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
地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云:“地榆生桐柏(今河南省南部与湖北省交界处)及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县酉南)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酸赭《别录》,豚榆系《石药尔雅》,白地榆、鼠尾地榆《滇南本草》,西地榆《四川中药志》,地芽、野升麻《中国经济植物志》,马连鞍《广西中草药》,花椒地榆、水橄榄根、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蕨苗参《云南中草药》,红地榆、岩地芨、血箭草《湖南药物志》,黄瓜香《中药材手册》。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var.longifolia(Bert.)YüetLi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
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根粗壮,多呈纺锤形,稀圆柱形,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有纵皱及横裂纹,横切面黄白或紫红色,较平正。花果期7-10月。
生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丛中、疏林下,海拔30-米。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野)、漳县(野)、岷县、渭源县、陇南市礼县(野)、天水市清水县、平凉市华亭县马峡镇(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野)、临沂市莒南县、威海市文登市(野)、潍坊市诸城县、枣庄市驿城区(野);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昆明市禄劝县;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野)、韶关;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野)、江华县(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野)、乐山市沙湾区等。
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洗净,除去残茎,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类圆形片或斜切片。外表皮灰褐色至深褐色。切面较平坦,粉红色、淡黄色或黄棕色,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或皮部有多数黄棕色绵状纤维。气微,味微苦涩。
地榆本品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粗糙,有纵纹。质硬,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绵地榆本品呈长圆柱形,稍弯曲,着生于短粗的根茎上;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纹。质坚韧,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黄白色或黄棕色绵状纤维。气微,味微苦涩。
1地榆无硫选片0.8:选无硫大个地榆切片后筛选,宽0.8cm以上的片重量占比不低于90%,茎杆、0.3cm以下碎末及灰渣重量占比不超过2%。
2地榆无硫统片:用大小不分的无硫地榆切片,宽0.8cm以上片重量占比不低于60%,茎杆、0.3cm以下碎末及灰渣重量占比不超过6%。
3地榆选片0.8:选大个地榆切片后筛选,宽0.8cm以上的片不低于90%,茎杆、0.3cm以下碎末及灰渣重量占比不超过2%。
4地榆统片:用大小不分的地榆切片,一般片宽0.8cm以上的片重量占比不低于60%,茎杆、0.3cm以下碎末及灰渣重量占比不超过8%。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水分不得过14.0%(通则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0.0%(通则)。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通则)。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3.0%。
含量测定鞣质照鞣质含量测定法(通则)测定,按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8.0%。
没食子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没食子酸(C7H6O5)不得少于1.0%。
书籍免费领!你没有听错,真的免费领
▼ 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