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儒林第一代清官侯谨度的家族故事

儒林第大门

姓名:侯谨度(字寅卿,号葵衷,谥忠庄)

生卒:-(生明万历二年三月十六卯时,终天启七年十二月二十日酉时)

籍贯:程乡县城内东门

世系:安国公第十三世孙(宋乡贡进士、梅州教授、乡贤安国公→元提调德昇公→元乡进士、梅川教谕世华公→直学公→明南京牧使惟吉公→南波隐叟名珪公→文命公→琥公→振緌公→禄公→明乡饮大宾尚华公→明信宜博学怀义公→侯谨度)

祖:侯尚华(字德美,号松轩。乡饮大宾)

父:侯怀义(字汝用,号敬宇。万历辛亥岁贡,高州府信宜县学训导)

子:侯服、侯采、侯畿

成就:万历丁酉乡试第四名举人(经魁),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知县,奉旨赠文林郎,崇祀南安名宦、程乡县(梅州)乡贤。

名宦家风——乡贤、南安知县侯谨度

谨度公事略

儒林第,位于梅城城隍庙巷内,南向,两堂,是侯氏十三世祖谨度公故居。谨度公(-),字寅卿,号葵衷,是尚华公之孙,父怀义公系明万历辛亥岁贡,授高州府信宜县学训导。谨度公为万历丁酉科()乡进士,为第四名举人,万历四十三年()授福建南安知县,崇祯八年()崇祀乡贤,并祀为南安名宦。后世称其为“南安公”。

大门门楣“儒林第”三字,至今保存完好。朱砂设底,墨字,书迹方正浑厚,必出名家,未知是谨度公手笔否?

儒林第屋宇

世易时移,子孙播迁,儒林第的堂屋似乎显得有些空寂寥落,但其大气的堂构和宽敞的庭院,依旧展现着这个府第曾有的荣耀与风光。

儒林第的神厅,神龛在动乱时已不幸被毁,后人重置了香火台。虽然厅堂不无萧条之感,但仰首看这严整宽敞的顶梁,依然让我们对祖辈的丰功伟绩肃然起敬。

儒林第内部

儒林第的内部构造和装饰,从很多细节上呈现出它的古朴和历史悠久。它不同于晚清民国时的豪宅的备事雕琢,如玲珑的“囍”字木格窗,檐下飘风板的菱花纹饰……无不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儒林第化胎一角

儒林第的化胎也别具一格,全以圆润的鹅卵石铺就,松竹掩映,花木芬芳。旁以石块砌池,植古树一株,树下的几丛秋菊,倾斜旁逸,古朴淡雅。化胎背据说就是嘉应州城北城墙遗址,残垣依稀,徜徉其间,你是否有梦回往古的感觉呢?

《侯氏族谱》收录南安缙绅为谨度公祝寿诗文

谨度公于明天启六年()任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知县,到任三月,政通人和,在他生辰之时,当地名流齐贺,包括太子太保、礼部尚书黄汝良,礼部侍郎林欲楫,户部尚书林学曾,户部尚书苏茂相、以及洪承畴、吕图南、郑之玄等官吏、进士、举人、贡监生员等百馀名人皆赋文颂之,《侯氏族谱》予以收录,可见其名望之高。

为谨度公写下《寿图赞》的清初重臣洪承畴

洪承畴(-),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后随清军入关,位高权重,为满汉合流作出一定的贡献。《侯氏族谱》收录了时任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的洪承畴为谨度公写下的《寿图赞》,资料珍贵。

康熙《广东通志·侯谨度传》

同治《泉州府志·名宦·侯谨度传》

明天启七年(),政绩蜚声的谨度公经抚按举荐两次,赴京入觐皇帝,准备接受铨选,却因操劳过度,中途病殁于山东德州。《广东通志》《泉州府志》及梅州历朝方志都对其事迹作了详细记载,对他取自己资财赈济百姓、守御有方的品德给予了崇高褒奖。南安百姓也流传着“问我侯公怎样贤?衙斋只用故乡钱”的歌谣赞颂。谨度公之子服公将其父事迹奏报朝廷,崇祀为南安名宦,崇祯八年()又奉旨崇祀乡贤。谨度公可谓侯氏循吏、名贤的又一代表人物。

梅州虹桥头文化公园一角

除了梅城东门城隍庙侧的儒林第,谨度公还在北城内建桂桃林书室一所,后康熙庚戌科探花、翰林院编修、兵部尚书徐乾学为之作《咏侯氏园亭》一首,惜书室今已不存。此外,光绪《嘉应州志》明确记载,谨度公于明万历年间在城东北隅建造了一座“虹桥”,即现在梅城江北文化公园西侧连接虹桥巷附近,横跨北濠,状如彩虹,既方便人们出行,又使此处成为人文秀丽之地,香港著名演艺明星张国荣的父亲、洋服裁缝大王张活海,就出生在虹桥头张屋。

