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百姓菜篮子添砖加瓦促外贸云南畜牧

何以解忧?大口吃肉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相忘江湖,快意恩仇

这是很多人最羡慕的古人的生活方式

作为少数民族众多的边疆地区

云南人对吃肉有天生的情感

猪牛羊鸡鸭鱼

哪一样都不能少

哪一样都要吃得好

毕竟

吃肉喝酒

一顿大餐下来

肉先得吃美了

酒才能喝得爽

于是

如何满足老百姓越来越”挑剔“的胃?

如何在“菜蓝子”里放更高品的肉?

就成了云南省委十四五的发展目标

↓↓↓

为全面推进云南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

《云南“十四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

《实施意见》按照“稳定供给、产业高效、产品安全、防疫有效、生态绿色”的总体目标,布局了生猪、肉牛、家禽、肉羊、奶业5个行业,明确7项主要任务:包括科技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化畜禽种业体系;示范创建带动,构建高效益养殖生产体系;饲草饲料强基,构建高质量饲草料保障体系等。

主要内容如下

↓↓↓

总体目标

到年,全省畜牧业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生猪、肉牛产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不断优化,产业素质、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日趋完善,畜产品对外贸易取得突破,绿色发展机制有效运转。

穆航涛摄

——稳定供给。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全省肉类产量达到万吨、奶类产量75万吨、禽蛋产量45万吨,主要畜禽产品全面实现自给。

不断优化畜禽产品结构,牛羊肉在肉产品中的消费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禽肉及禽蛋、水产品的消费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不断增强高端、特色、差异化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产业高效。畜禽种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省内供种保障率达到70%以上,畜禽养殖综合规模化率达到60%以上,肉产品精深加工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培育一批带动力、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销联合、利益共享的合作组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李赛摄

——产品安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全面推广家禽、牛羊集中屠宰,冷链配套更加完善,畜禽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饲料、兽药监管能力持续增强,为维护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坚强支撑,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98.5%以上,兽药产品抽检合格率98.5%以上。生鲜乳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98%以上。

——防疫有效。边境重大动物疫病防堵有效,畜禽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全省强制免疫病种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70%以上。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水平显著提高,抗生素使用量明显降低,养殖、贩运、屠宰全链条动物卫生监管能力全面提升。

云南火腿

——生态绿色。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中小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条件明显改善,基本构建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的良好格局,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7%。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主要指标重点产业

立足畜禽资源、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结合地方消费习惯和市场升级趋势,做实生猪、肉牛、家禽、肉羊、奶业五个行业布局。

01生猪

——发展目标。到年,全省生猪存栏稳定在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万头左右,生猪出栏万头,猪肉产量万吨,生猪产业综合产值0亿元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

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生猪重点龙头企业3—5家,1—10亿元的生猪重点企业20家。

力争把云南打造成中国优质种猪生产基地和重要生猪供应基地。

——区域布局。昆明、曲靖、玉溪、保山、昭通、楚雄、红河、文山、大理等州(市)为提质升级区,要稳定提升现有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做强做大屠宰加工产业,推进生猪“就近屠宰、冷链配送”经营方式,促进产销有机衔接,发展优质高端生猪产业。

丽江、普洱、临沧、西双版纳、德宏等州(市)为稳产发展区,要继续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增长潜力,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标准化屠宰,推广先进高效实用养殖技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品种养殖。

穆航涛摄

02肉牛

——发展目标。到年,全省牛存栏万头,出栏万头,牛肉产量50万吨,肉牛产业综合产值达到亿元。

培育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肉牛企业20家,力争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肉牛生产基地和高端牛肉供应基地。

——区域布局。昆明、曲靖、保山、昭通、普洱、楚雄、红河、文山、德宏等州(市)为提质升级区,要积极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推广舍饲育肥和粮改饲技术,提升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加快龙头企业培育,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肉牛产业加快发展。

丽江、临沧、西双版纳、大理、迪庆等州(市)为稳产发展区,要充分利用草山草坡、林间草地、灌木草地等资源,大力发展饲草料基地、草场围栏、舍饲圈舍建设,推行半舍饲圈养和集中育肥,推行种养结合,加大粮改饲力度,加强肉牛产业基地建设。

保护提升地方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

赵贵荣摄

03家禽

——发展目标。到年,全省家禽存栏2.1亿羽以上,出栏4亿羽以上,禽肉产量75万吨以上,禽蛋产量45万吨以上,家禽产业综合产值达到亿元。

全省家禽年集中屠宰能力达万羽的屠宰深加工企业达到20家。蛋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95%以上,肉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

——区域布局。大理(祥云、大理)、玉溪(通海、红塔、江川)、红河(建水、开远、泸西)、昆明(晋宁、东川)、曲靖(麒麟)为蛋禽主产区,要巩固现有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全面提升生产效益。

昆明(石林、安宁、宜良)、红河(弥勒)、玉溪(易门、新平)、曲靖(陆良、会泽、沾益)、临沧(云县、临翔)为肉禽主产区,要加快本土黄羽肉鸡产业发展,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楚雄(武定)、西双版纳(景洪)、普洱(镇沅、景东)、昭通(盐津)、保山(腾冲)、文山(西畴)等地为特色品种培育区,要充分发挥本地特色品种资源优势,扩大产业规模,打造特色品牌,拓宽省内、外市场,提升市场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张树禄摄

