇》、《迤南篇》、《建设篇(三)》,辑录《闺德录韵言》,著《孝弟录韵言百篇》,另有诗文传世。一生酷爱画梅,作品流传于云南各地。有人称他画的梅花是:“万花香雪海,一树彩云天”。曾受到徐悲鸿等名家的赞扬。是清末至近现代花鸟画主要画家之一。他与李根源诗画互赠被传为佳话。郭燮熙为清末举人,画梅大家、地方史学大家、国学大家和诗人,晚清民国云南重要的文化名人,是著名彝族学者刘尧汉的外公。9抗日民族英雄——王树云王树云(~年),男,南华县沙桥镇西街人,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他17岁从军,先后在滇军干部学校和国民党陆军工兵学校学习。在部队中历任班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等职。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负伤5次。经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慰问请奖,年冬,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衔,通令授予王树云“民族英雄”称号,蒋介石亲书题赠“民族英雄”横幅一帧。国民党镇南县政府为王树云修葺故宅,并于年正月初七在王树云家举行盛况空前的挂匾仪式,将“民族英雄”匾额装钉在门楣上,匾额两边悬挂木制板瓦形楹联:“杀敌建奇功,植槐家风光民族;立功邀上赏,抗日男儿逞英雄。”10新中国第一位彝族教授——刘尧汉刘尧汉(~),男,南华县马街镇沙坦郎村人,新中国第一个彝族教授,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终身名誉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学术专长为民族学与民族史。从学术上对唐代南诏国为中国领土提供有力证据;对中国文明的源头作新的探索;弘扬彝族文化。他主编《彝族文化研究丛书》42本,代表作有《中国文明源头新探》、《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等,并以此证明中国文明居四大文明古国之首。他极力促成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建在楚雄。年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年荣获国际和平传媒使者称号。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年10月9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节目曾播放刘尧汉教授在楚雄州致力于彝族文化研究的事迹。美国林肯大学、法国海外科学院等著名院校曾邀请他到校作学术报告。英国伦敦剑桥国际人物传记研究中心将其编入《世界名人录》。(李天永、王开寿、普显宏、李茂忠整理)南华艺苑南华文联《南华艺苑》顾问:殷卫华主编:李天永执行主编:徐社川编委:李天永、徐社川、卞育能、普显宏、黄云松南华文联《南华艺苑》注重品质,注重前沿,着重推荐诗歌、散文和精美短文赏阅。欢迎投稿,欢迎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苯酚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