谨度公曾孙侯如树“进士”匾额

谨度公后人秉承家风,学优而仕,科甲蝉联。兹列部分名单于下:

子:侯服(光岳),邑增广生,潮州卫指挥佥事、中都副留守;侯采(受一),郡庠生;侯畿(定一),康熙乙卯副榜、考选州同。

孙:侯元震,邑庠生;侯奕勋,府庠生;侯汝耕(书田),康熙丙寅拔贡,雷州府遂溪县教谕;侯汝鼎,邑廪生、陪贡;侯嵩,邑庠生,敕赠文林郎,诰封奉直大夫。

曾孙:侯希孔,邑庠生;侯如树(思贞),雍正庚戌进士,云南大姚县知县、署安宁州知州,敕授文林郎……可谓书香世家。

在当今,深港知名乡贤、合能集团老总侯粦武先生,就是谨度公的直系后裔。

梅州状元桥、东山书院

谨度公之弟秉度公(-),字对廷,邑增生。少年力学,蜚声庠序。生平慷慨自信,遇事正直不阿。他曾捐资修整位于攀桂坊的颓圮的状元桥,又于万历卌五年()饥荒时响应官府号召出谷赈济灾民,全活甚众,深受世人敬重。《程乡县志》《嘉应州志》都予立传。秉度公后裔世居攀桂坊,祖屋旧址位于“水打伯公”码头(梅城沿江路华侨大厦附近)一带,已于建华侨大厦时拆除。后裔在乡寥寥,部分迁居湖南等地。

谨度公长子服公(光岳公)故居:三善堂

三善堂位于梅州东门城隍庙附近,是谨度公长子服公(-,字三锡,号光岳)的旧宅。服公治《礼》,为邑增广生。明末任潮州卫指挥佥事,以征寇功屡升为中都(即安徽凤阳)副留守。有能名。清初,署广海寨(今广东台山市广海镇)务,统兵会剿,捐资筑围,安良除寇,屡蒙疏叙前功,受两院举荐五次,后于康熙三年()以母老乞假归养,继承祖、父之志亲手编定族谱。康熙十五年()正月,潮镇总兵刘进忠起兵反清,迫降程乡县守将苗之秀,叛军突至据城,命令德高望重的宿将、曾任潮州卫都指挥佥事的服公置办火药,服公自度力不能敌,出药晒于庭下,令来兵和家人环守,待火药既热,潜使婢女掷香引爆,与敌人同归于尽。其刚烈忠勇,感动朝野!叛乱平定后,州宪文准将服公请入忠孝祠,谥曰孝愍。

服公在父亲谨度公觐见皇帝途中病逝后,曾亲往朝廷上书请求褒奖其父功绩,得到崇祯皇帝赞许,“三善”之名,取自崇祯皇帝赐予的圣旨对谨度公与服公父子的褒奖:“尔居官清白,不名一钱,忠也;尔子万里丐恩,孝也;国家不以生死而概,赐五花之褒,仁也。三善备焉。”

谨度公次子采公祠堂:三多堂

三多堂位于梅城东门塘泰康路附近的针咀巷,是谨度公次子采公(-,字受一,号丽宸)的后人、二十世裕升公(讳荣章,号燕如)于清末创建的祖堂。旁边有燕如书室一所。采公治《礼》,为郡庠生。谥恬逸。三多堂之“三多”寓意“多子、多福、多田地”。

谨度公三子畿公祠堂:三声堂

三声堂位于梅城西门麒麟巷,是谨度公第三子畿公的旧宅和祠堂。畿公(-),字定一,号止庵,治《礼》,为邑庠生,中康熙乙卯()副榜,考选州同。《嘉应州志》记载他“博览经史,尤笃苏长公文,故其下笔如长江大河,少年即蜚声艺林”。畿公还是一位道德模范。据记载,他幼年失怙,事嫡母恭谨四十年如一日。其兄去世后,他将住宅分给诸侄,自择祖居四分之一廓造而居。他还为始祖安国公崇祀乡贤、历代祖宗祀田诸事不遗余力地谋划付出,令时人崇敬不已。

“三声堂”之“三声”意为“一读书声,二纺织声,三孩儿声”,表达了希望秉承耕读传家的侯氏家风和儿孙兴盛的祈望。

谨度公传下部分分支

畿公分支:梅州三龙水楼下十六世德诒公祖屋(梅县机场扩建时拆迁)

服公分支:河源龙川佗城十九世鸿宝公等祖屋

(本文内容刊载于《安国流芳》第一期)

期刊编辑部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偏方快
首都老牌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aozx.com/dyxgr/4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