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文艺表演,摘花椒、捉螃蟹比赛、篝火晚会......7月6日,大姚县金碧镇涧水塘村像过年一样热闹,乡亲们身着节日的盛装参加大姚首届花椒节。
涧水塘村委会是省级贫困提升村,辖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户人,其中,贫困户8户21人,平均海拔米。由于大部分都是山地或坡地,干旱缺水,很多年份都是看天吃饭。
“没有产业作支撑,即便脱了贫也有可能返贫。”看到家乡贫穷的样子,涧水塘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李玉高看在眼里,痛在心里。53岁的李玉高是县司法局干部,也是涧水塘村人。驻村之初,工作队在走访中发现村里种植结构单一、群众收入微薄,就决心改变这一状况。经多次考察后,工作队和村干部发现,花椒耐旱、抗病能力强,且这一产业具有见效快、收益大、市场前景良好。
于是,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干部围绕产业兴村,结合自然优势,动员群众大力发展花椒种植。“青花椒种上了,除了管理要跟上,其后续的销售卖上好价钱才是王道。”李玉高说,为了让涧水塘村的花椒早日找到好“婆家”,成立了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服务、销售等服务,后顾之忧解决了,群众种植花椒的积极性提高了。
截至年,全村花椒种植面积达亩,其中,挂果面积达亩,亩产收入近元,花椒纯收入达万元。小小花椒树,已成为涧水塘村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柱。
“种花椒,养土鸡,年收入几十万。“这对于涧水塘村委会李家小组村民李玉武来说,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现在却成了现实。在李玉武的花椒园里,他正在查看即将采收的青花椒,看到青花椒树上一簇簇、一串串的花椒籽挂满枝头,李玉武喜上眉梢:“去年种植的亩花椒产量2.5吨,收入在20万元以上。今年长势比去年好,收入肯定要比去年多。”
静谧的彝族小山村,空气中弥漫着花椒的清香,郁郁葱葱的花椒林里人头攒动,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花椒,欢声笑语不时从山林间传来。涧水塘村刘家小组的村民鲁玉枝才几分钟时间就摘了满满一箩框。60岁的鲁玉枝告诉记者:“我的儿女都在外面工作,家里只有我和老伴,我家种了10亩花椒,还没有全部挂果,去年卖了2万多元,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
在大姚县,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走上了致富道路、过上了好日子的,不仅是涧水塘村,全县各乡镇比比皆是。截至年底,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达40.03万亩,产量吨,产值1.9亿元,这原本是日常生活调味作料的青花椒,已成为花椒种植群众甜蜜生活的“主料”。
长按扫码