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早知道大姚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再添新

大姚网旗下各垂直平台点击进入大姚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再添新平台近日,大姚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在县实验中学举行揭牌,余名青少年学生参观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这标志着大姚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大姚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位于大姚县实验中学,于年9月开工建设,10月底全面竣工验收。项目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展厅面积约80平方米,总投资41万元。内设序厅、尊法守法厅、学法懂法厅、警示教育厅、模拟法庭、健康成长厅,内容兼顾了校园文化、法治文化、道德文化等与青少年日常生活、学习相关知识。展区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综合运用展板、原音再现、影视播映、模拟法庭等各种形象生动的形式,让同学们了解法律常识,普及法治知识。近年来,该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遵循,紧贴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创新,扎实开展“平安校园”、校园安全周、青少年模拟法庭、青少年法治书画大赛等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大姚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建成,又为全县青少年学法搭建了新的平台,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县青少年法治教育迈向新台阶。下一步,该县将利用好发挥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作用,常态化制度化组织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李海娇大姚七街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农民实现多渠道增收大姚县七街村利用坝区优势,发展蔬菜产业,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实现了多渠道增收。图为该村永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千亩蔬菜生机勃勃,务工的合作社社员正在进行大田蔬菜管理。张从华摄

解决群众的小困难,这是“点亮村庄”的小温暖

高高的杨梅山上,一座小山村掩映在漫山的格桑花中,在这里,由中共云南省委党校选派的队员李曦淼、李黎亮,与来自于太平洋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楚雄彝族自治州支公司的驻村队员刘炜彬组成了一支“糙汉子”队伍——大姚县石羊镇叭腊么村驻村扶贫工作队。而大学生村官肖雪作为唯一的女队员,为这支队伍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温婉。

队员入户走访了解群众需求

  进村入户走访是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规定动作”,为了不耽误群众生产,队员们大多选择在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农事劳作后才下村走访,前往各个村民小组的路程少则7、8公里,多则要近一小时的车程,往往还没到达目的地,天就已经黑透了。踏着余晖出发,披星戴月归来成为队员们的工作常态。

  进村的道路漆黑难见五指,尽管队员们都随身携带着手电,但依旧难免碎石滑脚、误触“地雷”。大家就在想,那对于常年生活在此早出晚归的村民们,虽然他们更熟悉村中的道路,但是长期走这样的路,或许也不方便。

队员为路灯安装挑选合适位置

  于是,在队长李曦淼带领下,驻村工作队开始了一项“点亮村庄”的计划——给村中道路装上路灯。年7月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调整后,叭腊么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新增了力量,大家立刻行动了起来。

  为了使“点亮村庄”的计划达到最佳效果,在进村入户的过程中,队员们留心并记下了各个小组的地势和道路布局,同时请教村民小组长、支部书记和村委会干部,目的就是要挑选出最适合安装路灯、又能最大限度满足村民们日常照明需求的地方。经过一番细致的讨论,活动室、出入村庄的要道、村中道路交汇节点及村民们日常娱乐聚会的公共场地成为路灯安装的首选位置。

行走在路灯下的村民们

  那说干就干!短短半个月,叭腊么各村民小组中星星点点的灯光便能够和夜空中的星辉遥相呼应了。

  “自从装了这个路灯,大家晚上出行方便多了。以前天一黑就各自回家看电视玩手机,现在大家也愿意在路灯下坐一坐,交流交流感情了。”雷响田小组的村民周建勇这样向驻村队员感叹到。

队员和村民们在路灯下快乐地跳舞

  在队员们“粗糙”的外表下,柔软的内心里装的却是“细心思”,在不长的驻村时光里,他们把细腻的心思都花在了如何更好地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小困难之上。

  “‘点亮山村’只是叭腊么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们在思索如何更好为民服务时的灵光初现,为民服务是一门深博的艺术,只有掌握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并将真心与真情付诸其中,才能最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冷暖。”队长李曦淼如是说。

大姚县昙华乡绿色产业生机盎然

“吃洋芋长子弟。”洋芋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可以制作成美味的小食品。煮、炸、烤、炒、蒸、烧……烹饪方式多种多样,吃法不拘一格,方便又适合大众口味。

