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特辑
《用人物记录时代十年十人》于年2月26日上市
姚晨在全民娱乐的盛宴中从容姚晨快步走进咖啡馆,衣服上还沾着些许室外的寒气。她一身休闲的装扮,平底鞋、棉大衣,瘦削的脸庞埋在大衣帽檐的一圈毛边里,脸上不着一点脂粉。很多明星在人群中出没,都会以墨镜遮颜,既不想让人认出,又昭示着某种与众不同。但姚晨仿佛就是要死心塌地把自己淹没在人群里。她大大方方地在记者面前坐下,比起她的大嘴,更让记者留意的是修得一丝不乱的眉,显得自然清爽,几点小小的雀斑未加遮掩。“不怕被别人围观吗?”记者问。“不怕。”她露出招牌式的笑容。采访她,正是北京最冷的一天,窗外朔风凛冽。但记忆中的往事,却带着温度。人物简介:姚晨,著名影视女星,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年因出演《武林外传》走红,代表作还有《潜伏》《离婚律师》《风暴》等。年开通微博,成为“微博女王”。年6月被联合国难民署任命为中国亲善大使。
既然青春留不住
年1月2日,姚晨在微博上写下一句简短的文字:十年一觉武林梦。
就这几个字,引来了60多万点赞,以及上万条转发和回复。网友的记忆像水龙头一样被拧开了,一股集体的怀旧之潮在静静地发酵。大家都在感慨自己的10年,带着些成长变化的欣喜,又带着对时光流逝的惶恐,既温情,又落寞。
还有人借着姚晨的微博感慨起初恋的时光,问候那位记忆中抹不掉的旧爱:“你还好吗?”“我特别想知道那一位是谁,应该
给她。”姚晨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记忆的节点始于10年前一部经典的电视剧。年1月2日,《武林外传》在央视开播。这部剧第一次将情景喜剧的旧瓶装入了古装武侠的新酒,人物一个个都似从经典武侠文本中走来,但又有着微妙的不同,像似曾相识的老友,熟悉、亲切又陌生。
姚晨扮演的郭芙蓉,以一招“排山倒海”先声夺人,被人铭记。《武林外传》的前40集,几乎就是这位蛮横又可爱的富家小姐的成长史。“那时候就是一帮朋友在玩,大家的创作心态很平等。那样的氛围,如今再也找不到了。过去10年是我们这一代最宝贵的青春。武林代表着一座连接过去的桥梁。但逝去的东西,再怎么努力伸出手,依然是够不着的了。”
年,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主演合影。
回首10年前,中国影视产业刚刚进入快速增长的上升通道。社会转型剧烈,文化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加速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我们当时也有过憧憬,要是有一天《武林》真火了的话会怎样。”但姚晨并没有想到,《武林》这部充满了拼贴、戏仿、消解等元素的剧作无意中准确地把住了时代的脉。她更没有预料到,在之后的10年里,传统不断地被打乱、消解、重构,而《武林》成为多元文化时代的一个先行者与里程碑。
而电视剧播出后的10年,姚晨的命运也被大幅地改写。之后她的一系列作品,乃至“微博女王”的称号,都与之有着莫大的关系。“以前我可能有一肚子蝴蝶飞不出来,是它解放了我的天性,打开了我内心的自我限制,让我找到与人、与社会沟通的渠道,我比以前更会表达自我了。”
互联网提升了幽默感
近几年,电影市场火爆,喜剧片尤其走俏,成为观众们饥渴消费的类型。年徐峥执导的《泰囧》打破了国产片的票房纪录,撬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格局,推动新老电影人的代际更替。此后又有《分手大师》《心花怒放》《夏洛特烦恼》等,不断以小博大,收获惊人的票房。“这10年互联网提升了人的幽默感,影视作品中有了明显的反映。”姚晨说。
而她这位被众人看好的喜剧女星,在大好的情势中反而有些沉寂了。“因为一开始就吃到了好菜。当然希望再出演的作品,不要低于那种高度。但这些年,寻寻觅觅,确实也没再遇见过那么好的剧本。”
被定位为喜剧演员,正是始于神经大条的郭芙蓉。后来甚至有观众称她为“女版周星驰”,把她结结实实地吓了一跳。她至今还记得大学时,导演系的同学拉她去宿舍看美剧《六人行》,其他同学都笑趴下了,而姚晨在一边,完全跟不上趟儿,觉得莫名其妙,内心升起了一阵阵惶恐。“直到我自己开始演喜剧,再回过头去看《六人行》的时候,我也笑得前仰后合,渐渐能分辨出喜剧效果是怎么来的。”
“《潜伏》中的翠平一角,实际上也是个喜剧人物吧?”记者问道。“当然,越是有矛盾冲突发生的时候,越有喜剧的诞生。”姚晨说。拍《潜伏》时,因为时间紧迫,她只能一边拍戏,一边去横店附近的农村体验生活。“那个村可逗了,男的全部下地干活,女的都坐在村口打麻将。村口的那帮大姐们,根本不会因为你是演员对你手下留情,赢了我不少钱。”
在导演姜伟眼中,姚晨的表演是这部剧的一枚制胜之棋:这部谍战剧之所以成功,是找到了一组看似荒诞却富有生活质感的“混搭”——余则成和翠平这对假夫妻。他们南辕北辙的性格、相差悬殊的生活经历,使谍战剧迸发出一种前所未见的喜剧效果。《潜伏》复兴了原本早已式微的谍战片类型,《黎明之前》《暗算》等作品之后相继推出,推动着中国影视剧的类型题材进一步迈向丰富多元。
如今《潜伏》也已经过去6年了。姚晨近期让人惊鸿一瞥的喜剧表演,是在电影《捉妖记》中的短暂客串。福建人姚晨说着一口东北话,把自己整得分外狼狈,完成了对无厘头喜剧表演的一次重溯。
