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指产业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从粗放增长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的发展模式。坚持高质量发展,能使产业结构更优,产品质量更好,综合效益更高。至2019年,楚雄州核桃面积已由2006年的133万亩增加到600万亩,经历了一个种植规模快速发展的过程,但平均亩产约36kg,产量低、效益差。
现该州核桃产业整体处于粗放经营和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生产方式与核桃产业发展形势极不相称,故促进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经营管理理念,通过核桃提质增效、产品质量提升及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措施,实现核桃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至2019年底,楚雄州核桃种植面积已达60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260万亩,干果产量9.35万t,产值19.8亿元,面积及产量分别居云南省第3位、第4位。楚雄州已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加工企业24户,2019年,工业产值42.8亿元。楚雄州核桃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与高质量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如下。
基地质量不高
2007~2019年期间,楚雄州累计新种植核桃万亩,是年以前核桃种植面积的3.5倍,由于发展较快,补助标准偏低,群众未按技术要求进行林地清理、整地、施底肥等,加之该州核桃以农户种植为主,种植零星,整地过程缺乏技术员指导,自行其是,导致基地建设质量差,严重影响核桃后期生长;部分基层领导及林农对核桃适应性认识不够,将核桃种植在不适宜区,致使核桃生长不良,结果少,果品质量差;部分基地品种不纯、密度过大,需要进行嫁接改良和种植密度调整;大部分核桃种植后,水利设施建设未跟上,缺乏灌溉条件。
产品质量不优
栽培品种混杂由于楚雄州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核桃分布广、品种多,特别是2007年以后,楚雄州各级政府部门倡导大规模发展核桃,但没有建立配套的良种基地和统一的苗木供应基地,苗木来源渠道较多,未使用良种和统一品种,导致全州核桃栽培品种混杂,果实外观、果实大小、果壳厚薄差异大,一致性差,杂果多、优果少。
抢采
掠青楚雄州部分群众为了抢占市场、提前销售,每年至少提前1个多月采收尚未成熟的核桃,致使核桃果实不饱满、空瘪粒多,脱皮困难、脱皮不净,营养不充足,重量轻、质量差,核桃香甜度不够,吃味不佳。长此以往,既影响林农收益有影响消费者对该州核桃品质的认同。
采后处理不到位
大部分林农将核桃果采回家后,不及时脱皮,而是采用堆捂等办法处理,致使果壳受到污染发黑;果实不进行清洗,果壳残留果皮等杂质,洁净度差。
干燥技术落后
楚雄州机械烘烤核桃设备推广不足,大部分林农采用直接晾晒、小烤房烘烤和蜂窝煤烘烤核桃,烘烤的核桃质量差,尤其是用蜂窝煤直接烘烤的核桃,含硫量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温度难以把控、受热不均匀,有的烘烤温度过高,致使核桃加速油化,保质期短,无法进行二次加工。有的不及时烘烤,致使核桃果壳和内种皮发黄发黑,甚至发霉。
未进行分级包装
楚雄州核桃由于种植零星、经营分散,不利于规模经营。因单户林农家中的核桃数量不多,为了减少“麻烦”,故该州所有林农几乎都不对核桃进行分级和包装,均以“统货”方式销售,销售价格较低。
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今后,楚雄州核桃产业发展的重心应由以扩大基地规模,扩大核桃种植面积向集约化经营、提高单产转变,由注重第一产业向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转变,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推进规模经营:加快确权颁证林农在林地上种植核桃但未分山到户的,要尽量将核桃林地分山到户并确权发证;对在非基本农田承包耕地、自留地、宅基地、轮歇地等非林地上种植的核桃,要颁发“经济林木证”,明确核桃“合法身份”,为核桃规模经营和抵押融资创造条件。加速规模经营
楚雄州核桃生产分散在千家万户,这样的生产方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极不适应。只有在核桃确权颁证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产权处置和收益保障机制,在不改变林地(林木)所有权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赋予农户对承包种植核桃的占有、使用、抵押和担保职能,并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托管、代耕、代管等方式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核桃经营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集中,以加速核桃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单产
推广高产品种不同的核桃品种或者同一种核桃品种,其产量有差异,因此要加强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比如:云南省林科院选育的“龙佳”核桃,10年生最高亩产达430kg;云南省林科院与大姚县林草局选育的姚新核桃,侧枝抽生能力和结果能力都较强,丰产性较好;杂交早实核桃“云新301”,不仅结实早,而且7至9年生亩产可达120kg。这些经实践证实高产的品种可以大力推广。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楚雄州林科所、大姚核桃研究所、企业研发中心、专家工作站以及各县(市)林业技术推广机构能力建设,提升现有科技平台创新能力及服务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研发中心,积极搭建企业、合作组织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集团)之间的创新合作平台。
总结:
充分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培养、引进一批核桃科研人才和先进技术,加强核桃良种选育、高效栽培、集约经营、采收烘烤、产品研发、产品精深加工、机械设备制造等关键技术攻关,破除制约核桃产业发展的瓶颈。加大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各级科技推广机构的职能,加快人才培养及引进,迅速将核桃新技术、新成果普及到千家万户、企业和合作组织,提高核桃产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促进楚雄州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