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早知道大姚县上半年招商引资突破9

大姚网旗下同城平台点击进入

抢购

招聘

房产

婚恋

好店

大姚县上半年招商引资突破96亿元大姚县创新招商理念,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全力推行招商引资项目全程服务制度,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目标。1至6月,全县实际到位州外资金96.05亿元。为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大姚县把“引资活县”战略作为第一政事、第一要务、第一抓手来抓,制定完善《大姚县招商引资项目全程服务制度》,立足于优化服务手段,提升人文环境,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招商委员会,完善了以县级领导为团长的15个招商团,以乡镇领导为分团长的12个招商分团,补充了县专职招商引资工作队伍。大姚县全面推行招商引资项目全程服务制度,全县上下按照“接受咨询、受理委托、跟踪承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的程序进行,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1至6月,全县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52个,在建项目个,实际到位州外资金96.05亿元,完成州政府下达责任目标.62亿元的70.3%,同比增长16.13%,其中省外到位资金51.03亿元,同比增长16.91%;产业类项目到位资金61.79亿元,占实际到位州外资金的64.33%。(杜中语)昙华山区的致富“领路人”——记大姚县政协委员咩顺华

咩顺华(左)接受央视采访

“时间过得飞快,到今年第15个年头了!”在昙华山区重楼种植基地,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政协委员咩顺华感慨万千。提起昙华山区的脱贫之路,离不开重楼。对昙华山区群众来说,重楼并不陌生,野生重楼就分布在村子附近的大山中,村民们从前采摘野生重楼换钱。如今人工种植重楼在大姚县昙华乡子米地村推广开来,村民们的收入不断提高。提起村里种植重楼的情况,咩顺华对每一户都了如指掌:“重楼要种植8年才能有收益,子米地村共种植了亩,其中小村村民小组种植了多亩,我家种植20亩,杨会才种植8亩,李学聪种植6亩……这是8年苗期的苗,去年繁育的苗圃。年我们小村村民小组共出售重楼0多公斤,产值达40余万元,出售重楼苗收入4万元……人均增收元。”“全村47户,户户种植重楼,家家靠种植重楼走上了致富路,念好了‘山字经’,离不开政协委员咩顺华。他是全村重楼种植的示范户,村民们在他的影响下,从漫山遍野挖重楼到把种子引回家种重楼,实现了脱贫致富。”子米地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李明江说。今年34岁的彝族青年咩顺华是生长在大山中的农家小伙,他是如何成为昙华乡中药材种植的“领军人物”呢?一切要从年说起。年,外出打工几年赚了钱的咩顺华回到家乡,盖房、结婚。在外打工时咩顺华就在思考,家乡的发展前景在哪?昙华乡云雾缭绕、山峦绵延,彝族村寨如珍珠般散落在大山深处。气候条件和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造就了这里贫困的生活,仅咩顺华居住的小村组贫困户就有21户81人,占比达49%。在外人眼中“种了一山坡,收得一土锅”的偏僻山村,在咩顺华眼里却有一样“宝贝”。咩顺华还记得小时候在山里放羊,他经常寻找野生重楼补贴家用。咩顺华心想,重楼资源稀缺价格贵,为什么不能把野生重楼进行人工种植、规范管理、分批出售呢,钱袋子说不定就靠它鼓起来了。经过市场调研,咩顺华认为,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重楼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用药量大幅度增加。而山民采挖野生重楼只会导致资源日益稀少,所以人工种植重楼可行。于是,咩顺华开始走上了试种重楼的道路。万事开头难,人工种植重楼对于咩顺华来说每一步都需要尝试,摸索出自己的心得。初期他经历过试种失败、种植重楼出苗不齐、生长不好等困难。为进一步了解重楼的种植技术,咩顺华破天荒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一边上网查询重楼种植技术,一边刨开泥土,不断对比山上的野生重楼思索问题关键。最终咩顺华认为,种植重楼不仅对环境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种植成本也非常高,贸然种植风险较大。他大胆决定,先小面积种植,掌握技术后,再大面积种植。就这么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渐渐地,咩顺华对重楼的病虫害防治、高产种植等都有了自己的独家心得,最终成为当地重楼种植的“土专家”。如今,他种植的20亩重楼已经进入稳定发展、良性循环的态势。周边村组农户看到咩顺华日渐壮大的产业,纷纷向他“取经”,他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教授给乡亲。作为高寒冷凉地区发展产业的带头人,咩顺华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部分村民也成了他基地里的“上班族”。年,他被推荐为大姚县第九届政协委员。咩顺华切实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他提交的“加强农村中药材产业发展”提案建议、“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提案建议,相继得到大姚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采纳。在政协委员咩顺华的“领头羊”作用下,他所在的小村村民小组年新建重楼示范种植基地3个,促进了全村重楼产业稳续发展,成了昙华乡重楼产业发展的“示范村”。致富“领路人”咩顺华也因此成功入围年云南省“三区”科技人才,成了子米地村的“大红人”。子米地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签订重楼或重楼种苗收购合同。以合作社为载体,子米地村委会对种植户进行技能培训,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同时,当地党委、政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本土青年科技人才。由咩顺华牵头,每年定期组织有意愿的创业者前去参观学习,邀请知名专家举办讲座和培训会。“8年才看得到成效,收入在哪里都不知道,还是种马铃薯来得快。”当初咩顺华动员村民一起种重楼时大家都不看好。如今,后加入的种植户已经在眼巴巴数着日子等收成了,村民们在齐腰高的重楼基地里你一句我一句地互相取乐。“小重楼”“大钱景”,富在深山有远亲。小小重楼吸引了CCTV4中文国际《远方的家》栏目组到咩顺华家小村组拍摄,为发展小村产业开辟了一条新通道,有望将重楼产业带上更大的舞台。(通讯员陆顺珍普兴洪)大姚县办理政协提案架起干部群众连心桥“大羊窝子村民小组手机基站已经建设好了,可以用手机跟外面联系了,感谢你们的关心和支持。”这是日前湾碧傣族傈僳族乡碧拉乍村委会书记、主任王兴奎的感言。事情的起因还得从一件提案说起。年10月,大姚县委、县政府组织干部大返乡,县政协委员黄德祥和其他返乡干部深入到大羊窝子村民小组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调查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村民急切地向返乡干部反映:“我们很想买手机,但是,没有手机基站,与外界隔离,给我们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带来不便。请你们想想办法,帮忙解决一下。”黄德祥委员将群众的反映记录在笔记本上。在年1月召开的大姚县政协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他提交了《关于建设湾碧乡碧拉乍村委会大羊窝子村民小组手机基站的提案》。提案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建设湾碧乡碧拉乍村委会大羊窝子村民小组手机基站,解决当地群众盼望已久的手机通信问题,以助力该村与全县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解决群众“通讯难”问题,建成通讯运营商2G/3G站点座,4G站点座,实现个村(居)委会4G信号全覆盖。但是也还存在极少数地方由于偏远、线路长、投资大、效益低等问题,没有建设手机站的情况,给群众的通讯带来了困难。该提案交由大姚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办理。该局对提案建议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开展村组实地核查,组织企业积极申报项目。经过协调争取,该小组通信基站于去年调入第五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清单。在该局和提案人黄德祥的积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hj/11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