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明代探花陈仁锡的故事

明朝天启年间,苏州城外陈湖甫里大姚村(今甪直镇车坊办事处大姚村)曾经有一座探花府,它的主人就是明熹宗天启二年进士第三人探花陈仁锡。

陈仁锡,字明卿,别号芝台,苏州陈湖大姚村人。他的父亲陈允坚,也是进士出身,历任诸暨、崇德两县知县。陈仁锡从小生性好学,博识多才,志向远大,19岁就乡试中举。

有一年秋天,陈仁锡听说武进有一位学者叫钱一本,此人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对《周易》很有研究。听到这个消息后,陈仁锡心中十分仰慕。于是不顾自已大病初愈,执意前往武进拜师,为了表示诚意,他还决定步行走到武进。走了不到二天,陈仁锡就感到头重脚轻,由于他从未步行过如此远的路程,加上又是大病初愈,因此,在走到一处叫戚墅堰的地方,突然眼前一黑,一头栽到地上晕了过去。幸好被当地一对母女所救,在她家休养了将近半个月后,才得以全面恢复体力。康复后,陈仁锡想到自已此行的目的是要去武进拜师,只好与她母女俩告别。临走时,陈仁锡千恩万谢,含泪对她母女俩深深地一拜,母女俩也含着泪与他依依惜别。大约又走半天的路程,陈仁锡终于找到了钱一本的住所。钱一本见来访者文质彬彬、清秀脱俗的样子,一看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一问,才知道是苏州有名的才子陈仁锡,这次是特地来拜他为师。当了解到陈仁锡来武进一路上的遭遇后,钱一本又惊又喜,惊的是陈仁锡能有如此不怕困难、好学上进的意志,喜的是苏州才子能够诚心诚意前来拜他为师。于是,忙把他请入家中,二人果然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钱一本被陈仁锡的学识和诚意所感动,答应收他为徒。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和钱一本的精心指点,陈仁锡不但领悟到《周易》的博大思想,而且还在许多学术领域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陈仁锡在天官、律历、方舆、水利、兵刑、象数等方面都有研究,并且都有很高的造诣。

尽管陈仁锡讲求经世济时之学,有志于天下之事,但正统的为官途径还是要参加朝庭的科举考试。不巧的是陈仁锡七次会试都落第,虽然屡试屡败,但他从不灰心,一边继续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一边更加潜心于研究经史。他为文深醇简洁,而且喜好著书立说,因此这一时期他的著作比较丰富。“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天启二年,陈仁锡终于高中进士第三名,被朝庭授为翰林编修。此科第一名状元,就是当时著名儒士文震孟。陈仁锡高中进士第三名探花后,按照朝庭体制在自已的家乡苏州陈湖大姚村建起了一座探花府。当时的探花府富丽堂皇、热闹非凡。遗憾的是,第二年陈仁锡母亲因病去世,陈仁锡只好辞官回乡守孝三年。三年期满后,又被朝庭起任原职,不久任经筵讲官,并委以起草皇帝文书的重任。

天启六年,大太监魏忠贤,假冒边功,想以皇上的名义给自已封公爵,给世券。想到陈仁锡负责起草皇帝文书,于是命令陈仁锡草拟诰词。当时魏忠贤权倾朝野、一手遮天,许多人奉承献媚唯恐不及,没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可陈仁锡秉性梗直,为人正派,平时就看不惯魏忠贤专擅朝政,嚣张跋扈的行径,就是不同意替魏忠贤草拟诰词。一些魏党之徒知道后,对陈仁锡进行威胁逼迫。陈仁锡不但无所畏惧,而且大义凛然地说:“世上自有愿意草拟诰词之人,何必非我,头可断,诰不可草。”魏忠贤闻听大怒,记恨在心。又一次,陈仁锡在直经筵做讲官时,曾就当时王恭厂火灾、正人君子连遭不测、大兴土木等问题仗义执言无所避讳地指责魏忠贤。魏忠贤知道后恼羞成怒,便命党徒罗织罪名,借陈仁锡的亲戚孙文豸作《步天歌》以悼念辽东经略大臣熊廷弼的事情,整治孙文豸、陈仁锡、文震孟等一些不听他的人。先以“造妖言、谤朝政”将孙文豸逮捕入狱,处以斩首。后将陈仁锡、文震孟等人诬为孙文豸的同党,想对他们进行残酷迫害。眼看将有大祸临头,陈仁锡、文震孟等人仍然不屈不挠、据理力争,此案株连很广,幸得朝庭有人暗中周旋营救,陈仁锡等才免遭不测,仅被处以削官为民了事。

后来明思宗朱由检当了皇帝,沉重打击惩治阉党,魏忠贤自缢而亡,陈仁锡才得以官复原职,以右春坊右中允出任武举会试主考官。崇祯三年升为国子监司业,再直经筵讲官,以预修神宗、光宗二朝实录,升右谕德。可是,这个时候的陈仁锡已经看透了官场的险恶欺诈,深感宦情淡薄,加上身患疾病,因此请假到自已的家乡苏州陈湖大姚探花府休养。三年后,朝廷想起用他为南京国子监祭酒,不幸的是还未上任,就病重离世,享年56岁。

陈仁锡讲求经邦济世,立志为国效力,其性好学,善著书立说,当时翰林院中,他的学问最渊博,几乎无人与他相比。他一生倾注的著作如《四书备考》、《经济八编类纂》、《重订古周礼》、《陈太史无梦园初集》、《潜确居类书》等,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gr/7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