但她内心实际不再喜欢这样“张牙舞爪”的表演。“到了我这个年纪,我希望对人生、对喜剧有一个更丰富的理解。我希望能遇到像《诺丁山》《漂亮女人》这样类型的剧本,它们更贴近生活,有着更成熟的情感表达。不一定非让人笑得前仰后合,只是不时地让人会心一笑。但这种喜剧是最难写的。”
还欠一次淋漓尽致的演出
年年初,在姚晨出演的温情伦理电影《一切都好》的某场试映会上,《环球人物》记者见到了她。姚晨默默地坐在观众席间。影片放映完毕,导演张猛说:“今天大姚也来了。”姚晨这才站了起来,跟大家打招呼,她还沉浸在电影的氛围里:“看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眼泪下来了,妆有点花。”
交谈之中,姚晨总是带着感性和文艺的气质。她说,参演一向以文艺片见长的张猛导演的作品,也是希望能够换一种方式呈现自己——在一个电影市场里人人淘金的时代,她更愿意把自己沉下来。
电影讲的是一位父亲和四个孩子笑中带泪的故事。张国立饰演核心人物父亲,姚晨饰演四个孩子中的大姐。电影是群像式的,总体来说姚晨戏分不算多。“但这却是我比较顺心、比较满意的一部戏。它让我领会到了表演中‘留白’的重要性。”
这几年,她的演艺之路不再如以往那般顺风顺水。有人说她还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演方式,欠着观众一次淋漓尽致的演出。要说她的表演经验,毫无疑问是比以前丰富了,但不论她怎么挑战自己,得到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姚晨不禁感慨:“所谓的成功,有着太多机缘巧合。天时地利人和,我多半只能做好我自己。”年国庆节期间上映的《九层妖塔》就是让她倍感无奈的一部戏。
《九层妖塔》根据著名网络小说《鬼吹灯》改编,它是有着千万受众基础的网络小说,正迎合了电影圈内甚嚣尘上的“IP热”。电影的素材拿去美国时,美国人都为它的效果震惊。本来这很有可能成为代表中国水准的一部大片。但电影上映,却褒贬不一。作为演员,姚晨觉得“很被动、很无力”。
年,姚晨主演的电影《九层妖塔》海报。
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说,大多数人一生也许只有一次机会体验巅峰,其他时刻不是在等待,就是在回忆这次经历。早已经历巅峰时刻的姚晨并不相信这就是给自己下的判词,她还在不断地追寻,“人生中完美的契机太少,所以很珍贵、很难找。但我相信一定还会有的。”
做不到“视而不见”
歌手李健形容姚晨就像古典音乐里的小步舞曲,听起来很随意,但是有约束。成名这些年,她引来不少人“围观”,“但我不担心这种围观会损耗她,她内心的基调很坚定”。
姚晨则说自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生活给她什么,她就顺手接着。采访中,她回忆起一段年少时的旧时光,那年她18岁,在福建老家有了一份稳定的舞蹈演员工作,衣食无忧,却感觉青春无处安放。后来找了一家肯德基打工,倒也过得怡然自得。
后来她在老师的鼓励下北上,考了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拍戏又火了,人生进入了另一条风光的快车道。然而,演艺圈的虚荣浮华,却总让她如同踩在云端。当初“一夜成名”后,她有很长一段时间感觉惶恐。至今她依然把自己当做娱乐圈的“圈外人”,最怕身着华服、交际应酬的场面。
她说,她正是在与这个行业、这个时代的磕磕碰碰中,找到与自己、与周遭世界和平共处的方式。
写微博就是她的方式之一。在这块领地上,她并没有去渲染自己的明星光环,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表达自己对这个时代的理解。“有人说你不是一个‘戏子’吗?我就会很奇怪,为什么我是‘戏子’就不能写了?”姚晨对记者说。
她的微博并没有走激进主义的路线,对于“公知”一词她敬谢不敏,只想做合格的“公民”。“我只是做不到视而不见。”她对社会投去温和的观照,以女性的丰富情感和同情心,对公共事件、公益、民生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在陈凯歌执导的影片《搜索》里,姚晨曾饰演善于操控舆论的媒体记者陈若曦,她对比这个角色与自己,“她首先想的是抓人眼球。而我转发一条微博,首先主导我的是情感。这件事情对我有触动,才会去表达。”
姚晨的微博上挂着“联合国难民署中国亲善大使”的头衔。“这是一个高大上的标签,还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这个问题触动了姚晨,她的语气透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落寞,“它并没有如你所说的高大上,接触这个领域才知道它的推进如此困难。”
自从年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以来,姚晨每年都会自费探访一次难民,并在微博上发布各种见闻和感悟,“有人说我高调、显摆,但在这一点上,我就是要责无旁贷地高调,要呼吁更多的人来北京儿童医院白癜风什么是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