如果你是喜欢吃洋芋的吃货,你问大姚老乡,哪点的洋芋最好?答案肯定是昙华乡的大洋芋,糯、香、爽口是昙华洋芋的“优秀品质”。当然,昙华乡的蔬菜品质最好的不仅仅是洋芋,还有各种绿色、生态环保的优质高原特色农产品。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大姚县昙华乡党委政府多渠道谋求产业发展,引进了大白菜、百合、山药、车厘子、重楼等高山农特产品的先进种植技术。在脱贫攻坚发展产业中,昙华乡因地制宜,结合该乡高寒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壤沙质多、无污染、生态环境好、病虫害少、农家肥充足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海古簸村委会成立了高山生态蔬菜种植合作社,进行高山生态蔬菜种植。海古簸村委会是昙华乡大白菜主要种植基地,每年种植两季,今年种植的第一季近亩大白菜已成熟。由于雨水较好,白菜长势好,远远望去如一片绿海,扎实惹人喜爱。昙华大白菜远近闻名,今年前期干旱,水果蔬菜物价上涨,上市的昙华大白菜卖出了一个好价钱。昙华乡子米地村委会小村小组是有名的重楼种植村。在小村,重楼种植技术家喻户晓,基本家家户户都种有不同规模的重楼。重楼生长周期较长、大小不均,基本边长边卖,挖了一波大的,又长起一波。咩顺华是小村小组的种植大户,种有近10亩重楼,在种植重楼上颇有心得。他时常将自己的种植心得与村民交流,已成为该村发家致富带头人。看着长势如此好的重楼,咩顺华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今年年底,重楼估计能收入7万元。”种得好,还要卖得好。为了实现发展产业促农增收,昙华乡党委政府强化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种养殖技术培训、政策扶持、基础设施改善等,以“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扎扎实实发展产业,积极开展蔬菜进超市长期供货售卖、县城农贸市场展销和“绿色蔬菜进社区”订单预约配送等多种方式,勇于对接市场,千方百计促农增收,实现了产业布局优化、农户增收致富、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等“多赢”的目标。刘爱华王淑瑜大姚县新街镇推进厕所革命提升人居环境“以前我家的厕所是旱厕,墙是土基墙,顶是露天顶,气味难闻,苍蝇乱飞。现在改为水冲厕后,设施设备齐全了、拧开自来水开关就可冲洗,既方便,又卫生,人居环境改善了......”11月31日,大姚县新街镇新街社区高峰村民小组付开文,说起该镇近年来推进厕所革命带来的变化时,幸福的体验如同城里人。新街镇辖9个行政村,农户户,人口人。近年来,新街镇按照“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工作思路,努力培育广大群众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把农村户厕改造同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镇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相结合,选择从条件相对较差的村开始突破,通过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方法,积极培育改厕示范村和示范户。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严格坚持“厨卫入户”要求,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未实施危房改造的农户,积极引导“水冲厕+装配式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方式为主,开展农村无粪化卫生厕所改造。小厕所,大民生。在推进厕所革命中,新街镇多次召开镇村改厕技术培训会,将技术规范及要求进行详细讲解,以确保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镇改厕办成员全程对各村的改厕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对施工过程中执行技术规范不严格的,及时纠正整改,确保达标才进行验收、兑付补助资金。截至年10月底,新街镇新建完成集镇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能力为立方米。完成镇机关所在地新建公厕座,9个行政村建设完成公厕各1座。已完成农村户厕改建5户,改厕覆盖率77.3%,全镇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走在了大姚县前列。“厕所革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面镜子。新街镇通过农村改厕这一“厕所革命”,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农民群众的卫生文明习惯正在养成,形成了一个个在大姚县知名的左利屯、屏凤山等文明村,有效推进了新街镇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张从华大姚县:走绿色发展之路共享生态文明

  初冬时节,远山含黛,天高云淡,在大姚县广袤的山川原野上,广大群众收核桃、采花椒,卖蚕茧,摘华山松果......从绿色扑面的秀美山川里,共享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红利。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积极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大姚县委、政府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得出的经验总结。

  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大姚县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山区占81.7%。当地结合县情实际,以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突破口,结合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推进“美丽大姚”建设,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突破口,把发展核桃产业、花椒产业、蚕桑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加以培植,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又推进了扶贫攻坚。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姚县成立县核桃、花椒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坚持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品牌化打造,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基础,先后出台建设10万亩核桃基地、40万亩花椒基地等产业发展决定和考核奖惩办法,加大招商引进仕华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森阳公司等一批林农企业流转林地0多万亩,全县建成核桃、花椒1万亩以上连片基地9个,亩至1万亩连片基地45个。

  截至年底,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46.3万亩,农民人均占有林地面积18亩,农民人均占有活立木蓄积量58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7.1%;核桃种植面积达万亩,产量3吨,产值9.6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元;花椒面积40.03万亩,产量吨,产值.05亿元;板栗面积9.9万亩,产量吨,产值0.69亿元;种植芒果4.5万亩,实现林产业产值35.5亿元。

  拥抱山川绿色,共享生态文明。近年来,大姚县获评全国首家“国家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县”“大姚核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引领全县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实现了县域生态经济的重建和产业生态的再造。

▍信息来源:大姚网综合大姚县人民政府网站、云南楚雄网、云南网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大姚网!                







































德国强力白蚀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德国强力白蚀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gr/5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