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街位于大姚县东南部,素有大姚“东大门”之称。全镇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打工收入为主,是一个坝区与山区并存的农业镇。
近几年来,龙街镇紧密围绕“五型党组织”建设为中心,着力构建“党建+农业产业”工作格局,坚决凸显党建领航农业产业发展关键作用,打好“大姚?龙街”农业产业强镇示范牌。始终坚持在产业链上建支部,通过党建引领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品牌,形成了以优质大米为主导、特色果蔬和烤烟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走出了一条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发展之路,在广袤的田野上抒写着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请随我们的镜头看看龙街乡村产业的变化:
镜头一:绿色食品内外畅销
龙街水稻生产重点抓好以“楚粳28号、楚粳39号”等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采用“集中育秧育苗、规范化栽种、机耕机播机收、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共种植楚粳28号水稻1万亩左右。承办的年水稻高产攻关项目亩“楚粳28”水稻核心示范样板,平均亩产达.5公斤,创全州最高单产历史记录。年8月,仓屯村委会成功注册了“龙泉牌”优质大米,组建了特色大米购销专业合作社。
过去的一年,全镇优质稻种植1.85万亩,年产量2.95吨,产值1.03亿元。仓屯特色大米购销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链延伸,稻草编制草席,优质大米精深加工包装,实际产值达到了1.22亿元。目前,全镇形成优质稻种植专业村三个,滇龙溪大米、农佳雄丰大米等品牌创建初显成效。
龙街种植蚕豆的历史悠久,平均亩产可达多公斤,由于龙街蚕豆粒大、洁白、皮薄、易熟、味美,品质优良,自成一品,年被国家商业部授予“部优农特产品”称号。多年来,一直被州县农业部门作为籽种调供周边县市乃至全国。年9月,仓屯村委会早青蚕豆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大姚小把粉丝厂的优质原料基地。
镜头二:烤烟种植规范连片
围绕烟叶收购计划,积极探索“村组+烟农”、“合作社+烟农”“能人+烟农”等多种生产模式,稳定了核心烟区和烟农队伍。通过加强烤房、水窖等烤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和鼓励大户种植、规模化连片种植,提高烤烟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生产措施运用到位率,提高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和效益,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过去的一年,全镇烤烟种植0.75万亩,年产量0吨,产值0.3亿元。在龙街镇的五福、石关、仓屯等村委会,节水栽培技术,膜下小苗移栽、地膜覆盖、营养土盖塘、喷灌滴灌、穴灌、保水剂等节水科技栽培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目前,正值烤烟中耕管理阶段,步入龙街的村村寨寨,放眼望去,连片起伏的烟田里,不见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只有现代化的机器在奔忙。
镜头三:特色水果硕果坠枝
龙街镇软籽石榴基地是龙街镇人民政府招商引资项目,由姚安县现代鑫农开发有限公司于年10月投资建设。基地共种植软籽石榴亩,该片区实际流转土地亩,完成配水工程建设亩,管理用房建设平方米。目前,软籽石榴长势良好,年试挂果产量11.7吨,含糖量检测达16.8%、每公斤销售价格12.6元,收益良好。
软籽石榴在大姚县龙街软籽石榴商会党支部牵头引领、姚安县现代鑫农开发有限公司作龙头企业组织带动下,发展全镇软籽石榴种植户23户亩。“党建+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全面铺开,大力培育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户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地租)万元,吸纳长期就近务工人员人、临时性就近务工人员人,当年务工收入达万元以上。同时,通过到基地上务工,还可学到先进的软籽石榴种植技术,积累一定技术和经验,为自己发展软籽石榴种植打下基础,依托基地运输和销售,形成一个农民增收新支点。
全镇常年种植特色水果(软籽石榴、柑橘)亩,还有枇杷、葡萄、云南红梨、早熟油桃、南方冬枣、车厘子、草莓、和火龙果等特色水果,已有特色水果专业村一个。据元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彭女士介绍,她家流转土地亩,所有果蔬全按照现代农业技术种植标准种植,并且保证每个季节都有新鲜水果可供采摘。
下一步,龙街将探索打造好龙街软籽石榴产业的品牌效应,力争建设一个集软籽石榴种植、采摘、加工、休闲度假为一体现代农业生态庄园。
镜头四:时鲜蔬菜生机盎然
龙街东邻元谋县新华乡和牟定县戌街、蟠猫乡,南接姚安县适中,西接金碧镇,北邻赵家店镇,与三个县八个乡镇接壤。由于区位优势明显,光热条件好且交通便利,适宜种植时鲜蔬菜。目前,全镇种植有蔬菜0亩,不仅为上千个贫困劳力提供了就业岗位,还给村寨里的牛羊粪和农家肥提供了好去处。
走进塔底的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一片翠绿映入眼帘:芸豆角长得又大又厚,三个一堆,五个一伙地挂在秧架上;茁壮的辣椒秧上吊满了辣椒,辣椒的形状各异,有的尖尖的,有的圆鼓鼓的,像灯笼,像牛角。二十多名工人正热火朝天的忙着采摘辣椒和豆角,不时传来欢快的小调声。
在鼠街大沙地浙江温州林老板的蔬菜地里,大白萝卜水灵灵的,表面的皮白而带青,几片青绿青绿的叶子都向上竖长着,叶子下的萝卜便“躲”在土里,仿佛一位害羞的胖娃娃似的。又绿又嫩的大白菜,直直吸引了我的视角和味蕾。在园主夫妇的盛情相邀下,我一展身手,亲手拔了三俩个白菜和萝卜,尽情体验了一把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乐。
镜头五:规模养殖效益显见
产业繁荣是乡村振兴的底气。石关,原来是个不折不扣的山旮旯村。近几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及新兴产业的盘活和发展,石关打开了绿水青山转化成真金白银的通道。村集体经济五万元,全村总收入四百三十万,人均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村书记呼庆安一家,每年利用五谷杂粮(小麦、大麦、包谷、高粱、豌豆),烤制出一顿左右的“呼家柴火小灶酒”,口感纯正,直销省城,每公斤能卖四十元;用酒糟等饲养牛近三十头,每年可出栏十多头。直接经济效益明显,在养牛户中发挥出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他家的带动下,养牛、养羊、养猪的养殖大户逐渐增多,乡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全村户,在城里购有房屋的就有99户套。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今天的龙街正在向“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方向迈进,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农产品加工个体工商户家,直接带动多户农户发展农业产业。全镇各级部门正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趋势,带领群众创业致富,为把龙街建设成为富裕型小康乡镇而努力奋斗!文:赵海霞图:张泽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