04肉羊

——发展目标。到年,全省肉羊存栏1万只、出栏1万只,羊肉产量25万吨,肉羊产业综合产值达到亿元,建成肉羊良种繁育基地10个。

逐步构建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高原特色现代肉羊产业体系。

——区域布局。云上黑山羊产区以昆明、红河、曲靖、楚雄和大理等州(市)为主,辐射带动滇西南和滇东南地区。

在寻甸、双柏、弥勒等县市建设核心育种场,持续开展云上黑山羊选育;在会泽、禄劝、沾益、双柏、大姚、泸西等县建设扩繁场,扩大养殖规模。

云南半细毛羊产区以昭通、丽江、迪庆等州(市)为主,在巧家建设核心育种场,在鲁甸、香格里拉、玉龙、宁蒗等县市建设扩繁场,做好种业保护和选育提高。黄山羊产区以保山、曲靖和怒江等州(市)为主,在龙陵县建设核心育种场,重点依托龙陵黄山羊开展保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工作,在隆阳、施甸、芒市、兰坪、马龙等县建设扩繁场,提高良种供种能力,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李赛摄

05奶业

——发展目标。到年,全省奶牛存栏20万头,奶类产量75万吨,奶业产值亿元。力争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奶源基地。

——区域布局。牛奶产区重点布局嵩明、宜良、石林、晋宁、弥勒、个旧、泸西、陆良、通海为主的滇东、滇中片区和以洱源、大理、宾川、祥云、剑川、南涧、云龙、巍山、永平、隆阳为主的滇西片区,辐射带动楚雄、临沧、昭通和丽江等中等城市周边市县区。

山羊奶产区以圭山山脉一带的石林、宜良、陆良、泸西和弥勒等为重点,逐步向周边县市发展。

水牛奶产区重点布局在大理、保山、德宏等州(市)。

乳制品加工区重点布局在昆明(官渡、呈贡、晋宁)、大理(大理、洱源)、红河(个旧、弥勒)、曲靖陆良、保山腾冲、德宏芒市等地。

主要任务A

科技创新驱动

构建现代化畜禽种业体系

围绕种业科技创新和质量提升,发挥畜禽种质资源优势,切实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构建云南现代化畜禽种业体系。

1.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建设国家区域性(云南)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和国家、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库),实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保种全覆盖。

2.开展畜禽育种联合攻关。支持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等科研单位联合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开展联合育种,加快生物育种和智能化育种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提高核心种源高效繁育和生产水平。

支持龙头企业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茶花鸡、武定鸡、瓢鸡、腾冲雪鸡等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经济效益更好的配套系,增强产业竞争力。

3.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以实施国家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为契机,建设国家级、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和扩繁基地,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畜禽良种生产水平和供种能力,加快畜禽遗传改良进程。

B

示范创建带动

构建高效益养殖生产体系

按照“生产标准化、饲养精细化、管理智能化”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高标准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创新推动组织化生产经营,构建高效益养殖生产体系。

1.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引导中小养殖场户推进规模化经营,加强规范和指导,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发展清洁养殖,加速推动“传统养殖”向“标准化养殖”、“现代化养殖”转变,打造一批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一批“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优质、生物安全、管理先进”的标准化示范养殖场,一批“智能饲喂、物联管理”的现代化牧场。

2.培育壮大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按照“强链、延链、补链”的原则,扶持、培育一批链条长、实力强、机制新、能引领产业发展的畜牧龙头企业。

支持现有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租赁等多种形式优化重组,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和创新要素,进一步提升全产业链的运营能力。

实施企业品牌化战略,加大企业品牌营销力度,鼓励引导本土龙头企业积极拓展省外市场,提高加工出口份额,扶大扶强扶优本土龙头企业。

3.扶持中小养殖户发展。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模式联合,加快推动产业化联合体建设。

鼓励大型龙头企业“以大带小”,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合作、信贷担保、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民发展生产。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中小养殖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武定鸡种鸡养殖场孙晓云摄

C

饲草饲料强基

构建高质量饲草料保障体系

1.做强做优饲料工业。以昆明、玉溪、曲靖、大理、红河、保山、文山等州(市)为重点,打造区域性饲料原料仓储、生产和集散中心。

大力培育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饲料企业和全产业链企业,到年,全省工业饲料总产量达到万吨,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达到30家,饲料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

鼓励引导饲料生产企业应用低蛋白日粮,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的减量替代。

2.构建现代饲草产业保障体系。引导草食畜牧业重点地区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和经济作物副产物开发利用,稳步提高饲草自给率。

落实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加大草山草坡的保护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力度,稳定发挥生产能力,遏制草山草坡退化。

推广农闲田地、林果隙地等种植覆盖作物,发掘利用新饲草资源发展闲地经济,生产加工制作优质饲草产品,提升冬春饲草供给平衡水平。

持续稳定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生产加工各种农作物秸秆颗粒,提升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潜力。

D

标准化推进

构建高品质精深加工体系

1.大力开展屠宰标准化创建。以质量管理制度化、厂区环境整洁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检测检验科学化、排放处理无害化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创建全国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5家以上。

2.优化屠宰企业结构布局。制定出台屠宰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优化调整生猪屠宰企业布局,合理设置生猪屠宰小型定点屠宰场(点)。

支持牛羊禽屠宰企业发展,加快推进牛羊禽集中屠宰。加强畜产品低温存储和长距离运输能力建设,构建与生产销售规模相适应、上下游衔接的冷链物流体系。

3.大力发展屠宰精深加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支持温氏、金锣、神农、德和等龙头企业新建改建大型自营屠宰厂房,推进屠宰加工、肉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延伸发展,加快培育地方特色畜产品品牌,推进畜产品绿色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全面提升产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鼓励屠宰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完善冷库、低温分割车间、冷藏车等设施设备,构建“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冰鲜上市”供应体系和肉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实现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确保肉品质量安全。

肉牛养殖图源:“保山广播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hj/118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